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顾昭看着夜璟固执的眼神时,顿时心软的不行。
顾昭不用看就知道,那些朝中大臣想杀了自已的眼神。
罢了,都已经这样了,再避嫌好像也无济于事了。
赵太慰上前轻声道:“陛下,王爷,时辰不早了,领着大军进城吧!”
————
回城第一日,众大臣刚要准备庆功宴时,陛下下令,庆功宴推迟,举国默哀七日,为战死在沙场上的亡魂送行。
诏令一下,烨国哗然,百姓们纷纷感叹当今陛下的英明神武。
朝中的武将以及几十万土兵,皆对陛下的行为感到不已。
随后家家户户都自发在门前挂起了灵幔,并斋戒七日,为战魂送行。
一时间,烨国上下,都充斥着一股肃穆的氛围。
同时,夜璟也在史书上留下重重浓墨的一笔,他被后世之人尊称为“千古一帝”,视其为真正的仁德英明之君主。
…………
顾昭在回城的第二天一早就收拾去了祈府,去祭拜祁生。
在去祈府的路上,他遇见了赵磊。
赵磊跟他说,进城时,国师曾拦住他,要从他手中要拿走祁生的佩剑,被他拒绝了。
亡者的遗物自然是要送到他家人手中,要是被国师拿去,他没法跟他的好兄弟交代。
赵磊说着说着,开始有点摸不着头脑,他问顾昭“顾哥,你说国师要祁生的佩剑干嘛?他要是喜欢再找人铸一把就是,非要亡者的遗物干嘛”
顾昭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苦涩,他看着被白布挂满的祈府,心中愧疚不已。
当时,要是他在离祁生近一些就好了,那样的话,祁生是不是就不会死了。
赵磊久久听不到回应,转过头,在顾昭面前挥了挥手,示意他回神。
顾昭看着赵磊,低声说“可能是想为祁生祈福吧!”说罢,就加快了脚步。
赵磊听到这句话更疑惑了“国师大人既不是祁生的亲人,也不是祁生的好友,更不是祁生的夫人,怎么着也用不着他祈福吧!”
赵磊想着想着,发现自已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这件事,于是想问问顾昭“你说是不是顾哥”可一转头,就见顾昭已经抬步进了祈府,赵磊见状,连忙小跑跟上。
…………
上完香后,赵磊还想跟顾昭一起回去,不料,一个转身,顾昭就不见了身影。
赵磊找了一圈,都没找到人,只好自已一个人独自离去。
此时,祈府宁静的后院之中,顾昭静静地站立着,他身姿挺拔如松,背影却又透着一丝孤寂与落寞,他的眼神一直落在后院的门口,像是在等什么人!
片刻之后,便见祁生的父亲——祈廉步履沉重地缓缓走来。
只见他手中紧紧握着一个长长的木盒,那张原本还算刚毅的面庞此刻却是布满了忧愁之色,鬓间两旁已是白白一片。
祈廉拿着木盒,来到顾昭的面前。他停下脚步,深深地叹了口气后,才用略带沙哑的声音说道:“王爷,这便是我儿的佩剑,您......拿去吧!”说着,他微微颤抖着手,将那个长盒递到了顾昭的面前。
顾昭郑重地伸出双手,接过了那个长盒,并诚恳地道谢道:“多谢伯父。”
听到顾昭的道谢,祈廉摆了摆手,苦笑着说道:“王爷太客气了,我儿出征之前曾经特意向老夫交代过,如果他此次一去不返,无法归来,就让老夫一定要将他的佩剑,交给他的……心爱之人。”说到这里,祈廉的眼中不禁闪过一抹泪光,声音也变得有些哽咽起来。
顾昭沉默了片刻,然后抬起头来,目光直视着祈廉,轻声问道:“那么,伯父可知晓我将要把这把剑转交到谁的手中呢?”
祈廉低垂着目光,缓缓道“老夫当然知道,王爷乃与国师是挚友,你开口要这剑,说是我儿的好友想要纪念,老夫一听,怎会不明白呢?”
顾昭有些惊讶“原来伯父知道”
祈廉脸上尽是悲伤,他的眼神始终落在那木盒上,他叹了口气,说道:“我那幺儿,从小在家中受尽了宠爱,长大之后便落了一个纨绔子弟的称号,老夫本以为他这辈子就这么过去了。
谁知,他十五岁时随着我进了一趟宫回来后,便开始苦练剑术。”说到这里,祈廉的的眼睛中泛起湿润。
“后来,他随着王爷出征回来,有了出息之后,我便想为他娶妻。
可他跪在我面前说,他已经有了心上人,非他不娶。
我本以为是谁家的女子,可无论我如何问,他都不说是谁。
后来,在我苦逼之下,他才说,是烨国的国师。
老夫一听气极了,手下便没了轻重,险些将他打死在祠堂中。
可这孩子固执极了,说什么也不肯娶其他女子。
直到四年前,他夜夜不归家,老夫以为他又去了青楼鬼混,于是跟上他,想将他拎回来。
可谁知,他去的竟然是国师府,而且,第二天回家时,身上不仅换了衣服,脸上也竟是春风得意。
老夫看着他一步一步深陷,最后,只好说服自已接受这个事实。
可只过了两年,他突然失魂落魄的回来,然后躲在房间里哭。
问他什么,他也不愿说,日日喝酒度日。
我正想着要不要豁出这张老脸,去请国师来看看我儿时,他就被陛下叫进了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