第37章

  里面包着的是几张从报纸上裁剪下来的新闻,还有一个黑色封皮的日记本。
  报纸的时间集中在1995年的春天。正是东北下岗潮期间,尹正学被从东北的一家工厂调到了宜城的一家名叫武春纺织的工厂。工厂以生产各种纺织布料为主。
  当时的武春纺织依旧红火,或许说,下岗的风还没吹到宜城。纺织厂还有自己的宣传部门,每个月都会集结出版工厂里的各类新闻和工人间的各种奇闻逸事。
  尹正学压在床下的报纸,重点报道的是人们对工厂未来的一些担忧,和副老板胡永昌对大家的安慰,表示只要人们一天还穿衣服,武春就永远不会倒闭,也永远是大家的家。
  喻奕以一个现在人的眼光去看,很显然,这个工厂早就出了问题。那个年代,几乎没有一家工厂能够幸存。
  那场大火就发生在1995年的夏天。
  大火发生的三个月前,武春刚进了一批精品棉花和一批高端皮草,但此时经济改革的影响已经蔓延到了武春,工厂有整整一个月没有开工,那批原料也就一直堆在公司的仓库里。
  那一晚,是尹正学值班。
  报纸里报道了他的认罪词:他晚上睡觉时抽了一根烟,当时没想太多,等醒来时火已经烧起来。
  最后一份报纸剪的是一个小窗口,上面写到:一仓库的棉花和价值上百万的皮草,烧出来的灰烬不到一垃圾车。
  那个年代管理混乱,也正是因此,才导致后来很多工厂的效益下降,大批下岗。
  这一仓库的棉花和皮草真的烧了吗,让人存疑。
  喻奕忙翻开日记本。日记本解释了她的疑惑。
  日记显然是尹正学写的,里面提到。
  他的妻子得了骨癌,他急需要钱给妻子治病。这时候副厂长胡永昌找到了他。
  胡永昌告诉他,工厂就要倒闭了,这样下去他们什么也得不到,还不如最后搏一把。
  胡永昌联系了一家厂商,他准备将仓库里那一仓库的棉花和皮草卖给对方。
  当时尹正学是仓管,但他作为一名遵纪守法的人,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情。这可是盗取国家财产。
  然而,没过多久,他从胡永昌那里得知,厂里的第一批下岗工人里有他。
  他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而老婆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家里本来就少的存款眼看着见了底,外面借又完全借不到。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还是答应了胡永昌。
  他们签署了合同,货物卖掉后,胡永昌会分他一半的收益。为了表示诚意,胡永昌甚至提前给了他一分收益。
  他急着用钱,这无疑雪中送炭。
  胡永昌的计划是,尹正学顶罪。胡永昌会给他联系律师,他是无心,顶多关几年就可以出来。
  等他一出来,胡永昌就把自己那一半收益的两分再分给他。
  用现在的眼光再去看,这是一件极其不划算甚至愚蠢的买卖。
  但是当时的尹正学,看着家中嗷嗷待哺的小孩,被病痛折磨的发妻,即使这个办法看起来那么傻,他还是义无反顾一头扎了进去。
  这之后就是签合同,用厂里的垃圾车分批运送货物,大火,尹正学被判刑五年。
  胡永昌在尹正学进去的那五年,每一年都往他家打去一份钱,不至于让他反水,可是当尹正学从监狱出来后,胡永昌就完全消失了。
  不用想,胡永昌肯定是跑了。
  喻奕坐在那里看着手里的东西,开始忍不住地发散思维:尹正学出狱后,因为没有钱,妻子的病又一天比一天重,在绝望下,他选择亲手结束了妻子的生命。可是这个过程发生了意外,被王海看到了。
  对方还拿手机拍下了视频。现在就是王海拿视频威胁尹正学。
  假如事实是这样,如果喻奕没有穿越过来,是不是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尹正学杀死王海,然后尹芹发现亲爸杀死亲妈,跟亲爸之间产生隔阂?
  可是,这一切又跟周向野有什么关系呢?
  对了,那个送周向野纸鹤的女生!
  尹正学在连续杀了两个人后,突然迷恋上了杀人的感觉。
  他杀死了那个女生,然后周向野因为无法接受自己最重要的人被杀,最终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这样想好像一切都解释得通,但不知怎么,喻奕就是觉得怪怪的。
  究竟哪里有问题,她绞尽脑汁却又想不出来。
  她在房间里思来想去,最后目光落在房间角落的书桌上。书桌上摆着尹正学的练字稿纸。她看着上面的字,总觉得一阵说不出的怪异。
  看了一会,她突然反应过来,那个字,跟她手上日记本上的字完全不一样。
  尹正学的字很好看,但稿纸上的字明显要稚嫩许多。
  什么意思?这本日记不是他写的,不对,看口吻明明就是他的经历。
  喻奕之前就很奇怪,一个螺丝厂的工人,家里都揭不开锅了,却疯狂练习书法。这也许存在,但多少有些让人觉得奇怪。
  现在,更奇怪的是,一个人为什么要用这么久的时间,去练习一个不那么好看的字体。
  而且喻奕越看,越觉得那些字在哪里看过,却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喻奕感觉自己脑袋里的内存都不够用了。
  不行,光这样坐着分析不是办法。她将东西收拾好,准备一件件去寻找证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