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万蓁蓁静静的听着。她想,高二郎需要的只是一个聆听者。
在万蓁蓁的心中,高二郎也不需得别人的怜悯。他,高暻亦是一位顶天立地的汉子。
宏治四年,孟秋来临,夷则之月。
燕京城,皇宫,泰和宫,崇政殿。
李子彻很高兴,前线大胜,又占三城。这是西线的最新消息。
前线的将门有立功,大头嘛,却是在李子彻的从龙心腹身上。虽然这等功劳里有李子彻早先的布局。
又下三城于宏治帝李子彻而言,亦是大优势。朝堂争锋,帝王尊,则臣弱。
兵威最盛,一旦帝王握紧兵权,则是虎踞尊位,制下从容。
“哈哈哈……”李子彻畅快大笑。
战争从来是开始容易,结束就是另外的一回事情。
利益,在无数的交锋里夺来。这一回大魏皇朝从镐京递来国书,表面是和亲,盟两姓之好。实则本质还是输了,暗中在求和。
敌国送公主,献媚于陛前。
对于宏治帝而言此乃人生幸事。特别是在朝堂上加强君威之后,宏治帝掌握朝局越加的得心应手。
皇宫,宫廷内苑,昭阳宫,椒房殿。
“皇后娘娘,泰和宫的小黄门来传信,陛下申时会过来。”贾嬷嬷禀话道。
“去,瞧瞧皇儿可醒了。陛下过来,也让陛下见一见皇儿。”贾皇后想到亲骨肉身上,天子要来,就应该让他们父子多见一见。
“诺。”贾嬷嬷应话道。
还差三个月,二皇子李济泰就过五周岁的生辰。虚岁六岁。
按着皇家的规矩,来年,二皇子李济泰就到正式进学的年岁。
二皇子乃嫡子,可以出阁读书。关于二皇子是否被册立为皇太子,贾皇后很关心,贾氏一族也很关心。
申时。帝驾至昭阳宫。
贾皇后牵着二皇子李济泰的手,母子二人一道迎了帝驾。
“臣妾恭请陛下圣安。”
“儿臣恭请父皇圣安。”
瞧着皇后和二皇子这一对母子问安,李子彻走上前,他搀扶起贾皇后,笑道:“免。”
话罢,他伸手牵过二皇子的手,说道:“济泰,跟父皇一道进殿内。”
“好。”李济泰应一声。小小的手,被大大的手握住。
李济泰很开心。将要满五岁的小郎,他的世界里,人人捧着他。可人人捧着他之时,又会告诉他要孝顺父皇母后。
父皇母后就像是李济泰心中的大山。父皇伟岸,母后和蔼。
等进殿内,李子彻让二儿子坐于身侧。贾皇后坐在旁边瞧着这一对天家父子的互动,她唇畔含笑,静静瞧着。
“父皇,我昨天又学会一首诗。”二皇子兴致勃勃。
“父皇,我昨天射箭,射中了靶子。”二皇子说起自己的得意之事。小孩儿总是快乐的。特别是有成就感的事情,他记得牢牢的。
可这些不要紧,最要紧的还是二皇子知道,他得文武双全。他要让父皇知道,他很努力的学文习武。
这样的话,他做的好,母后会开心。父皇会夸奖,尔后,母后会更开心。
李子彻考校过二儿子。书读得不错,字,已见文章。
至于习武射箭,在帝王眼中,二儿子尚小,射几支小箭不算什么,这一份尚武之心最值得夸赞。
来一趟昭阳宫,宏治帝满意极了。
不止夸一回皇后,更赏了二皇子。尔后,带着赏赐,二皇子开开心心去玩耍。
李子彻留着皇后说话。
“来年,济泰到出阁读书的年纪。这事,皇后你提前做一些准备。”李子彻说道。
“陛下放心,济泰出阁读书是大事,我一定仔细着。”便是帝王不说,贾皇后是亲娘,她一定关心儿子的进学一事。
“西边大胜,连战连捷,恭喜陛下。听说魏朝求和,进献公主和亲。”贾皇后笑道:“宫廷内苑又要添了妹妹,恭贺陛下又新得一位国色天香的美人儿。”
“……”李子彻摆摆手,他不在意的说道:“不过献媚一个敌国公主罢了。”
听着帝王口中的敌国二字,贾皇后太懂了。
哪怕传闻里那一位魏朝公国是绝色佳人,又是镐京城多少世家公子的心尖尖儿。那又如何?
在宏治帝的心头已经挂上“敌国”二字,想得圣宠,痴心妄想。
当了帝王这些年的嫡妻,贾皇后太懂得,帝王一旦给一人贴上标签,这一辈子想摘下来,难、难、难。
宫廷内苑,不缺美人。
贾皇后只想坐稳中宫之位,尔后,扶持自己的儿子坐上储君之位。于此,一枝独秀不是春,花开春色香满园。
贾皇后是盼着魏朝公主早些进入燕京城,早些踏足大周皇朝的宫廷内苑。
这死水一潭的宫廷内苑总要添些新人,多一些变化。
贾皇后盼着杨惠妃等人多一点危机与挑战,不要总窥视着昭阳宫的权柄与利益。
李子彻在昭阳宫小坐后,他去一趟瑶仙宫。
瑶仙宫,高贵妃在病中。
病了,高贵妃依然美的让人心疼。至少让宏治帝心疼。
“太医无用。”李子彻想发怒。这当然是迁怒。
“陛下。”高贵妃咳嗽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