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从羽春楼到苏家,黑白二人花了四天时间,倒不是因为距离有多远,而是越过长江为了让八爷克服掉心理障碍,花费掉不少时间。
长江自古便是天险,天门中断楚江开,也非诗仙随随便便一拍脑壳写出来的。对谢必安来说,这长江算不得什么,渡船就是了,借着风向倒也不慢,但对范无咎来说,就根本不是随便坐条船这么简单的事了。范无咎是淹死鬼,最怕的就是河,就算是在酆都,没有要事范无咎都不会往忘川边上跑的,更何况他今日面临的是天堑一般的长江呢?
“八爷,没事,就坐半天船而已。长江不比黄河,水流没那么湍急,不会出什么事的。”看着站在长江边面色铁青的范无咎,谢必安安慰道。
范无咎的手不自觉地在发抖,但他好面子不想让谢必安看到自己如此不堪的样子,于是极力控制着自己,甚至朝着谢必安挤出了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没事儿,我不怕的,真的不怕,七爷别担心。”
“八爷,坦诚一点我也不会笑你的。一起这么些年了,你总护着我,现下好不容易有七爷能护着你的机会,可不能白白错过了。”谢必安朝范无咎“狡黠”一笑。
范无咎叹了口气,扯住了谢必安的袖子道:“瞒不过七爷,还是有点怕的。毕竟是淹死的……还请七爷担待。”
“那我们就等晚上再渡江吧,晚上你看不到水面,能好些。”谢必安笑道。
之后七爷和八爷去了一家茶馆,听了一下午说书人说书。
整个下午,八爷都没怎么讲话,但七爷的心情好极了。范无咎难得朝他示弱,激起了谢必安的保护欲。谢必安教给赵鸣筝同秦屿和好的招数也是示弱,赵鸣筝为人好强,从未向秦屿露出过自己柔软的部分。保护弱小是男人的天性,特别是当自己所爱之人寻求自己的保护时,这种天性会被激发的彻彻底底。
不过谢必安也是纸上谈兵,懂得道理却从未尝过那种滋味,如今八爷颤抖着朝他坦白自己的弱点,谢必安才彻底明白,那一刻若是八爷愿意,自己连命都能给他。只是不知道,八爷有没有曾有过一瞬间想将谢必安护在身后,为他遮风挡雨?但所幸七爷求的不多,今日八爷之举已让他心中大为振奋,也并不想着两人能更进一步。
谢必安说晚上过江自有谢必安的道理,范无咎毕竟不是活人,不仅丝毫不惧怕黑夜,反而将黑夜当成保护伞。上了船后,手抖了一会儿,吹了会儿江风,也就不那么害怕了。
见范无咎又恢复了平日里的从容镇定,谢必安便开始同他闲聊:“我突然想起有句诗,被称为鬼谣,说是一个书生,在江畔听到有一女子抚琴轻唱,便记下了女子吟唱的诗句,方才得以流传。”
“七爷,我是粗人。”弦外之音便是自己未听过什么劳什子的诗。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写得妙极。活人听了鬼谣的名声,七分好奇,三分畏惧,但我听了却觉得亲切极了。”谢必安走出船舱,眯着双目看向江面。
范无咎颇有些煞风景地问道:“不知七爷想表达什么?”
“不表达什么,只是突然想到了,我们两个是鬼,又是在江面上,总觉得很搭。”谢必安仍远望着江面。
他没告诉范无咎,那书生看见的唱歌女子其实是湘水女神在朝后人吟唱她同恋人间的爱恨。谢必安在想,如果自己日后不得不与范无咎分开,自己会不会也在什么地方,朝路过的人讲讲他们的故事。
作者有话要说:
《浣溪沙》by晏殊(值得一提的是晏殊大佬好像真的很喜欢“不如怜取眼前人”这句,在他的《木兰花》里也用了同样的句子。)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出自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
《旧唐书·钱徽传》:(钱)起能五言诗。初从乡荐,寄家江湖,尝于客舍月夜独吟,遽闻人吟于庭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起愕然,摄衣视之,无所见矣,以为鬼怪,而志其一十字。
我这边改了改说法。
第6章 羽春楼6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七爷八爷下了船,已是快至午时。苏府的别院位于金陵,算是江南的北部,虽不比南部水乡的烟雨朦胧,但到底仍处在水丨多的江南。谢必安刚下船,便落了小雨。现在是春末时分,雨水没有初春时那般沾衣不湿,不过好在船夫早已备了纸伞,不过这纸伞仅有一把。范无咎木木地接过伞,从口中朝船夫挤出一句“多谢”,便将纸伞撑开,打在了谢必安的头上。
谢必安转身看着范无咎,似乎想到了什么,于是伸出了略有些苍白的手,手指覆在范无咎的指缝处,将伞推到了二人中间。
“谢某不料此生仍有机会可同八爷共撑一伞,今日阴差阳错,竟是了了多年执念。”
范无咎垂下眼看向谢必安,见他说话间眼眶微红,竟是动了真情实感。
“七爷,当年不怪你,怪我。”范无咎情商过低,安慰的话不知如何说出口,“是我连累了你,是我傻。”
“八爷,有件事我一直不敢问,当年你为什么不去桥上等我?就这么不喜欢淋雨?”谢必安抿了抿嘴唇,没有敢去看八爷的脸。
范无咎:“因为我答应了在桥下等你,我怕我到了桥上,你寻不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