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沈绮笑着拍了拍他的手。
“哥儿,你倒伶俐地紧。若是世上的精明全被你占尽了,还要我这做娘子做什么。”
谢聿铎一笑,趴在她的耳边,细细给她讲些悄悄话,又叫沈绮一顿笑骂。
一家人在京中住了小半年,沈绮当真觉得谢聿铎算的没错——虽说是小住,可若是不待上两三年,根本尝不出来这京城日子的滋味。
饶是京中权贵如云,挥金如土,江北谢家的富贵,也足够让人侧目咋舌。
沈绮初来乍到,所到之处,宴席之上,总会有人前来找她敬酒。
京中多豪奢,以欢宴放饮为豁达,以珍宝艳色为盛礼,银烛如昼,珠翠飘摇,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好一番繁华如锦。
沈绮看着一波一波前来敬酒的人,只是点头微笑,其实除了旧友孟氏,她一个人都认不得,依旧挡不住人家的热情寒暄。
这可真不怪她记不住生人,她确信自己从未见过这些人。
但这些敬酒之人,都听说过江北谢家沈夫人的名号。
多年之前,谢聿铎曾在平山县的明烛之下对她说过,要叫她做这天底下最富贵的商家娘子。
他果真做到了。
第145章 竹马青梅
京中宴会如云,可沈绮最常去的地方,还是文家。
文博远两年前被调回京,自然是升了官,现为户部郎中,明习政典,决事如流,官声极佳。
官衙事忙,他却和孟清徽日渐恩爱,鱼水甚笃,一有空就回家寻夫人,一起做些不足为世间君子言的事儿,温故知新,乐此不疲。
孟氏极为受用。
当年沈绮那种恩爱欢喜的好日子,如今也被她过上了。
因此,夫妻俩连年添了孩儿,除了在广陵城生下的长子文立言、次子文立行,回京后,又有了一个娇娇的小女儿,刚满半岁,冰雪可人。
沈绮进京之初,与这位闺中密友再次重逢,两人笑得都哭了。
“好个狠心的人儿,现放着京城的大宅子不住,赖在广陵城不肯过来,好歹我三催四请,终于把你给盼来了!”
沈绮瞧着她家的小女儿,笑意盈盈。
“原本是不来的,听说你家女儿这般玉雪可爱,我自然要先来看看,别被别人家抢先定了娃娃亲!”
两人都是一笑。
孟清徽刚在沈绮身上擦完了欢喜的眼泪,一抬眼,又看见了她身后亭亭玉立的谢怀明,上去一把抱在怀里。
“儿媳妇,我好想你啊!”
明儿自幼就是被她这么叫大的,见怪不怪,小手一伸,更抱紧了些。
“明儿也想你!”
孟氏身后,一大一小两位文家公子,齐齐红了脸。
谢家的怀明、淮朗,文家的立言、立行,都是自幼熟识,一起玩大的好友,虽然一别两三年,再次相见时都有些别扭生疏,但多少都有些印象,很快就又一起玩耍了。
文家大宅里,沈绮和孟清徽手拉着手,亲亲热热说话,谢聿铎和文博远主客对坐,客客气气喝茶,孩子们你追我赶,满院子乱跑,后边跟着一群丫鬟侍女,生怕他们不小心磕着碰着。
文家大公子文立言,今年也是八岁,只比谢怀明大了两个月。他的模样随了娘亲,长相出挑极是俊秀,性子随了爹爹,斯文乖巧。
他自小跟着做翰林的爹爹读书启蒙,素来喜爱读书写字,就把大家带到他的小书房。
他从书匣里拿出了一个很是金贵的檀木匣子,给大家看他珍藏的古籍善本。
“这些都是几百年前的古书,世间少见,很是珍贵。”
谢家大小姐瞧了两眼,上面全是字,没有画儿,顿时兴致缺缺。
“这全是字儿,有什么好看的?下次我再来的时候,给你们看看我的书。”
文立言一愣,这书上,不是字儿还能是什么?
等隔了几日,沈绮又带孩子们来玩儿的时候,谢怀明果真带了一册厚厚的书来,翻开一看,里面确实没有多少字。
一张一张,全是崭新的银票。
这小丫头应了谢聿铎的话,果真是步步富贵的命,素来喜欢金银珍宝,连收藏的爱物儿都是银票。
“这是我爹爹给我搜罗来的,各个钱庄、各种花色,只有世上有的,他都给我找来了。呐,这张我最喜欢,是我家钱庄刚印出来的,你们看。”
她指到的那张银票,不仅最大,花样也最繁复。
文立言通了不少文墨,一瞧见上面的字,登时脸色一白。
十万两。
这京中的钱庄规模,比小小的平山县大多了,可这十万两的银票,寻常人也是少见。
谢怀明草草翻了一遍,文立言在心里就粗粗算了一下,这本书里大大小小的银票加起来,约二三十万两,就这么被谢家大小姐拎着满街乱跑。
文家二公子文立行,长相不如娘亲哥哥那样秀气,性子却最像不拘一格的孟清徽。
他比明儿小了快两岁,最喜欢骑马射箭,又不爱读书,还不大认识字,并不知道这是多少银子。他见哥哥站在那儿脸色发白不说话,为了不叫谢家大小姐小看了自家,毅然决然挺身而出。
“走,咱们去玩射箭!”
在射箭场上,他拉起小弓,架上竹箭,“嗖”的一声,一下就射在靶上。
这小弓竹箭虽然是孩童的玩物,也比小淮朗的准头强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