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记得。”殷无极弹剑如调筝,“您想要……余生放舟五湖,身侧有红尘一知己相伴,观这四季轮转之盛景,江湖夜雨,烹茶煮酒,闲话平生。”
他顿了一下,转而又佯怒道,“您那时三劫齐动,却半点也不肯告诉我,我是真的以为您厌倦了我……”他顿了一下,觉得自己幼稚了,又笑道,“您的劫难,现在如何了?”
“你我结契时,情劫已破。”谢衍的道劫早就在转世回归时参透,情劫却应在徒弟身上,满心的炽烈灼灼,却没想到和帝尊结契之后,竟是破了万千修士都栽跟头的情劫。
“儒门三劫,余下这红尘劫啊……”谢衍一展广袖,挥散那席卷的浪,已经漆黑的江水却半点也未沾湿他的衣角,他轻轻一笑,“我归来的这一世,就是在历红尘劫啊。”
“哈哈哈哈,我亦破劫了。两千多年,我终于知道破了情劫是什么感觉,也没白疯魔这些年……”殷无极向他伸手,似乎想拉住那临江之仙的衣袖。
而他现在再也不畏惧他会轻轻飞到九天之上了,因为他已经落在他身边。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一扁舟。如今,也算是实现了吧。”
“……是啊。”帝尊笑着阖眸。
谢衍看向缈缈红尘,目光又落在勾着他衣角的玄袍帝尊身上,撞进他灼灼的眸,于是他略勾唇角,驾驭着小舟,傲然立于风口浪尖,道:“有别崖在侧,这红尘万丈,且闯一遭。”
谢衍正执着长剑斩雷劫,在这江河之上,雷劫近乎化为密密麻麻的网,有几道几乎都要落在他们的舟边,却被他一剑斩灭,只得无奈地偏移。
而殷无极坐于舟间,黑袍在风雨中翻飞,魔气近乎恣意地席卷着,与谢衍的灵流相融,近乎契合。
当年的圣人坠天,是一人去闯天路。
倘若这一次,是一圣一尊携手呢?
他们是求道者,也是同道者,更是殉道者。无论命运让他们的道路如何分岔,到最终,师与徒,总会走到同一个尽头。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亘古之中,天之道发出旷古的质问。
“这江河,当真渡不过吗?”谢衍却是笑了,眼神中跳跃着一簇黑火,他一扬剑,“纵天命阻拦,吾也要渡魔成圣,这漫天神佛,拦不住我!”
“是极!”殷无极纵情大笑着,眼神在清醒与疯狂中交错,到最后,他甚至伏在船边,用手掬起一捧江水,“这天道,也不过如此啊。”
怒澜之上,是天劫阵阵。江河之下,是逆浪滔滔。
“谢云霁,你与他,当真要走这天路吗?”这浩浩的江流之上,他们听到红尘道近乎缥缈的声音,“哪怕前路九死一生?”
“九死一生又如何?”谢衍看向那阴云之上洞开的一线天路,执剑傲立的背影,宛如天下无数的赴道者。
风雷中,殷无极同样拭剑而立,站在他的身侧,无畏无惧地仰望那主宰天下的道,他的声音恣狂而决绝。
“师尊,同去同归!”
第107章 既见君子
惠风和畅, 光影横渡。
见微私塾中,白衣的先生正手执书卷讲课。
“谢先生,他又来了。”今天讲的是《大学》, 不老实的学生往窗外张望了一下,看到熟悉的黑影, 顿时大惊小怪道。
而那原本坐在窗外听讲的少年像兔子一样,瞬间跑了个没影,留下地上零落的炭笔。
“他整天来蹭先生的课听, 又没有给束脩,先生也不赶他出去。”
“听说是街上的流浪儿, 小叫花子也想听《大学》呢。”
“随他去吧。”白衣先生于窗边驻足, 看到地上散落的炭笔,似乎看见那警戒的少年惊惶的模样,微微一笑。
他也不在意,只是握着书卷, 走过几人的书桌,不轻不重地敲了一下, 提醒他们回神,道:“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放了课,来启蒙的孩子如放飞的风筝般蹿了出去,偶有几个好学的围着他问不懂的地方, 谢衍只是轻轻点拨,他们便如同醍醐灌顶,纷纷拜谢而去。
几个来接下学的小厮, 正议论着那位先生,语气中颇多崇敬。
“广陵城里谁不知道谢先生啊,博学广闻,才情见地样样都是极好,就连知府公子都来这里读书呢。”
“谢先生这里名额不多,收足了便不再收。除了贵族公子外,他还会匀出一部分名额给平民子弟,若是家境不好,甚至不收束脩。我听老爷们说,这叫有教无类,谢先生是大才啊。”
夕阳西下,私塾里的人走光了。
谢衍把收缴来的炭笔放在窗台上,对着空气轻轻一咳,故意说道:“私塾有笔墨纸砚,用不上这些,还是丢掉好了。”
他用油纸折了折,包裹了几块刚出炉的面饼,一同放在上面。
除却鸟鸣的声音,书院内一阵寂静。
谢衍微微一笑,背过身去整理书卷。
他已是修仙者,早已不凭借耳闻目睹感知一切,那孩子的小动作他尽收眼底,却也觉得有趣,并不想指出,也觉得不必赶走他。
谢衍把书塾整了整,然后转过墙角,看见零零散散的面饼屑被鸟儿啄食,人却消失无踪。
庭院竹林掩映,有阳光落入,一地碎金。鸟儿也并不怕人,在谢衍身侧叽叽喳喳地鸣叫着。
“不想见我?”谢衍倒也不想强求,若是无缘,不见也无所谓,左右听过他讲课的飞禽走兽,人仙妖魔多得很,不差这么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