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邓侍郎!邓侍郎!”
护卫们大骇,手忙脚乱去搀扶,却被闹事的仕子抢了先,拖着邓麟绍的双腿就哄闹着将人夺进人群。
邓麟绍曾是行伍统帅,哪肯轻易受制?三两下挣脱了腿上两双手,恶不可遏,顾不得官箴体面,醋钵大的拳头就招呼起来。
离他最近的一倒霉书生猝不及防被暴打,白净的脸上登时开了酱酒铺子,只三拳,就鼻血长流,仰面踉跄,好巧不巧,后背恰抵在了后头护卫朝天的刀尖上,噗呲一下长刀贯胸,死不瞑目。
这下见了血,直如炮仗星子迸进了柴火垛,两方剑拔弩张,汗流浃背。
“姓邓的,你杀了人!为官不仁,欺压良民,国法不容!”领头仕子振臂高呼,“青天白日,众目睽睽,人证物证俱在,今日就将你扭送大理寺,治你草菅人命的大罪!”
“笑话,一介刁民信口雌黄,本官尚未治你聚众闹事的罪,你反倒要治本官的罪?以下犯上,简直胆大妄为!”眼见出了人命官司,邓麟绍心里也发慌,但事已至此,横竖不得善了,索性把事情闹大,闹它个天翻地覆,跺脚咬牙道,“众皂隶听令,都给我抄家伙!闹事者一律擒拿入狱,胆敢反抗者格杀勿论!”
“不好了,云雀巷爆发了械斗!”刑部尚书崔无为一收到消息,就急驱入殿,禀告时局。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械斗?”雍盛惊起,亲下御阶询问,“可伤着人了?”
崔无为瞧瞧谢相脸色,硬着头皮道:“具体情形臣也知之甚少,只听说先是死了一名书生,双方就争斗起来,不可避免互有损伤。”
“混账!”皇帝震怒,“什么叫互有损伤?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哪能与操戈兵士相抗衡?究竟是械斗,还是兵打民,你说清楚!”
“这,这……”崔无为被质问得抬不起头来,只得道,“臣这就前往探查。”
“我与你同去。”谢衡斜睨一眼雍盛,“圣上息怒,臣亲自前去平息这场闹剧。”
“何劳枢相大驾?底下人自会办事。”
“兵防军务乃臣之职责所在,京中暴.乱,就是臣之失职,望圣上容臣将功补过。”
说着也不等雍盛准许,自大步流星扬长而去,留一殿君臣面面相觑。
雍盛无奈遣散众臣,问:“殿前司何在?”
指挥使谢戎阳奉命而入。
雍盛审量良久,才道:“大舅兄,今有一事嘱托你。”
谢戎阳惶恐:“圣上折煞微臣,有令不敢不从。”
“好。”雍盛颔首,踱步走近,俯身道,“朕命你带领禁军前往云雀巷。”
谢戎阳一愣:“是让臣去协助止乱么?”
“不,是让你去捉拿杀人案犯。”雍盛漆黑的眸子直视他,“顺便帮朕传一道口谕。”
第59章
谢戎阳皇命在身, 却并不着急办事。
他吃不准皇帝的意思,竟先回了趟府,找夫人梅满儿商议此事。夫妇二人反复思量, 耽搁了一些时,等赶到云雀巷时,已是未申之间。
日头虽已西斜, 但金黄刺眼的阳光倾泻下来,仍如烈火泼油一般。
巷子里沸反盈天塞满了人, 喧嚷闹腾, 大火熬粥一般。
东西城兵马司与刑部增派的人马皆已赶到,严阵以待排列在巷子首尾, 将打成一团难分难解的人群围堵巷中。
崔无为拎着官袍衣摆四处乱转, 急得满头大汗, 听闻枢相不久将亲自前来,忙一把抢过兵士手里的棒槌, 将个开道铜锣擂得震天响, 扯嗓子吼道:“各位仕子!请听我说!你们此刻的心情本官十分了解!有什么冤屈, 大可写揭帖呈送有司嘛,朝廷岂会坐视不理的?眼下你们这般浑闹, 将事体闹得这样大, 又有什么好处呢?”
“不闹大,今日怎能有幸见到你这位刑部堂官?”领头仕子呛声道,“谁也不是傻子, 街头玩泥巴的孩童都知道, 如今京城官场里流传着那句话:大九卿有大九九,小九卿有小九九,十八衙门朝南开, 事不关己壁上观。写揭帖若有用,我们何苦这般大费周章?今儿既然崔大人提了这个事儿,又碰巧在下怀里正揣着这样一份揭帖,刑部衙门若愿意揽下,那再好不过了。怕就怕揭帖我敢递,大人不敢收,或者假模假样地收下了,回头你推给我我推给你照样落得个石沉大海!”
“话不能这样说嘛,咱衙门也不是各个儿都是吃干饭的。”崔无为嘟囔着擦擦额头,此人一张口就直击官场积弊,实在叫他心虚汗颜,只因人如其名,他崔无为一路做到刑部尚书,畅通无阻,确实靠的就是无为二字,遇事能推就推,不能推就拖,横竖船到桥头自然直,何必跟自己跟别人较劲呢。
这会儿他也是实属无奈才现身在这烂摊子,仍旧秉持着和稀泥的原则,看也不看那揭帖一眼,和气道:“持械争斗殴打朝廷官员可是大罪,本官暂不追究已是宽容,尔等就是有事要议,总得慢慢的才能议出个章程不是?急能急出个什么?眼前要紧的是,你们好歹先放了邓侍郎出来,大家都是读书人,常言道,君子动口不动手,有什么不能好好说的,非得喊打喊杀的,辱没斯文嘛。”
原来邓麟绍此前失手打死人,已被愤怒的仕子们合力拿下,眼下被用麻绳捆了,手脚叉开地绑在菜贩子的鸡公车上,嘴里还塞了块破布,瞪着肿得桃大的乌青眼睛呜呜挣扎,好不狼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