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二人闲聊一番话。李子彻又提了一件小事。
  “待来年,朕要添嗣。到时候蓁蓁膝下有两个孩子。蓁蓁,朕再问你一次,可要协理宫务。有宫权在手,你总能替孩子们多筹谋一些。”李子彻讲道。
  在帝王心里,他确实不想让皇贵妃摄六宫事。可对于心上人,李子彻还是乐意让其协理宫务。
  摄六宫,协理宫务,这里面的门道多着。不可同日而语。
  “不了。毕竟了解我,我最爱躲懒。何况来年了,膝下又添嗣。到时候想照顾了小孩儿,那都要太多的精力。再分心在宫务上,我怕孩子和宫务两头忙碌,倒是容易疏忽了哪一边。”万蓁蓁讲着推辞。
  “蓁蓁,你的本事,朕最了解。罢,既然你不想,你知道的,朕从不勉强于你。”李子彻虽然有心,他多次提了话。
  见枕边人一直拒绝,他也不为难。到说底,如今宫廷内苑的格局,那是帝王有意所为。
  居高位,得圣宠的皇贵妃家世不显,不,应该说没家世背景。
  至于有家世背景,又有皇子在身的惠妃、淑妃,那也只是协理宫务。
  至于太子妃,还搭着一个揽总的名头。东宫,那知道的都赞一声东宫前途无量。
  如今东宫的势力很好,至少这是帝王有意为之。
  特别是来年的御驾亲征,帝王会如此,那背后的纠葛。
  那跟边镇相干系,同样跟世家相干系。这里面掺合的,杨惠妃的母族也有戏份。
  对于大皇子秦王一系,宏治帝有些怀疑了。或者说西疆的灭国之战,帝王会亲征,那就是发现西疆的边镇里有人插手太多。
  对,这个有人,那指的就是杨氏一族。
  帝王对杨氏一族起警惕之心。可不止怀疑了杨氏一族。
  对于攀附于大皇子一系的人马,帝王也是要怀疑的。
  偏生这般的巧,杨氏一族露了马脚,还是干的粗手粗脚。对此,帝王免不得又要怀疑了东宫。
  给敌人挖坑,这事情以前的李子彻干过。一旦出现子嗣相争,宏治帝当然有同样的怀疑。
  谁得好处?谁是先锋?
  这里面的门道太多。或者说世家与朝廷纠葛太多。
  剪不断,理还乱。怎么办?宏治帝当然是想凭着威望来解决。
  威望,说穿了一钱不值当。可偏生它又很重要。
  同样的事情,不同样的人,那有人就能办成。有人就要栽坑。
  说白了,威望嘛,那是用胜利浇灌出来的。积小而成多,一点一滴的积赞。
  对于宏治帝而言,他想稳住大好局面。又不想错过灭国之功。那么,当然御驾亲征最好。
  捂盖子,哪一朝哪一代,什么时候都是通用的。如今的宏治帝在做的,他想做的,那就是捂盖子。
  捂盖子的同时,锅里的粥,那还得煮熟了,煮香了。
  里头的火候,对于帝王而言也是一种考验。
  成不成,灭国之功后,自然会见分晓。
  如今嘛,宏治帝十三年,冬日,天越来越冷。
  待一年的年节,宫宴召开。
  又是一场繁华梦起,一场喧嚣热闹。
  宏治十三年,匆匆而过。宏治十四年,踏步而来。
  春,宏治帝与大臣商议亲征一事。对此,当然在朝堂上引来大波澜。
  对于帝王亲征,大臣们是反对的。不止朝臣,宗亲勋贵亦然。
  帝王的作用在哪?在许多的朝臣眼中,还是垂拱而治最好。皇权嘛,当了泥塑就好。
  可搁天家眼中,特别皇帝眼中,那肯定是乐意权柄在手。
  没哪一位皇帝真想跟人分享自己的权柄。一旦分享,只能说有不得已的地方。
  丹若宫,主殿内。
  万蓁蓁在哄小孩儿。刚过两周岁生辰的李济昰,莫看小小年纪。他已经会闹腾了。
  “秋千,母妃,玩秋千。”如今号称自己长大了李济昰,那不喊亲娘为“娘”,而是依着天家规矩喂母妃。
  万蓁蓁当然依了孩子。只是瞧着孩子性子倔强。这便让万蓁蓁头疼。
  谁让小孩子闹腾多,那是一旦闹腾了,她一个孕妇,她有一点遭不住。
  真的,肚子大了,万蓁蓁也觉得怀孕真累。偏生为了不让自家大宝觉得亲娘有了弟弟妹妹,那就被分薄了宠爱。
  万蓁蓁还得哄小孩儿,真是不当娘,不知养儿恩。
  如今当了娘,万蓁蓁还是觉得宫廷好,有这般多的帮着养孩子。要不然,她一个孕妇单打独斗,那真要遭不住,一点也遭不住。
  “好,依你。”万蓁蓁哄着孩子。
  在心头,万蓁蓁还想着,也就是年纪小。待济昰再大一点,能听懂大人话,应该按规矩教导后。
  到时候有的磨砺让孩子多锻炼一些。反正嘛,玉不琢不成器。
  万蓁蓁想,她当虎妈,她有一点舍不得。不妨,让皇家规矩教导一番。
  万蓁蓁都想好了,以后自家娃的先生,还得让天子请了严厉的师傅。
  自家舍不得教导的娃,可以让师傅多教导一番。
  万蓁蓁想当慈母,落一个好脸。至于严父,可以让天子代劳。
  想一想,心头美滋滋。万蓁蓁一张笑脸,她待自家娃娃,那又是语气温柔三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