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古代爱情>长安骨> 第63章

第63章

  “大嫂……”赵朔知道对方看透了自己的意图,也料到她不会答应,仍然以受挫的语气叹息。
  王太后向前倾身,斩钉截铁的再次重复:“陛下所忧虑的是国家大事,我原本不该多嘴,更不该反对,然而事涉阿渊,又如此重大,非说不可,还请陛下恕罪。”
  “陛下一向将阿渊与诸位皇子一视同仁,当年我抚养阿渊长大何其不易,多亏陛下帮助,倘若要他肝脑涂地以报大恩,我是绝无怨言的。然而此事并非过继就能解决,只能带来更多的乱子,将来兄弟们之间,诸皇子与阿渊如何相处,又如何自处?阿渊和我都不会同意。”
  见赵朔似乎还想说什么,王太后干脆用了杀手锏:“你大哥也只这一个儿子,以阿渊入储,你大哥身后无人,我又该如何对他交代?”
  赵朔无言以对。p
  第四十章 ,世事岂能尽如人意?
  当一个人成了帝王的时候,难免有许多凡人的感情都得割舍。赵朔未必不知道王太后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实实在在的顾虑,但储位空悬……总归是不好的。
  倘若王太后的反对只到恐惧将来兄弟阋墙,诸子夺嫡,赵朔也未必会萌生退意。一提到他的大哥身后无嗣,他就真的不能反驳了。
  王太后对赵朔有大恩,且多年来羌人在她的压制之下从来没有添过什么麻烦,赵渊又是他最得力的部下,赵朔并不愿意强求。说是你大哥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其实王太后亲自抚养赵渊长大,也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怎么可能愿意就此放弃,为皇位不要母子名分?
  嗣子好立,宗族里总有合适的孩子,但事情只会越来越复杂。其实赵朔大概也知道这是不成的,他从没有想过自己一旦提出赵渊母子都欣然接受这回事,眼下也不坚持,而是叹息一声,点头道:“是我思虑不够周全,此事对阿渊……还请长嫂代为隐瞒。”
  看他是有收回成命的意思,王太后也只是微微点头:“阿渊自然是不知道的好。”
  她是历经风雨的聪明人,当然知道这事赵渊不知道最好。知道的人越多,未来越不可控。而赵朔就这样坐在她的对面,在一声叹息之后露出一点失意。王太后知道自己或许不该开口,但终究没有忍住:“其实……也未尝一定要过继才可破解。”
  赵朔猛然抬头。
  王太后不知道自己的这个主意皇后想到没有,假使她也想到了,那么不说出来必然是有自己的私心,自己多管闲事还是不好的。她在心里摇摇头,终究还是说了:“去向祭宫求个人入宫……兴许能再生个孩子。巫女命格特异,或者也是一条路。依我说你年纪还不大,不必这么早就考虑这么多,试试,这条路走不通再说也不迟的。”
  这话其实谁说都不合适,未免僭越,可王太后或许已经是最合适的人了。赵朔从前确实没有想过还有这个办法,因此闻言精神一振,没有立刻答应,但对王太后一点头:“朕知道了。”
  于是王太后也不再提,二人转而说起望乡的旧事,说起赵朔的兄长还在世的时候,说起这些年的赵渊,彼此也同样融洽和乐。
  见过王太后,赵朔又到长秋宫去了。皇后是知道他去见王太后的,也自然知道是去做什么,椒房殿内十分寂静,连一个陪侍的人都没有。皇后亲自迎上来,问道:“大嫂她怎么说?”
  赵朔并没有提王太后的建议,只是摇头:“我早知道大嫂是不会愿意的。她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就算做皇帝也不会换的,何况大哥无嗣,还是不好过继的。何况阿渊……也未必愿意。”
  赵渊不是无知稚子,以一个三十岁的侄子为储,无异于逼迫他的亲生子为之争斗,即便有圣旨和多年谋划也未必能成功。何况赵朔不是不疼爱孩子的父亲,他也不忍心。
  皇后也默不作声。二人静静坐在一起,良久之后她声音苦涩低回,终于提出了新的建议:“既然如此……那就求娶一个巫女吧,再生一个,也未尝不是个办法。我听闻有的巫女后裔会承继她们的天分,倘若能生个儿子,兴许也能更改命数……”
  有什么办法总该试试的。
  赵朔轻轻抚摸她的手臂,摇头:“这也难说,是碰运气罢了,何况你我都老了。”
  皇后也不看他,只是望着自己微微颤抖的双手。这不是她第一次张罗给夫君纳妾,但这一次不同寻常。找两个美貌鲜艳的女子服侍夫君是一回事,找个女人再生一个继承帝业的储君,是另一回事。但她不得不做。
  这天下其实有她的一半,她不能让天下后继无人,她不甘心,也不愿意。她并不是心中只有丈夫儿女的那种女人,她是皇后。于是她望着自己颤抖的双手,低声道:“不,我不甘心,有这样的法子,总得试一试,咱们都试一试。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视他如己出,无论如何,不能就这样放弃。”
  王太后有自己的考量,未必乐见赵渊过继,但眼下于皇后而言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赵朔愿意尝试了。
  此事绝不可能拿到朝堂上由群臣出谋划策,既然知道的人越少越好,那么就最好是他们能找出一个办法。
  赵朔也低声道:“最好先去问一问,这是否可行,”
  这就算是同意了。
  于是赵朔又去了一趟祭宫。
  其时巫烛正好巡查,从前殿走到后殿,典祭来禀报,说是陛下造访。从前赵朔来的时候就轻骑快马,现在也一样如是,金吾卫都跟在后面,远远地缀着。城内跑马对于赵朔而言没有什么危险,因此他不带护卫也成了习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