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知了。”太子妃应一声。
  瞧着太子殿下在离开去后,前去书斋,未回后宅,太子妃就知道真有事。
  对于太子妃而言,她可能不知道太子的担忧在何处?
  可太子妃太懂得,这些年里大皇子宋王势大。不止势大,还有隆景帝的偏坦。造成的结果就是宋王的势力在东宫瞧来几乎难整治。
  宋王妃对太子妃算得恭敬,那又如何?
  太子妃的利益跟太子一致,从来就没听说太子倒台,太子妃还能风风光光的。
  太子妃盼着太子将来能更进一步。至于目前局势,她也盼着东宫在父皇隆景帝跟前添上更多的好印象。
  又或者说太子妃在筹算着五皇子偏向东宫,借此,五皇子生母高淑妃也能偏坦一二分于东宫。
  高淑妃在后宫有一部分协理宫务的权柄,不止高淑妃有,长孙贵妃亦有。除此二位嫔妃有协理宫务的权柄外,太子妃还有总揽宫务的名头。
  堂堂太子妃管着宫务,看似父皇的信任,何尝不是留着治衡的手段。在太子妃想来,东宫目前,往后,就一个字“熬”。
  熬到冬去春来,熬到春暖花开。只要能熬过难关,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东宫,书斋。
  太子没唤幕僚,太子在翻看南边的舆图。时不时的,太子的食指还在舆图上敲一敲。
  南边传来消息,详细禀明了青州发生的一切。太子这才得知下面的人狗胆包天。
  有人犯事,刺杀五弟,偏偏这等蠢货还是东宫太子的势力。这让太子又气又恼。手下有这等虫豸,东宫哪还有什么体面?
  一旦东窗事发的话,太子当如何自处,或者说太子更在意君父会怎么看此事?
  手下犯蠢,太子当然准备一查到底。太子深刻怀疑是不是奸细上位了,又是谁在故意的替东宫招揽仇家敌人?
  至于怀疑对象,不做多想,太子盯紧大哥宋王。
  怀疑归怀疑,事情还得干。明面上太子在拉拢五弟齐王,暗中防一手。
  暗面上太子已经差人给宋王泼一身脏污水,依太子意思,局得搅混掉。毕竟一旦太子要落泥潭了,宋王也得沾一身。
  再论如何,总归
  青州之事在太子心头扎着,它已经成了一根刺。
  下面人蠢,偏生又是舅舅家出去的蠢货。解不断,理还乱。东宫的太子有时候也挺无奈。
  这些年里宋王越发势大。对于太子而言,即便舅舅府上出了一二蠢人。舅舅也罢,东宫也罢,只能事后多找补一番。
  谁让国舅爷的势力一直忠心耿耿的站东宫一边,这一点顶重要。
  “奈何,奈何。”连续感慨两声,太子拿定主意。
  皇宫,皇子所的夹道上。
  李子彻遇上万蓁蓁时,他正处在心情不怎么美好的时刻。
  不是为着万蓁蓁,而是归来前,他先被太子二哥唤去谈心,太子二哥的态度是又鼓励又热忱。
  不止话语鼓励,太子二哥还提前赠了来年大婚的一点礼物。
  旁的尚且不提,燕京城外的庄子,燕京城内的铺子等等,太子塞给齐王李子彻的贺礼简直是一笔小金库进项,还是未来年年能吃租子的稳定财源。
  世人都知的简单道理,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奈何不止太子很热忱,在离开东宫后,李子彻又遇上大哥宋王。
  宋王待李子彻也热忱,就是话里话外点拔几句。还是透露两个姓名。这二人出身青州大族,又跟东宫太子的母族牵扯颇深。
  话里话外,宋王就差明言李子彻在青州遇刺一事跟东宫有干系。
  呵呵,这话宋王敢说,李子彻不全信。
  有些事情半真半假,有些事情九真一假。还有些事情真的,偏偏就是真的,只要颠倒一些话术上的顺序,真话有时候也可以撒下弥天大谎。
  或者说李子彻太清楚,大哥宋王活蹦乱跳,他一个没开府的弟弟,在东宫跟前还不够显眼。
  事实真相,宋王不倒,东宫的太子二哥着急着收拾弟弟们做甚?给自己添敌人。没谁会这般蠢。
  “十弟跟前侍候的?”李子彻开口对万蓁蓁问道。
  “回齐王殿下,我等皆是丹若宫的宫人。得贵妃娘娘恩典,奴婢目前在晋王殿下跟前当差。”万蓁蓁是一众宫人的领头羊,齐王问话,她得应答。于是她垂低着视线,谨慎回话。
  “怎会来此?”李子彻问道。
  “奴婢等人奉命前来洒扫兴泰殿。”万蓁蓁回道。
  “……”李子彻沉默片刻。
  “算一算时间,十弟来年当入住兴泰殿。十弟将进学,本王贺十弟。”李子彻话罢,且示意一下,他的贴身小太监马宝忙递上一个小锦盒。
  李子彻拿过来打开瞧一眼,尔后,又合上盖子,他说道:“这是本王赠十弟的进学之礼。借花献佛,亦是东宫太子二哥的一番美意。就你吧,你替本王跑腿一趟。”
  话罢,李子彻摘下了腰佩的一块小玉,说道:“赏你。”
  齐王开口,万蓁蓁不拒绝。就跑腿嘛,小事一桩。
  此时,李子彻跟前的贴身小太监马宝还多瞧一眼万蓁蓁。
  瞧着万蓁蓁双手捧着自家主子赠晋王殿下的进学贺礼。马宝心疼,他太知道小锦盒里面的东西份量,太值钱了。一下舍了,马宝替自家主子肉疼一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