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好赖话倒叫圣上一人说了。”谢折衣意兴阑珊,丢开手,“如此, 臣妾就不费心卖弄这点姿色了, 圣上就请快些安寝吧。”
  说着就背过身去。
  雍盛对着那乌黑的后脑勺,自觉话说得过了些,想了想, 磨磨蹭蹭又拢过去,隔着薄薄的锦被,单手环上谢折衣的腰:“皇后……”
  本意是想厚着脸皮往回找补点,结果这手还没拢实呢,就被对方拎着袖子撂开了。
  “?”
  雍盛不死心,又偷摸着摸过去:“折衣……”
  刚开口,仍是被无情撂开。
  “……”
  嘿,雍盛较上劲儿了。
  如此三番五次,只听得床板被他胳膊砸得砰砰响。
  “嘶。”皇帝终于忍无可忍,恼羞成怒:“朕不是在给你赔不是吗?你就不能消消气!”
  “不是圣上要臣妾以礼相待的么?”谢折衣反唇相讥,“臣妾自然是恭敬不如从命。”
  雍盛:“……”
  好家伙,挖了个坑把自己埋里边儿了。
  雍盛负气道:“你既不待见朕,朕这就回晏清宫。”
  谢折衣不为所动:“更深露重,圣上走时多添件衣裳。”
  雍盛佯装起身,半掀锦被:“朕真走了?”
  “恭送圣驾。”
  “朕走了可就不来了?”
  爱来不来。
  这回谢折衣干脆连嘴巴也不张了。
  哼,算你狠。
  雍盛望了望天色,又摸了摸凤仪宫似乎格外柔软的床垫,终于还是懒得折腾,抱臂躺回去。
  为显得不那么跌份儿,他也背过身。
  两人于是就这么后脑勺对后脑勺,赌气睡了一夜。
  翌日下了早朝,皇帝乘舆往上书房去,远远便瞧见殿前候着的红色身影。
  转顾问道:“今日经筵的讲官是谁?”
  莲奴答曰:“回圣上,今儿轮到翰林学士赵无余侍讲。”
  “怎么又是他?”雍盛扶额,“又来念经吵朕的耳朵。”
  莲奴笑道:“所幸娘娘在,好陪着主子爷解解闷儿。”
  “就你会说话。”雍盛垂手敲了敲他纱冠,思索起来,“让朕想想,今天摸什么鱼合适。”
  及近,下舆,见谢折衣一身圆领红袍,腰系黑鞓带,头上戴着乌色漆纱软翅女巾冠子,作寻常女官打扮,亭亭肃立,英气逼人。
  雍盛上上下下打量她许久,忽然道:“你这样打扮倒也好看。”
  谢折衣古怪地睃他一眼,随他踏入殿中,幽幽道:“圣上每日都像这般姗姗来迟?”
  雍盛笑而不语。
  一进来,就见赵无余面无表情地端坐案前。
  雍盛扯起谎来信手拈来:“先生久等,方才朕走到半途忽觉腹痛难忍,人有三急,少不得耽搁了一些时,还请先生担待。”
  赵无余是个沉默寡言的小老头,除了讲经,就是讲经,轻易不开口。就是给皇帝上起课来也像是打卡上班,浑身上下写满了打工人的无奈与敷衍,最拿手的就是照本宣科和卡点下班,他才不管你是不是迟到早退,是不是偷懒摸鱼,一句话,人到就好。
  这回他也轻易地放过了这不成器的皇帝,清清嗓子,开始今天的讲经。
  落了座,雍盛从袖中掏出一块木头一柄小刀,也开始了今日份的摸鱼。
  谢折衣另有一张桌案,陪坐在下首,边听讲经,边看皇帝雕木头,脑海里层出不穷的,只有“朽木不可雕也”六个大字。
  皇帝刻木头刻得手酸,拂开案上木屑,活动活动手腕子,正欲伸个懒腰,忽听皇后道——
  “先生,我有疑。”
  赵无余许久没在经筵途中遭遇打断,一时没刹住,又往前讲了两句才反应过来,两颗黑豆似的小眼睛陡然一亮,作揖道:“娘娘请问。”
  “先生方才言,为人君止于仁。又言,杀降不祥,有违道义。”谢折衣道,“本宫因有一问,今我大雍若欲讨伐韦蕃,孤军深入北境苦寒之地,兵贵神速,一路的粮草供给已是不易,如何接济安置战俘?此时不将战俘就地格杀,留其拖慢大军进程,一旦延宕战机,则祸在旦夕。而韦蕃非我族人,其心必异,稍有管理不当,便滋生叛变,岂非作茧自缚?”
  闻言,赵无余略有些惊讶,抚须道:“娘娘所虑不无道只是兵者,时也,势也。如何处置俘虏,也应因地制宜,不可概而论之。”
  “愿闻其详。”
  “久战,两军对垒,宜将俘虏用作前锋,退者斩,进且立下战功者,赏。或将其充作苦役,建营寨,铺路挖山,造械搭梯,战胜则放之。若在我境掠得俘虏,或换俘,或教化或充屯田皆可。”赵无余道,“夫君子,见其生,不忍见其死。至于时势所迫,不得不杀,也应留得全尸,葬之以礼。”
  谢折衣不置可否,忽然扭头,看向刻木头刻得全神贯注的皇帝:“不知圣上怎么看?”
  “朕?”皇帝头也不抬,“战俘?只要朕拒不受降,就没有战俘。”
  一句话惊得赵无余瞪大了眼睛,沉默无语良久,撂下一句荒唐,拂袖而去。
  “他怎么走了?”雍盛抬头,表示不解。
  转眼,又对上谢折衣高深莫测的眼神,脊梁骨登时蹿上一股寒意:“怎么这样看我?”
  “吾观圣上,有霸主气象。”谢折衣弯起眼睛。
  “你在说笑。”雍盛哼笑一声,不理她,低头接着用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