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古代爱情>长安骨> 第138章

第138章

  高见如今年约四十,虽然算作赵朔的晚辈,但毕竟也不是年轻人了。早些年军阀争斗,后来又有兄弟阋墙的事,身上落了伤,是个瘸子,不良于行,似乎还有些别的病症。他的性情不像乃父,高进当年依仗家声招兵买马称王称霸,后来不敌赵朔战线收缩,一路到了北方,可见虽然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但到底差了些。
  高见却是个不显山不露水,赢过诸兄弟的温和模样,即便后来继承王位,也是宽和的,不仅奉养诸位庶母,甚至没杀几个兄弟。他能等,也不算是没有谋划,又能守成,倘若形势对他有利,未尝不能南下。赵朔定都新都,一来是为了崭新的气象,二来就是为了防他直取自己的都城。既然免不了一战,自然就得防着这一战。
  赵朔如今心中其实已经有七八分的意愿要立赵霈。顾夫人是个随和的人,虽然不是没有定乾坤的本事,可到底不会生事,不怕她斗不过皇后,也不怕她将来报复皇后。赵霈也确实伶俐喜人,赵朔都这个岁数了,难免对老来得子更疼爱几分。他已经信了三易而亡的天命,自然也就能信了这个儿子是个转机,将希望寄托到他身上。
  有了赵济那件事,皇后已经有七八分是不成了,夫妻恩义的皮一旦撕破,要面对里面权势地位的里子也就很难。何况赵朔深知自己在其中也不无辜,倘若皇后要恨谁,自然自己是首当其冲的,也就暂且不想着重修旧好,反而着力为赵霈铺路。
  属意的储君年纪太小,赵朔不得不期望自己真能长寿,好尽力而为的平定局势。他想过问卜自己的性命,然而祭宫占卜不能求问这种事,只能问“将来天下安宁之时我是否还活着”。
  答曰:可。
  赵朔相信顾璇玑能卜算自己的寿数,然而这时禁术,他问了,顾璇玑也并没有答,只是静静的凝视他:“陛下害怕什么?”
  彼时她怀里还抱着刚吃过奶睡着了的赵霈,美而不亲近,全然不像是赵朔曾经有过的那些女人,说话也从来不婉转迂回。
  赵朔并非不知道这其中的凶险,倘若顾璇玑这里突发变故要取他性命,手段比赵济比皇后更干脆利落,何况他们二人之间还没有夫妻之义可以维持。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权势在握的男人的过度自信,宁肯追求玩火,以为自己输得起,也不觉得须得步步谨慎小心。
  非要说的话赵朔也并非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从未怀疑过顾璇玑。她不像是会为了权势这么做的人,当初坐镇祭宫名满天下的时候,难道她还不算有权有势吗?如果她确实是为了权势,那么谋害自己还算在情理之中,可仅仅权势是无法打动这个女人的,这个女人却能打动他。
  美色永远是强有力的,何况是与众不同的美色。
  顾璇玑之美清而艳,在神在骨不在皮,世间不会有第二个了,即使是杀人如麻的赵朔,也难免迟疑,盖因他知道这是稀有的。只要不到迫不得已的那个地步,他们之间就永远和平。正如只要不到迫不得已的地步,他和皇后永远恩深爱重。
  因此赵朔并没有为这点言语上的冒犯而动怒,反而温声软语,摇头否决了:“倒不是在害怕什么,只是知道有一条路能够窥探天命之后,难免想看到更多。凡人挂心之事又有几件?无非寿数与死期,你倒是超脱,然而我却不能够。”
  顾璇玑闻言笑一笑,低头扶好孩子睡中低垂着的头,算是接纳了这个借口,且心情不错的恭维回来:“陛下何必妄自菲薄,能成此事者亦非寻常凡人。何况我难道是天仙么?”
  天仙没有她这样锋锐的气势,不过或许天仙能更轻而易举的移山填海。
  赵朔迎纳她入宫以来,其实从没有被她真正顶撞过。顾璇玑并非不失礼数的人,只是不爱搭理世事罢了。似她这样幽居祭宫又以望门寡的未亡人身份自居许多年的人,真正到了红尘之中能够适应良好的也不太多,何况宫中并非一般凡尘。赵朔不曾为难过她,她也不是不知回报的人。仅以平日相处来看,两人之间也有脉脉的温情。固然和普通的夫妻不同,但宫中又有哪一件事是平常呢?这也算司空见惯而已。
  到了这个地位,赵朔也就不觉得一些倔强和坚守算是对自己的冒犯了。他是天下第一等的男人,合该有天下第一等的女人来配。而天下第一等的什么人不是标新立异的呢?没有这等容人之量反倒算不上什么第一流。他愿意容忍,顾璇玑也向来颇有分寸,二人就十分默契的你来我往,既不寂寞,又不深切,彼此存着几分知己之情,这深宫也不算孤寒。
  比起皇后,顾璇玑更没有必要与立场和他作对,赵朔也就温存的更真切几分,容忍之中颇有一种年长男子对青年女子的赞赏与包容,二人虽然不算真正的老夫少妻,但毕竟也算琴瑟和谐。倘使不存在皇后这个人,或许顾璇玑未尝不能问鼎中宫。
  她到底是做的不错的。
  然而毕竟有皇后此人,且在座的二人没有一个能够忽视这件事,于是也就各安天命,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发一语,平和面对罢了。
  皇后在宫里销声匿迹,既然称病也就自然要放权,原本接过这些事的也不是只有顾夫人一个名正言顺,毕竟几位生育过的天子之妾也不算悄无声息。但赵朔一向说一不二,他要用的是谁就扶持谁提拔谁,顾璇玑也并未推辞,顺手接过了。
  横竖将来皇后复出是可以预期之事,这也不过是一时罢了,多做计较没有意思。她看得最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