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华服之下> 华服之下 第24节

华服之下 第24节

  “你在瞧什么?”
  云英赶忙回神,能在宫中骑马的,可不是普通人。一抬眼,正见高坐
  马上的萧琰,居高临下地打量自己。
  第24章 果浆 朱砂似的点在白腻间。
  她心下一抖, 立时想起上次在珠镜殿见到他时的情形,浑身的刺又竖起来,没有回答他的话, 只是谨慎的躬身行礼。
  萧琰勒没停驻,顺着她方才的视线方向看去, 恰好看到拐入东面坊墙间的背影。
  是靳昭,他的形貌太好认了, 哪怕是同他不算太熟悉的萧琰都能一下想起来。
  他有些惊讶地挑眉,垂眼看仍低着头恭敬地站在一旁的云英, 伸出握着马鞭的右手,稍俯下身去,用被握弯折起来的马鞭抬起她的下颚, 认真端详。
  “今日出宫了?”
  云英被他这样抬着脸, 心下不快, 但周遭还有看守宫门的侍卫们在, 一个个站得笔直,只当什么都看不见似的,她也不敢直接推开他的手。
  “太子殿下仁慈, 体谅奴婢与幼子分离, 特意许奴婢可出宫探望。”
  她轻声细语地回答,仿佛对太子有许多真挚的感激,听得萧琰冷笑。
  “大哥的确仁慈,不但许一个乳娘出宫, 还让自己最得力的羽林卫中郎将护送。”他的腰又弯下几寸,那双漆黑的眼睛更近地凝视她,“倒让我怀疑,你当真只是个乳娘, 只是武家一个小小的婢女?”
  说话的时候,他的目光亦无声地移动,自她鬓角的发丝,至长睫琼鼻,再划过鲜嫩的唇瓣,再向下,就是修长的脖颈与隆起的胸脯。
  云英感受到他目光的逡巡,只觉周身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撩拨似的,又羞又窘,无所始终,只能尽量让自己不抬眼与他对视。
  长而密的睫毛上盛了傍晚的光辉,轻轻颤动一下,羽毛似的挠人心痒。
  “奴婢这样的身份,哪里能劳太子殿下这样看重?太子殿下只是许了奴婢出宫,并未让中郎将护送。”
  “哦?”萧琰冷笑一声,冲方才靳昭消失的方向略一偏头,“那是我瞧错了,方才那不是靳昭?还是说,不是大哥让靳昭来护送,而是靳昭自己要来?”
  云英被他的话激得背后起了一层冷汗。
  下人从来都是主人家的从属,宫中女子更是如此,没有主人的允许,不得与外人私相往来。
  宫中那些看上侍卫的小宫女,也多只敢瞧一瞧,最多说两句话,可不敢真有逾越之举,只有等到有幸出宫归乡的机会,或是主人格外恩赏,许自行婚嫁时,才敢放松一些。
  她虽不是宫女,可身份不清不白的,万不敢教人觉得她与靳昭已有私情勾连,尤其这人还是那阴晴不定,一直对东宫的人和事虎视眈眈的吴王。
  “殿下误会了!”她为自己和靳昭解释,“奴婢只是在宫外偶遇中郎将,中郎将恐奴婢遭武家小侯爷为难,才多护送一程,没有别的意思!”
  萧琰皱眉:“武澍桉?”
