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他说着,看了一眼侯府主事,续问:“说说吧,这布告上的内容是谁的意思,强行收税又是受何人指使?”
门房瞥了侯府主事几眼,吞吞吐吐地半晌说不清话。他不是不知道指使他们的人是谁,可招惹了朔阳侯,肯定是要没命的。
可他要是什么都不说,以锦衣卫的狠辣手段,他也是要死的!
知府大人也不知去哪儿了,他该怎么说才好呢?
侯府主事见状,当即一口咬定:“回大人,这里是朔阳,小人自然是听命于知府大人,都是知府大人逼迫小人这么做的!”
他一家老小都在侯府做事,反正翟英博全都听侯爷的,将所有事都推到知府头上,侯爷就能脱身,他的家人便不会有事了。
门房惊诧地看向侯府主事,见对方眼神示意,很快就明白该如何选择,于是垂头指认道:“是……是知府。”
朔阳侯是皇亲国戚,朝廷不会拿他怎么样的,他要是指认侯爷,被侯爷发现了,区区一个知府是保不住他的,倒不如就让知府背了这锅。
藏身于后堂内的翟英博听到大堂几人所言,不敢置信地后退几步,接连摇头:“他们竟然……”
岑辗见时机恰当,苦口婆心地劝说道:“翟知府,你以为本官为何要先锦衣卫一步来寻你?本官知道大人在朔阳多有掣肘,即使百般无奈也无力反抗,所以才想给知府大人您一个机会。眼下锦衣卫出面,皇上定是已经知道朔阳发生的事。大人您若是无辜,何故替陷害你的歹人担责呢?”
朔阳侯盘踞此地,积年累月便成了附近的霸主,岑辗料想到如今的朔阳府衙名存实亡,定是依附朔阳侯办事。他仅用大理寺少卿的身份盘问,只会得到之前那些虚与委蛇的搪塞。
所以他心生一计,借锦衣卫之手对这些耳目施压,借此让翟英博明白,除了朝廷他现在没有其他靠山了。翟英博若要想保命,就只能背叛朔阳侯。
翟英博失望地耷拉着脑袋,双臂无力地垂下,早就习惯点头哈腰的他在此刻腰背更加弯曲。
他再一次跪在了岑辗跟前,声音哑然:“岑大人,我招,我什么都招。”
作者有话要说:
剧情需要,所以这章是配角的戏份。明天见~
感谢观阅!
第66章 幕后
翟英博低垂着脑袋,喉间被一股怨气堵塞,话语声压抑得就像是久未开口一般,说道:“下官的确是朔阳知府,刚来此地上任时,也有一腔抱负,想成为百姓的父母官。可岑少卿你也知道,这里是朔阳侯的封地,侯爷又是当今太后的家弟,下官不过是一州知府,如何与皇亲国戚抗衡?万般无奈下,本官只能按侯爷说的照做。”
岑辗听得出翟英博此话多为诉苦,半分有用的未提。经历了这么多,他早就不似从前那般优柔寡断,阻截了翟英博的抱怨,正声道:“既然如此,翟知府就说说朔阳侯都让你做什么?”
翟英博见面前的大理寺少卿不通人情,微郁地蹙了蹙眉,续说:“诚如少卿所见,城中有多条与大齐常律相悖的禁令,这些皆为侯爷所示。此外,向过路商队与朝廷押运队伍征收路费也是他的意思。”
岑辗再问:“据大堂外那人方才所言,朝中有官员是知晓此事的,翟知府可知详情?”
刚才那人询问锦衣卫出自朝中何处,看样子是早就与某些官员沆瀣一气了。
翟英博露出犹豫的神情,不敢开罪那些朝中重臣。
岑辗见状,很是惋惜地叹了一声,“翟知府情深义重,对他们多有维护,就是不知你被带回庆都后,那些人是会为你作保,还是趁机踩你一脚脱身呢?”
大齐如今的官场,结党营私之人层出不穷,皆为利往,可真要遇事了,那些曾与之苟利的人还会顾及昔日情分吗?
翟英博闻言一滞,心中近乎没有犹疑地相信那些人会选择后者,怃然说道:“一开始有不少对此事不满的官吏,可只要许诺会分他们一杯羹,让他们尝到甜头,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缄默。那些不接受贿赂、选择检举的大臣惊不起多少风浪不说,反而用不了多久就会在朝野消失。换做是大人您,会放着好处不要,选择丧命吗?”
岑辗良久无话,猝然回忆起往日在越州的经历。最开始面对杨党与当地商会的行贿,他的确有过动摇。
庸庸碌碌为官,到头来两袖清风,而选择站在杨党一列,往后便能有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可当他看见灾民需要他人施粥才能勉强度日,有上顿没下顿,而自己刚刚酒酣饭饱,就羞耻地抬不起头。
幸得当日陆先生将他拽了回来,否则今日他便不会站在这里。
陆先生说他敢数天地不仁,其实不然,他只是觉得自己寒窗苦读数载,带着凌云壮志入朝为官,应该要为百姓谋福,成为国之栋梁,而不是沉醉于一时的富贵,吸着百姓的血汗毫不餍足。
岑辗轻呵了一声,坚定地说道:“好处?为官者,当以大齐为重,百姓为先,而非金银铜臭。”
他挺直身板睨了一眼翟英博,转身走向桌案,铺好一张白纸,冷声道:“翟知府,本官已做好选择,现在换你了。”
岑辗之言,令翟英博羞愧难当,动作滞缓地站起身,脚步沉重地走到案边,他默叹了一声,最终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涉事官员的名字。
书至末尾落款时,他握笔久久未动,抬头对岑辗问道:“岑少卿,下官承诺不再藏私,配合大理寺审查,可否饶下官家人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