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老郭道:你说的对,白骨化的确跟很多因素有关。一般情况,埋在土里的尸体,8-9天后开始腐烂,2个多月就会腐烂成白骨,这其中还要分情况,比如,暴露空气中需要69天以上;暴露在土里需要102天以上,所需要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另外,就是气温因素。在夏季要形成白骨化需10日至1个月以上,春秋季在5-6周以上,冬季在数月以上,也有埋葬在泥土中的尸体约3-4年才白骨化,有的需7-10年。所以,南方地区的尸体白骨化大约1年以后,北方约4~5年。1
  我之所以能下定结论,是因为尼龙袋子里有大量的防潮剂。如果凶手是把尸骨从气温低的地方特意丢到这个地方来,那他一开始就没必要用防潮剂。只有像江城市这种温热潮湿的南方地区,为了防止尸骨出现其他情况变化,警方会根据这这变化进行追踪排查,才会特意买大量的防潮剂保持尸骨干燥,为的就是干扰警方的判断。
  小昭,把尼龙袋子里的防潮剂拿给秦队他们看看。
  袁昭立马转身把尼龙袋给拖过去,这袋子里面有十斤的防潮剂,刚才用回收站的称给称过了,秦队你们看看。
  秦澈和梁天跟旁边的痕检人员要来一双手套,两人分别抓了一把防潮剂出来,里面的化学物质大部分已经呈现半湿润状态,而最底层的一部分防潮剂,则完全呈湿润状态。
  防潮剂是硅胶的。秦澈问,谁知道这种防潮剂一般能使用多长时间?
  袁昭回答道:这种小包装的防潮剂一般只能用一个多月,里面的吸水分子就会饱和,然后就会失去防潮的功能。
  那你觉得十斤的防潮剂放到一起,效果能维持多久?
  十斤防潮剂的话袁昭大脑快速运转,很快就得出具体答案,回秦队,十斤防潮剂一起放的话,将凶手放置骨头的环境算在内,效果起码有半年左右!
  老郭插话道:被害人起码死了有一年以上。
  所以凶手买的这些防潮剂,有可能就是一年多前买。只是当时尸体还没有呈白骨化状态,凶手用不上,就一直搁置着,等尸体完全呈白骨化状态,这才将十斤防潮剂同分解开的骸骨放到一起。
  正好可以对应上死者遇害的时间!
  秦澈把防潮剂放回尼龙袋里面去,转身跟陈砺峰商量:老陈,你们把这十斤的防潮剂带回局里,按照吸水多少的变化一一作分类,至于防潮剂的来源,兵分两路,我让梁天他们带人去查。
  陈砺峰叉着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挑眉道:啧啧,刚才是谁说自己有哥来着,我记忆力可能不太好,老秦你帮我想想呗。
  所有瞬间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只有袁昭天真的发问:什么谁有哥?陈主任,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啊?
  陈砺峰整条胳膊搭在他肩膀上,笑嘻嘻道:话说小袁昭,你来咱们刑侦队多久了?有快一年了吧。
  嗯,快一年了。袁昭不解问,但这跟陈主任您说的话有关系吗?
  陈砺峰刚想跟他解释原因,就被秦澈一把给推开,然后吩咐袁昭赶紧去配合老郭的工作。
  临了还瞪了陈砺峰一眼,秦澈无奈道:别教坏小孩子,赶紧的。
  第22章 跟踪
  回收站内没有任何线索,除去一袋已经完全白骨化的骸骨,外加十斤重的防潮剂,周围均已被废品给堆满。数不胜数的尼龙袋源源不断从外面被拖进来,最终在大型搅碎机中悉数化为渣渣。
  秦澈让痕检科人员把临时拼凑的骸骨拍几张照片,连同摆出来的防潮剂数量和重量一起,为了确认没有任何遗漏,秦澈叫上回收站的员工又全部把周围的尼龙袋都打开检查一遍,确定不会有遗漏的证物,才让老郭跟袁昭把骸骨小心翼翼重新放回尼龙袋里去。
  那老秦,我们现在就收队回去了?陈砺峰问。
  秦澈正把占满污秽的手套给摘下来,听到陈砺峰这么一问,抬起头问:这里的监控你们的人都排查过了吗?
  都排查过了。陈砺峰汇报道,回收站只有里面有监控,一共有六个360c无死角的红外线监控,外面没有,所以徐松他们两个看到的可疑男人,并不在监控范围内。还有另一个可能就是,那个可疑的男人知道里面有监控,所以特意避开了。
  这个分析没问题,但秦澈觉得应该有第三种可能,只是现在找不到证据,他需要点时间去证明。
  排查过就行,剩下的回去再说。秦澈转头去喊梁天,你打电话给苗研跟徐蔚他们两个问问,那边搞定了没有,需不需要帮忙,等这边收拾完,我们就可以过去。
  说曹操曹操到。
  秦澈话音刚落,梁天的手机就响了。
  听声音,是徐蔚打过来的。
  梁副,秦队在吗?
  梁天把电话递给秦澈。秦澈道:你们那边情况怎么样?导致猪生病的那批猪饲料找到了吗?
  徐蔚正好是汇报这件事,道:找到了秦队,他们厂长把当时的购买记录给我们看了,并且跟我们保证他们的猪饲料是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因为当时这批猪饲料不止卖给郊区那家养猪厂,还批发卖给了其他地区的养猪厂,和一些养猪散户,要是那批猪饲料出问题的话,就不止郊外那家养猪厂的猪出问题,而且还只是几头猪出问题。所以,他们厂长说,肯定是有人要故意栽赃陷害他们,为的就是从中获得高额赔偿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