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渡魔成圣> 第971章

第971章

  他在启明报上一点点构筑出理想国的模样,为北渊洲指点出一条不同的道路。
  他确实也做到了,砸碎禁锢奴隶的镣铐,带着本就一无所有的他们从黑暗中踏出。
  自此,魔道一统,天下归附。
  这样的君王,北渊万年难遇。他们应该庆幸。
  最初,他也是庆幸的。
  再回首魔宫草创时,殷无极的确抓过一阵权柄,很快就大赦天下,鼓励生产,使民休息。
  无他,连年的战争让这土地荒芜,又遇到天灾,一穷二白,实在经不起太多的折腾。
  而这片被天弃置的大地蒙昧、边缘、荒芜、衰败而冰冷,它什么也没有,想要平地起高楼,哪有那么简单呢?
  动员这片刚刚走出奴隶制的土地,获得最多人的认同,聚集最多的力量,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造神”。
  从奴隶制过渡到帝制,哪有嘴上说说那么简单。殷无极之前的那一套,纯粹是战时的体制,大多数都是照搬的史书,更别说按照魔宫的现实,制定一套适宜的治国之策了。说不好听的,帝尊的朝堂里怕是连识字的都凑不齐两只手。
  然后,他选择建立魔宫,塑造至尊信仰,并且着手征召天下人才,订立一个完整的、可以持续百年以上的制度。
  自此,魔宫如同一座拉满风帆的大船,让众魔跟随着天空中高悬着的北极星向前。
  最难的政治是人心。他必须攒起浮动的人心,集合利益各异的阶层,让地域差异极大的北渊各地听从魔宫号令。
  赫连景还记得,当时殷无极召各地的大魔入京,看着南北差异极大,各有各的地盘与利益的魔修在王座阶下吵成一团,争权夺利,欲望横流。
  殷无极按着眉心,什么话也没有说,任由他们吵翻了天。
  在散朝后,他叹息一声,道:“拢合了破碎的山河,却凝聚不了人心。团结,竟是这么艰难的事情吗?”
  最终,殷无极作出了部分妥协,选择以新党制衡旧派,将所有的利益集团都引入了魔宫。从此,魔宫不再如最初纯粹。
  陛下让他们这些臣子向自己管辖的领域探索,下放了许多权力,只在越界太过的时候出手按上一按,让各种力量在魔宫保持危险的平衡。只要保证北渊是在往前走,他可以让步。
  他自己,则是重点管着命脉领域经济,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仙魔盟约上,为北渊发展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
  是君王,一手缔造了北渊未来几千年的轮廓,擘画了一个王朝的模样。他们跌跌撞撞的,到底也是走起来了,才有了今日。
  追溯起那段赤诚的岁月,赫连景其实并不讨厌,那时的魔宫没有太多的规矩,没有勒紧脖子的绳,只要能带来好的变化,新的希望,一切都是被允许尝试的。
  也正因为创业时期的宽松氛围,黑与白的界限也不分明,北渊诞生了多少年轻俊杰,成为魔宫兴盛时期的肱骨。
  但历史总是有周期,这样的探索时期总不会太长久。
  倏忽百年,发展的速度降了,弊端也在逐渐显现,只是这个机制还能运转,所以没有人会去打碎并改动。
  臣子的权力过大,欺上瞒下随之而生。让九重天之上的君王难以从高山之上,看见底端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他意识到这一切时,在管辖领域势力成熟的臣子,又会以自己为中心衍生出无数利益的链条,他们无形之中掣肘着君王的改革。
  满帆的船,怎么能停下呢?怎么能掉头呢?
  唯有走不下去,甚至尝到衰弱的滋味,魔宫才会从幻梦中醒悟。
  所谓尾大不掉,莫过于是。
  赫连景穿过浓郁如血色的薄雾,神色渐渐变了,他看见前方森森碑林里掩映的紫微殿了。
  葳蕤的野草间,那殿中一点等待的光格外寂静,如照寒灯。
  他似乎能够幻视千百年来凝固在魔宫的玄色背影,他本该处于鲜研热烈的盛年,端坐在暗流涌动的局势之上,俯瞰着喜悲无常,然后遥遥投来失望的一眼。
  “陛下。”赫连景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唇齿间溢出一声感叹。
  他看向风中,自言自语着,“臣曾说过,陛下不变,臣自然会忠于陛下,为您赴汤蹈火。若是陛下变了……”
  站在这里说的一切话,宫殿中的那位都能听见。他单手握着刀柄,抱有十二万分的戒备,走近紫微殿。
  他一字一顿道:“明明是陛下,先背叛的臣。”
  “今日的局面,陛下当真毫无责任吗?”
  风也凝固了,碑林表面好似渗出血来,那是镌刻的名姓,如同千百年来怨恨的眼睛。
  “在最初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结束后,陛下放手让我们去干,北渊生机勃勃,也曾迎来一段不错的时光。”
  “可是,不知何时,这里就慢慢地成为一潭死水,和臣想要的世界,完全是两回事。”
  “为什么呢?”赫连景这番话似乎压抑了很久,稳步走入殿中,他知道殷无极在听。
  “是因为寿命。”
  一座修真者的王朝统领人间,会发生什么呢?
  寿命的长短,凝固如同天然的秩序,数百年、数千年也不会变动的上层建筑,对于凡人而言有多么可怕?
  当天堑成为绝对的力量,就意味着帝尊的意志,将永远地凌驾于一切的一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