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一步一步升上来,稳扎稳打的政绩,辅佐皇帝的从龙之功,裴璋至今仍是侍郎,一来因为他实在太年轻,二来没有等到每三年一次的官员考评,没有晋升的由头。但他入了阁,即使胡子半白的老臣也习惯地听一耳朵裴侍郎的高见,其地位权力,早已远远超出“侍郎”之位。
正如此刻,他侯在养心殿外,朗声道:“臣裴璋参见圣上。”
里头寂静无声,门外也不见内侍,他又禀告了一遍,里头传来一声异样的响动。
裴璋第三次禀告,道:“臣有要事启奏,请见圣驾。”
里头再没有发出过声响。
裴璋思虑片刻,直接抬起脚步,推门而入。陆奉不是一个守虚礼的皇帝,而他确有要事,不得耽误片刻。
他走进养心殿,陆奉大马金刀坐在龙椅上,面前是宽大的御案。裴璋面不改色,照常行礼:“陛下圣安,臣有本奏。”
陆奉果真没有计较他的失礼,抬起下颌,“说。”
裴璋道:“近来市井中有人私自贩卖丹药,称作‘逍遥丸’的仙丹,服之飘飘欲仙,恍若超出尘世。”
陆奉挑眉,神色冷静,“这世上本无仙人,定是人祸作祟。”
裴璋微微一笑,“正是。”
“名为仙丹,实则暗含剧毒。以朱砂和罂粟相佐,久服必损身心,蚀其神智,气血皆乱,其害无穷。”
陆奉坚硬的骨节轻扣了几下桌案,他忽然低笑一声,不在意道:“妖僧妖道惯有的把戏,不稀奇。捣毁巢穴,杀了便是。”
每日呈到御案前的折子不计其数,有太多事等着陆奉裁决,将士们过冬的军饷,明年加开恩科,工部想造船出海,户部不愿意拿银子,闹到御前……这点小事,要不是裴璋亲自跑一趟,根本不可能上达天听。
陆奉以为裴璋另有要事,结果裴璋只为一颗小小的“逍遥丸”而来,陆奉气笑了,嗤笑道:“从前朕只知裴卿志存高远,今日才知,裴卿于细微处更洞若观火啊。”
裴璋没有解释,也没有像寻常官员那样诚惶诚恐地跪下,他温声道:“圣上言:这世上本无仙人。”
“倘若有一道士向圣上进言,说北漠有古族,族中藏仙丹,服之可得长生,不老,不死。”
他抬头看向陆奉,轻声问道:“圣上将会如何?”
两人眸光对视,陆奉骤然沉下脸色,反问:“你在质问朕?”
他是皇帝,九五之尊,全天下人的君父,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这样说话!陆奉只当了三个月皇帝,已经把皇帝的唯吾独尊浸淫到了骨子里,裴璋看着他,甚至能隐约看到前世武帝的影子。
裴璋垂下眼帘,“臣不敢。”
“臣只是好奇。毕竟长生不老,臣也有些心动。”
他选择辅佐他,企图阻止他的死,改变原有的轨迹,不叫大齐经历那风雨飘摇的二十多年。
陆奉和武帝不同。他的腿好了,性情也不似武帝暴戾,和突厥一战更是和前世大相径庭。上一世,武帝御驾亲征,直捣突厥王庭,把王室的头颅割下来挂在城头上,屠戮数十万人,武帝崩逝后,突厥人愤而反击,给齐朝边境带来极大的动荡,数年不能平。
他以为他成功了。但陆奉同样手刃兄弟上位。自登基后,他日渐独断专行,朝堂成了他的一言堂,群臣只听吩咐,不需要进言。
倘若支持,陆奉不爱听拍马屁的废话,曾有下臣因为上的请安折子太繁琐被陆奉下令杖责,倘若反对,陆奉充耳不闻,但凭己意办事。
裴璋陷入深深的迷惘,他真的扭转了大齐的结局么?他秘密关注上一世向武帝献计的妖道,却只抓住了他的徒子徒孙,那妖道逃了。
裴璋更加不安,才有了今天的面圣。
在裴璋的忐忑中,过了许久,陆奉轻哼一声,冷声道:“无稽之谈!倘若真有所谓的道士仙人,朕先把他的头砍了,再把身子剁了,他若还说话,朕才有几分兴趣。”
“旁人也就罢了,裴璋,你聪明一世,怎么也被这些拙劣的把戏耍了?你是不是太过清闲散漫?朕发的禄米,不养闲人!”
陆奉声声严厉,好在裴璋性情温和,为人豁达,倒也没有因此羞愤。虽然皇帝有几分武帝的影子,他们终究不是一个人,他也不会去求虚无缥缈的长生。
他正要说话,余光忽然扫到御案。在明黄色的桌帷下,隐隐露出一小片霞红色、镶金边的袍角。
第115章 情人眼里出西施
裴璋心口一闷,气血轰然上涌,他脚下踉跄,几乎站不住。
他心细如发,聪明过人,在这一刻他却痛恨自己的聪明,一下就猜出来那片衣角的主人是谁。
心痛么,在北上之路,她明明白白说出“落云镇虽美,却不属于我。”时,在被掳突厥,她忐忑又戒备的目光中,裴璋已经明白,他与她,再无可能。
他怨恨上苍,怨恨江婉莹,怨恨陆奉,天灾与人祸,这一切阴差阳错,才叫他们这样恩爱的夫妻分离。
他像一个可怜的守财奴,仅靠那段美好的回忆活着。他的妻子机灵俏皮,心思通透,贤惠持家,进退有度。她最是守礼,断断不会做这等荒唐之事。
他也不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