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只要出了城就按你之前所想,顺着你自己铺出来的路走,现在除了我没有人知道会很安全的。”
  听阿姐的意思就是到时她要做靶子,吸引走大部分的火力,虽然知道她有这个本事,可难免有些担忧。
  只不过,皇上似乎一时半会儿的还没想起来当时被先帝召见过的人里有房渊。
  毕竟那时房渊年轻,职位也不是很重,不似武运侯等那些都是曾跟先帝征战过,算得上声名远扬德高望重。
  但也就在这时,边关又来急报,不太好的消息,西漠诸多小国从去年起便连受天灾。
  曾向大晋求援,皇上当时批了,但仅批了三成。
  杯水车薪,根本救不了他们,一年来据说死了不少人。
  大概是被逼急了,他们联合起来突袭了龟兹,烧杀抢掠把驻兵都杀了。
  好在漠州都督陆良思的下属在临死前传递出了消息,他得以迅速的点兵应对。
  但让人意外的是小国之间的联合数目太大,他们被天灾逼得已经失了理智完全没有和谈的想法。
  就是要通过最原始的烧杀抢夺来争取物资,势头凶猛宛如人形野兽。
  送来的急报里显示陆良思在上禀这消息时,他已经带兵跟那些蛮子打了三场了。
  兵马数目不够,他请求皇上下旨调派兵马尽快赶到西漠,否则他拼了老命可能也挡不住。
  到时最先遭殃的就是漠州百姓。
  急报恳切焦急,句句令人担忧重重,漠州要是破了那些蛮子一路闯进来,大晋就彻底乱了。
  再说现在刑州和蒲州还闹腾呢,东西南全都闹事,北方突厥听闻风声必然不会安分。
  毕竟他们是最野心勃勃不安于室的。
  朝臣议论纷纷,甚至称病很久不上朝的盛行章都来了。
  担忧局势,他也认为先除外患最重要,内乱可以搁后再议。
  最德高望重的人都说话了,附议的声音一道接着一道。
  但皇上始终没做声,甚至眼睛和脸色都沉得厉害,沉到发阴。
  杨贤微微瞄着皇上的脸色,又跟姜道对了个视线,很快就揣度出皇上的心思来。
  皇上在怀疑陆良思传来的消息是假的,毕竟他曾是燕麟川的下属,听说他女儿来了京城还跟燕玥同进同出的,可见关系始终保持着。
  若这道消息是燕麟川指使陆良思发的,那么这里头全是诈,有多种可能。
  尤其是要求派兵过去,皇上怎么可能会派兵,给他们送帮手吗?
  杨贤因为察觉到了皇上的心思所以始终没有言语,毕竟他也不能当众质疑陆良思的急报,否则朝上这些老东西还不得把他吃了。
  就在杨贤和皇上都在猜测陆良思这份急报背后的目的呢,答案就送到他们跟前儿了。
  因为龟兹失守的消息已经在城内传开了,这阵子一直在府里养身体的燕玥求见皇上,毛遂自荐带兵前往西漠。
  退敌护关,敌不退他不回!
  第125章 一旦离京就把他杀了(2更)
  当年的英国公燕麟川即是儒将,骁勇善战机智灵活,仅他之名便叫一众贼寇闻风丧胆。
  虎父无犬子,燕玥多年来担任金吾卫大将军,其威猛也是有目共睹的。
  虽是年轻,但当年的老将们老的老死的死,是该让年轻人出征立威了。
  大晋泱泱大国,人才辈出,小小蛮夷不足为惧。
  连盛行章都认为燕玥的毛遂自荐时机正好,甚至将齐王柴逊调回来也一同带兵镇压蛮夷。
  废太子柴珩已再无可救之机,哪怕到时把他抓了也逃不过关到老死,齐王是皇上唯一的儿子,是时候锻炼他竖立名望之时了。
  此次就采用全部都是年轻人为主的队伍,再加上有漠州陆良思这个老将在,老少联手必将大胜。
  然而,盛行章的提议并没有得到皇上的认同,他不允燕玥带兵西行。
  他甚至没有给出理由,不容置疑的驳回。
  杨贤见盛行章脸色都变了,当即开口讽刺他岁数大了脑子糊涂,这些年轻人没一个真正见识过战场的凶险。
  把这样一群年轻人送到边关战场去,那不等于送他们去死?
  更甚者还要让齐王去,万一齐王有个好歹……
  明里暗里的说盛行章居心不良。
  皇上甚至明显是赞同杨贤此言,气的盛行章再次跟杨贤冲突起来,并且心里对皇上极度失望。
  一个宠信佞臣的帝王,走不远了。
  很快的,漠州的急报再次来了,蛮夷的队伍夜里偷袭小镇屠杀百姓,抢走所有的物资。
  京城里的百姓隐隐的都开始慌张害怕起来,蛮夷之野蛮叫人恐慌,喝血啖肉都做得出来。
  多事之秋,百姓惶惶户户紧张,有的甚至又开始疯狂囤货,粮油米盐往家搬。
  房府也像模像样的购置了些面粉,这些事大管家就操办了。
  房星绵则因为脚的原因待在院子里不出去,手托腮的思虑西漠的事。
  比她梦中预警提前了。
  而且她现在不清楚到底是真是假,是真的有小国联手烧杀抢掠的事情发生,还是说是陆良思按照英国公与燕玥的指示做戏?
  目的是为了让燕玥光明正大的离京。
  具体真假琢磨不清,总觉着这里头缠缠绕绕的秘密诸多。
  尤其一想到英国公那儒雅又神秘的模样,不愧燕玥叫他老狐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