  “殿下若不信,着人去一打听便知,今早在西市外的长兰街上,应当有不少人都瞧见了。”
  当街撕打,即便最后没有闹大,也是瞒不住的,早晚而已,云英不怕告诉他。
  萧琰神色复杂地看她片刻,慢慢放开她,直起身,冲身后的侍从一挥手,便一言不发地策马离开。
  云英松一口气,站在原地定了定,这才继续匆匆往东宫去。
  正是要用晚膳的时候,丹佩和绿菱拿了食盒正等她,见她回来了,才把几样吃食摆出来,又问她阿猊的情况。
  云英心中感激,越发惦记自己的差事,先喂了一回小皇孙,才敢坐下吃饭,同她们说说外头的情形。
  可惜宫中有规矩,不得私带外头的吃用进来,否则,她定会买些好吃的还玩的给这两个小娘子。
  眼看就要入夜,云英换了身干净的衣裳,一边替回去梳洗的丹佩和绿菱照看小皇孙,一边悄悄趴在窗边瞧东面的少阳殿。
  殿中灯火通明,想来人已回来用过晚膳了。
  她记着余嬷嬷的嘱咐,等值夜的绿菱回来,就往少阳殿去了。
  -
  少阳殿中,内侍们才将一盏盏灯点上,天边的最后一线光亮便灭了。
  萧元琮用过晚膳,又看了今日遗留的属臣们送上的条陈,一一批过,命人送出去,方得片刻空闲。
  屋中静极了,用的都是最好的红烛灯油,连一点噼啪声都没有,一切都仿佛死了一般。
  东宫各处总是如此。
  萧元琮站在炉边,亲手点香,只有缓缓升腾的香烟,才显出几分动态的人气。
  方才他安在宫里的人递了消息过来,说是吴王午后入宫,同郑皇后一道,陪着病重的圣上在延英殿用午膳,留至傍晚才走。
  圣上今日罢朝,说的是御体欠安,尚需休养的理由。他这个太子照规矩,亦递了请安侍疾的帖子,照例被婉拒。
  圣上说,领了他的孝心,只是稍有疲乏,不必他亲自侍奉。转眼又让二弟入宫,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偌大个皇城,后宫嫔妃不多,亦有十余人,多是从前秦皇后在时就留下的“老人”,加上已出阁下嫁,住在外头的三位公主,和还在宫里的萧珠儿,这么多人,明明都是亲人,却未曾感受过一点寻常人家的情意。
  在圣上的心里,只有君臣,他仅有的情与爱,统统都给了郑皇后和她的儿子。
  这么多年,他已然习以为常。
  只是,近来递的消息提到了明年的春闱。
  照朝廷律例,春闱待考试子们在今年十一月前,都要赶到京都,向礼部递交各地府衙发给的准考文书,而朝廷也要在十一月前,定下来年春闱的主考官。
  自圣上即位以来,主考官素来以礼部尚书为主。从前齐慎还在礼部时,就担过数次主考官,后来他入门下省,成了左相,主考官便多由他从前的门生,如今的礼部尚书郭瑾来担任。
  偶尔有一两回,在齐慎等东宫党的坚持下,也由他这个太子担过几回主考官。
  那两年脱颖而出的试子们,便都是太子门生。
  而所有这些从科考路入仕的臣子们,说到底,皆受天恩,乃天子门生,主考一事,从来都是要显天家正统的。
  而如今,圣上竟有意让吴王主持此次春闱!
