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是该如此考虑。”墨临点头,认同了这一说法,于是召出机甲人,让其背起昏迷的司空彻。
地牢里全扫了一圈,确认没有遗漏后,谢景行点了点救出的儒道弟子与散修的人数,发现竟然有四十余人。
谢景行微笑道:“都和我回见微私塾吧,很快,除了私塾,这座城中就不再有安全的地方了。”
白衣青年的背后凝着浩荡如山海的剑意,徐徐走来的模样,如破开黑暗的一道光,将他们从暗无天日的地牢中救出。
那是圣人弟子,谢景行。
“天不生圣人,万古如长夜……”
此时的所有人,心中都默念着那时隔五百年的名句。
是啊,这长夜,已经太久了。
第68章 通天妖塔
夏至已过, 又是一秋。
见微私塾之中,被救回的、自主寻来的儒道弟子越来越多。
还好红尘卷为主人复刻见微私塾时,早就有先见之明, 把占地面积扩大了三倍。否则,这些寻求庇护的学子一来, 别说安排住宿,就是凑合睡地上都悬。
谢景行见他们发愁,就取来笔墨与画轴, 当着他们的面挥毫泼墨,以工笔绘出房舍, 在空地上一抖, 新的屋舍就拔地而起。
他参照的,自然是他最熟悉的儒门学子监。
当年,谢衍建造儒门时,曾于灯下精细地一点一点绘出图纸, 为未来的学子考虑了很多东西。
与他彻夜讨论,并且逐步实现这些构想的, 无疑是当年的圣人弟子殷无极。
那时他们都很年轻,充满对复兴上古儒道的热情。
谢衍挥毫泼墨, 将屋舍、流觞曲水与梅花林绘在图纸上。殷无极燃起炉心火,亲手打制天工造物、阵法机械乃至主宗牌匾。
一切都是按照“家”的标准来的。
他喜欢, 殷别崖也喜欢。
殷无极说,他要在微茫山后山建洞府,那里有一处冰火洞, 最是适合修炼。只要出门,走上不久后,就是梅花林。
他们可以在梅花林里面建个亭子, 布下阵法,不让外人进。
闲暇时,他们就去抚琴舞剑,烹茶对弈,清谈论道,以此消磨永日。
后来,殷无极入了魔,离开了微茫山。
一去千年,再未归来。
徒留白衣圣人在亭中负手,对着一地残花,发出长长的叹息。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谢先生,您都已经化神了?”封原的声音带着惊叹。
谢景行的思绪被蓦然打断,收了画轴,习惯性地循声望去,却见绯衣少年十分兴奋地跑了过去,围着屋舍转了几圈。
封原也与自己的师尊沈游之一样,以书画入道,见谢景行露了这一手,了解其中难度的他,哀叹道:“我只能画出茅草篱笆,师尊见了,还白了我一眼,骂我,‘与其画茅厕,还不如去画猪圈……’”
“这么漂亮的屋舍,是主宗的?”
张世谦持重端肃,他执着儒卷,对这精妙绝伦的术法颇为欣羡,失神道:“这就是圣人传承……”
“学子监。”司空彻养好了伤,啃着苹果,笑道:“是儒门弟子的住处,享受下主宗待遇吧,便宜你们了。”
红尘卷是炼心之地,他们既然能在元婴之前得到这样一番际遇,又幸运活了下来,以后修道更是坦途。
他们本就是天之骄子,未来,亦然会是儒门肱骨。
圣人从不拘于宗门之别,只关心一道之兴亡。着眼之处,远超门户之别、道统之分、仙魔之隔。他的背后,是天道的窥伺,他看向的,是九天之上至高的权柄。
诸子百家,若能争鸣,仙门欣欣向荣;若是争斗,他必然要出手干预。
半步圣人的宋澜,还在为仙门之首的位子苦苦纠结时,如今才恢复至化神的谢景行,心中想的却是颠倒乾坤,改换日月。
格局之分,高下尽显。
“都过来吧。”谢景行微笑着看向这些年轻桀骜的孩子,犹如看着一个复兴的希望。
他不紧不慢地道:“你们如今经历的,是儒门特有的‘红尘试炼’,模拟的是儒道大能修士可能会经历的‘儒道三劫’。其中紧要,我会逐一给你们讲明,今日晴方好,你们且来听课。”
谢景行的口气温和,使用的却是陈述的口吻,显然是不觉得有人会拒绝。
当然不会,圣人弟子专门讲圣人遗物的神妙之处,还有那听都未听过的“儒道三劫”,据说是大能修士才有的。这种等级的知识,傻子才不听。
私塾中的儒道修士纷纷眼神一亮,在学堂中逐一落座。没有了位置,他们就站在后面,不一会,就坐的满满当当。
又等了一会儿,青衣的魔宫丞相也来了。以他之境界,却肯执弟子礼来蹭课,显然是敬仰谢衍文名已久。
陆机与谢景行之间并无龃龉,只是陆机见过君王的心魔缠身的痛苦,见证他的夜夜的不寐,与那魔宫终日亮起的幽明灯火。
他看过藏于书房的书文字画,那些千金难求的圣人真迹在帝尊书房中堆积成山。
殷无极近乎痛苦,又自虐地让自己置身于圣人遗作之中,将那些字句含在口中,嚼出个千遍万遍,好似能唤得故人归。
“陆先生请坐。”
“谢先生请继续吧。”陆机倚着门,青衣白裳,尽显风流,“平遥学的是野路子,就来蹭一蹭,还请先生勿要见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