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而今,谢家竟能拿出八十两作为聘金,其出手之阔绰,实在令人开眼。
四套锦绣衣服,六方织金锦帕,成对儿的金戒指、金手镯、银项圈,不消说,这是送给沈绮穿戴用的,以后成婚还要带了去。张氏给女儿一一看过,就收进女儿的箱笼里去了。
至于成匹的布匹、绢帛,张氏早就打定主意,都用来造作陪嫁的铺盖被面、四季衣服,也都放在女儿箱笼里。
至于那十六盘精心准备的羹果茶饼,虽非金银财宝,却也是心意满满。这些原是放不住的东西,何况而今是七月里天气,更易变坏。
除了今日散给了街坊邻居,张氏又拿了六盘给乔亲家带了回去,剩下也四五盘子,这几日少不了往来庆贺,四邻亲戚里分一分,也就是了。
四大坛南边来的金华酒,这是耐存住的东西,也是以后往来结亲待客少不了的。
沈氏父子俩平日都不贪杯,只陪着客人饮几杯罢了,爹爹就命大哥放在里间的阴凉处,等日后女婿上门时,再打开取用。
前面铺子里还有十几抬各色干果,成盒的各色药材、香料、茶叶,虽说也耐得住存放,未免也太多了些,占用地方。
若是自家吃用,只怕三五年也吃不尽的。可若是原模原样陪嫁过去,也不像个样子。
沈绮知道这是自己的聘礼,爹娘哥嫂都不好说话,便自做了主张。
除了每样留下半斗、一斗的量,供自家吃用、送人外,其余的请哥哥问问平日往来粮食铺、干果铺里的伙计们,若是有要的,都挑过去,折了现银,一来好存放,二来也方便置买物件。
大家听了,觉得有理,就依了她的话。
其余的药材、香料、茶叶,原本是金贵东西,用的少,怕是镇子上也没有识货的店铺,便好生收拢在家,以备不时之需。
谢家送来的婚书上,写定了两家商议好的婚期,择了八月十六的好日子,迎娶成婚。
眼看就剩下不到一月的光景,沈家夫妻也顾不得店里的生意了,只交给儿子儿媳照看。
老两口四处采购陪嫁用的描金箱笼、帐幔、鉴妆、桌椅、锦凳,来来回回花了二十几两银子。
老两口合计了下,又咬咬牙花了十八两银子买了一张描金彩漆拔步床。
虽说自己家比不得谢家那样县城大户的富贵,也不能给女儿拉了后腿。
沈绍、乔氏见爹娘给小月儿准备的嫁妆齐全,自己也没有别的东西需要添置,便拿了自己的私房钱,给妹妹打了一支大约二两多重的金簪,簪头是流云托月的花样,煞是好看。
私下里,沈绍笑问:“你平日也只有一根素金簪子罢了,还是当年我送的聘礼,倒舍得给小月儿买这么贵重的簪子?”
乔氏佯怒。
“你少来招骂。你瞧瞧,谢家送的那般流水样的东西,又不好直接给人家当陪嫁再带过去,还不是留给你我自家的?虽说谢家不比你我这等小门小户,可若不给小月儿置办些好东西,倒没得让人存着三分的看不起,小月儿日后岂不难过?”
沈绍大笑一场,又赖在媳妇身边说了几句悄悄话,惹得乔氏又是羞,又是笑。
第8章 登门迎娶
转眼到了八月十五,一轮月亮饱满而明亮,宛如悬挂天际的明珠,真真是月色如水。
中秋佳节,也是沈家的小月儿,在家过得最后一个生日了。
一家人早早用了饭,院子中也就布置好了,到处挂着红绸、双喜、彩花,也安排好了明日待客的茶点,井然有序,很是喜庆。
沈家爹爹还是不放心,带着儿子一遍一遍检查,陪嫁、桌椅、锦凳、酒水、果盘、鞭炮……
沈绮房中,张氏正在对着女儿垂泪。
“养了十八年的女儿,过了今日,便成了别人家的媳妇,能叫我不伤心吗?”
嫂嫂轻轻拍着她的背安抚。
“娘,不是这么说,妹子再怎么成了别人家的媳妇,也一辈子是你的女儿,天涯海角也是不变的,更何况平山县离的不远,你瞧瞧谢家的高头大马,套上车,一个时辰就能回来了。”
“可不是嘛,以后我吃了早饭出门,还不耽误吃娘做的午饭。”
沈绮依偎在母亲怀里,故意做出个撒娇的样子,逗母亲一笑。
张氏听了,用手指点点沈绮的额头,果真稍稍舒展些,又拉着女儿说了一箩筐的话儿,沈绮一一都应了。
直说到人困马乏,张氏让儿媳先去安置,等人走了,悄悄从自家箱子最底下掏出一卷红布包着的画纸来。
“娘,这是什么?”
沈绮好奇,从来没见过这个。
“傻乖乖,今晚上好好看看这个,到了明晚,你就知道夫妻是怎么回事了。”
这一句话说的明白,沈绮立刻意识到这是什么东西,粉面“腾”的红了起来。
自己长这么大了,隐隐约约知道,男女之间应该有些不可对外人说的事情,可具体是什么,她也说不上来。
等到张氏走了,沈绮关好房门,钻到被窝里,借着灯光,细细看了起来。
画册虽然时间久了,纸边有些发黄,线条也有些模糊,可是画上的细节还很直白的。
沈绮瞧了半晌,心跳得咚咚作响,一时觉得害怕,一时又有些期待,辗转反侧,直到三更天才浅浅睡去。
睡前,自然是又细细看了一遍,再郑重其事地放回原位,当做一切没有发生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