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济民是朕的长子,对于他的婚事,朕很关注。”李子彻表明自己的态度。
  “可朕关注了,那是意味着朕重视济民。唯此,朕还是济民的父亲,更盼着佳儿佳妇,开枝散叶,延绵皇室。”李子彻的态度更明确。
  这些名录上的秀女,帝王中意。可帝王中意了,还想知道儿子对于未来的嫡妻中意不中意?
  “陛下心疼济民。”杨惠妃满面的欢喜。
  “他是朕的长子,惠妃,朕一直重视济民,当然也会心疼孩子。”李子彻在杨惠妃跟前也讲实话。
  哪怕是君父,对于亲儿子都是喜爱的。当然,这一份喜爱,那就是纯粹亲爹对亲儿子的喜爱。
  “此名录,朕收下了。待朕问一问济民的心思。”李子彻要当好爹,当然就是做到底。
  当初给过太子选择的机会,对于长子嘛,当然是一视同仁。
  对于杨惠妃而言,只要儿子的嫡妻是名录上的名门淑媛,具体是哪一位?杨惠妃也不在意。
  “臣妾全听陛下的。”杨惠妃忙回道。
  金粟宫里,杨惠妃瞧着天子来匆匆,去匆匆。不过小坐一会子,又是吃了半盏茶就离开。
  在帝辇离开后,杨惠妃很淡然。
  对于不甚得帝宠,杨惠妃从来有心底准备。没法子,人老珠黄了,总要给新人让位。
  “嬷嬷。”杨惠妃留了心腹。
  至于其余侍候的宫人全挥退。杨惠妃抚着自己的脸颊,她问道:“本宫是不是红颜老了,不再美貌?”
  “娘娘,您美貌天成,哪有老了一说。”杨嬷嬷不赞同。
  杨嬷嬷是真心的,她劝道:“奴婢瞧着,陛下信重娘娘。娘娘,您能掌了宫权,那就是明证呢。”
  “如此,娘娘,您不美,何来得了陛下的欢喜。”杨嬷嬷夸了话,这夸着杨惠妃。
  对于宫权,杨惠妃看得要紧。听着杨嬷嬷的话,她笑道:“是啊,陛下重视本宫呢。”
  至于这话,杨惠妃信多少,她自己也不知道的。
  对于杨惠妃而言,她真的不想知道。毕竟骗一骗自己,从来就容易开心了。
  至于有一些事情,难得糊涂。
  泰和宫。
  帝王召见了长子。对于李济民而言,他从来是盼着多得君父的欢喜。
  得父皇召见,李济民很认真。哪怕在读书,哪怕没开府。
  可李济民也清楚的知道,只要他成婚,他就会封爵了。到时候开府是必然。
  至于观政,在朝堂上得了差遣。李济民更盼着。
  谁让太子先一步,不,应该是几步了。
  明明太子的年岁比着长子小,可李济民这一位大皇子还在读书啊。
  太子先观政,这说明什么?
  里面的文章的重点又在哪?李济民这一位大皇子不是不知道。而是他不想多想。
  多想无用,倒不如踏实的等着机会。先走一步,又不是一定会赢了。
  “儿臣恭请父皇圣安。”李济民恭敬见礼。
  “免。”李子彻摆摆手,让大儿子起身。
  “朕唤你来,也为你的大婚一事。”李子彻开门见山的跟长子闲聊。
  这等时候的态度,李子彻是亲切的。
  “你长大了,也当成家立业了。”李子彻很感慨。毕竟小小儿郎,当初,那时候可年岁小呢。
  一眨眼,孩子长大了。
  “朕也盼,你早些大婚,早些替朕分忧。”李子彻笑道。
  “瞧瞧。”话罢,李子彻把名录递给马宝。再由马宝转给大皇子手中。
  李济民拿过名录,他仔细的瞧一回。
  “父皇,儿臣听您的吩咐。”李济民的态度嘛,他很淡然。
  娶谁,那都是娶。当然要娶了让父皇满意的。
  “这是朕与你母妃挑好的人选。上面的,你圈了名字。”李子彻笑道。
  “你喜谁,朕都是允许的。”李子彻笑道。
  “父皇,便是王氏女。”李济民也是遵从了。此时,他当然是开口点名。
  “善。”李子彻不过问长子为何点了王家女。反正长子同意,他跟惠妃也没意见。这一桩婚事,当然就等着帝王赐婚。
  赐婚了,钦天监合了吉日,一切按着流程就是。
  毕竟天子的儿子大婚。当然也是长幼有序。大皇子成婚了,太子也便是很快要成婚了。
  第81章
  金粟宫, 主殿内。
  杨惠妃听着儿子李济民挑中河内王氏为嫡妻,她很满意。
  “济民是有眼光的。王氏不错。”在杨惠妃的心头,河内王氏乃世家名门, 还是长房嫡脉的嫡女。
  “陛下也是心疼济民的。”杨惠妃说这话时,嘴角含了一抹的笑容。
  “恭喜娘娘,贺喜娘娘, 秦王殿下一旦成婚,必要开府。到时候秦王殿下就会观政了。”杨嬷嬷也是忙回道。
  杨嬷嬷嘴里的秦王便是大皇子李济民。天子降圣旨赐婚,这事情自然是光明正大。与此同时的一起降下的圣旨, 还有册封大皇子李济民为秦王。
  秦王李济民,他做为宏治帝的长子。
  这在帝王心头的份量能一样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