  虽还未在朝上说起,但宫中已有流言。这是要让吴王在文官中多培植自己的势力。
  圣上恐怕已经意识到了,靠着文官们坐上皇位的他,凭着固执己见,是没办法拗得过捧着大周祖宗百年规矩的文官们的,这才想靠着科考,来帮吴王在文臣中积攒势力。
  科考入仕的,虽一时不得高位,可圣上未至半百,皇位再坐十年、二十年,朝中臣子轮流更替,到那时,便是他们的天下。
  这是萧元琮的底线,他可以容忍父亲的偏心和漠视,但该属于他的权势和地位,他一步也不会让。
  文臣之中,尚有齐慎坐镇。至于武将……
  “今日,是刘述成婚的日子吧?”他将香炉盖好,坐回榻上,问守在屏风后的内侍。
  “回殿下的话,正是今晚,眼下应当正礼毕,开酒筵了。”
  “库房中有去岁收来一对金玉紫霞杯,替孤送给他,便当是新婚贺礼吧。”
  刘述是除靳昭外,他另一名亲近的护卫。军户出身,虽然家中没出过什么显赫的将才,却清清白白,忠心无二,十分可靠。
  内侍领命去了,空荡荡的殿中,又只剩下萧元琮一人。
  他到这时,才敢想些无关紧要的琐事。
  譬如今早在西市外瞧见的一幕。
  他记得她的手仿佛受伤了,也不知有没有上过药。
  “来人——”他开口要唤人送些金创药往宜阳殿去,可待人来,又止住了,挥袖说,“算了,去吧。”
  可门口的内侍却没出去,而是低头报:“殿下,宜阳殿的穆娘子求见,说是来谢恩的。”
  萧元琮目光一顿,淡声说:“让她进来吧。”
  殿外,云英得了应允,提着手中的食盒进了殿中,见他如常地坐在榻上,便行至近前,躬身行礼。
  “奴婢得殿下恩准,才
  得以出宫探望幼子,特来谢殿下的恩典。前两日,殿下都不在宫中,奴婢这才拖到今日。”
  她说着,又将食盒打开,拿壶斟了一盏梅子浆,自盒中捧出。
  “这是膳房准备的梅子浆,酸甜可口,最能解暑消食,奴婢不知殿下喜好,亦不敢随意探问,便自作主张,央平日给小皇孙做吃食的厨娘多备了一盏,只盼殿下莫嫌弃。”
  大约是为了衬梅子浆深紫带红的色泽,她用的是一只碧玉夜光杯。没有过多的花纹雕刻,更没有镶嵌金银,在宫中诸多名贵奢侈的茶酒器物中,再普通不过。
  只是,碧玉配深红,在暖黄的烛光下,波光粼粼,颇有几分异域瑰丽情致。
  萧元琮面上浮起一丝柔和:“搁下吧,一会儿孤尝一尝。”
  这话听着像托词,但云英已然心满意足,闻声膝行着转个身,恰在案几一侧,将杯盏搁在他面前的几面上。
  两只细嫩白皙的手,捧着一盏碧玉,好看极了。
  萧元琮看着她被衣袖稍遮住的手背,忽然问:“手上的伤,可上过药了?”
  云英心中一惊,不知太子怎会知晓自己手上有伤,捧着玉杯的双手一顿,里头盛了八分满的浆液晃荡着,从杯沿洒出,在空中划一道弧,恰滴在月白的锦缎上。
  那是太子的衣袍!
  云英吓了一跳,来不及解释,忙将玉杯搁到案上,慌忙就要告罪,
  可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先前已被吴王惊了一惊,此刻越是慌乱,越是出错,那宽而柔的衣袖自案上抽走时,一不小心,直接将那一盏果浆打翻。
  深红的汁液自杯中溢出,淌过平整的几面,沿着边缘滴滴答答落下,正落在月白的衣袍上。
  红白交织,颇有些惨然的触目惊心。
  云英当真慌了手脚。
  她一向还算稳重,鲜少在主人面前犯这样的错,今日也不知怎么,竟这样毛躁。
  身边也没有巾帕,对着那触目惊心的红,她想也不想,便以自己的衣袖去擦。
  那是下摆处的衣料,因他坐着,原本垂下的料子便被平铺在腿上,由她这样不管不顾地擦时,两人的距离也在不经意间拉近。
  萧元琮一垂眼,就瞧见她缎面似的乌发,底下一张白中透粉的细腻脸庞,因低着头,若隐若现。
  再往下,是隐在襦裙下的柔软身躯,因跪着,胸口离他的膝头不过两三寸的距离。
  那双羊脂白玉似的手,更是在他的腿上来回地擦。
  深红的色洇开变淡了些,不但污了他的衣摆,也染了她的指尖,朱砂似的点在白腻间。
  萧元琮无声瞧着,眸光一点点深黯。
  “都是奴婢的错,奴婢不小心污了殿下衣袍,求殿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