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张英奕先前便对埋尸之事有惑,怀疑行凶者乃参与礼佛寺工事之人,遂命刑部主司前往礼部调阅褚明沣和褚陵的亲笔,礼部尚书常修诚惯来懦弱守规,见礼部有两名官员牵涉其中,遂不敢遮掩。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中凡善辨字体痕迹者,皆参与本案比对,再三确认两份手稿确实出自褚明沣与褚陵之手。
褚陵、赵老四、两名押解官兵为人证,林攸尸骨、伪造的信件与褚明沣亲笔手稿为物证,由此得出礼佛寺一案,与五年前褚陵一案,皆与礼部侍郎褚明沣有关。
眼下证据显然,张英奕立即奏疏请命缉拿嫌犯褚明沣。
褚府。
褚明沣正在府中为昨夜礼佛寺之事发愁,这都一天了,除了早上刑部前来询问他昨夜去了何处,平日可有发现异样,旁的再没有提及,三法司也没有其他消息传来,可他总觉得这件事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奇怪。
“打听到究竟是谁死在礼佛寺了吗?”褚明沣平日里的纨绔不见,语气带上了几分焦急。
下人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见主子面露不悦,赶忙解释道:“刑部把消息封死了,小的什么都没打听到。不过昨夜五城兵马指挥司的人倒是在场,他们说仵作查验时提到死者是五年以前被发配的重犯。”
“五年前被发配。”褚明沣忧心忡忡地嘀咕了一声。五年前被发配的官员不过几人,褚陵和林攸就在其中。
褚陵如今身在诏狱,由锦衣卫看管,也就是说,那极有可能是林攸的尸骨。
他明明让负责押解的官兵远离庆都后再对林攸下手,林攸的尸骨怎么会出现在礼佛寺?
前有褚陵偷入庆都公然告状,后有林攸的尸骨离奇出现在他负责的礼佛寺中,显然是有人在背后刻意针对他。
礼佛寺的案子由三法司主审,三法司以刑部为首,刑部尚书张英奕是朝中出了名的刚正不阿,只怕这事要闹大了。
“大人!”又一名下人匆匆跑来,禀报道,“礼部的王大人遣人送来消息,说刑部方才差人取走了永申五年的天地合祀仪制。”
褚明沣在心中暗叫不好,当年他与褚陵先后入礼部任职,褚陵的能力卓然,眼看就要盖过他,可那个不长眼的一直对他姐的死耿耿于怀,不断上书对朔阳侯府泼脏水。
他便买通林攸指认褚陵,再让赵老四伪造两人往来书信,借此铲除异己,将褚陵调离庆都。
之后他为了摆脱嫌疑,就暗中托他爹寻江湖门派对赵老四下手,并销毁他手中的证据,未想竟让赵老四脱了身。
这些年朔阳侯府对赵老四的追杀不断,就是担心真相败露,可没想到不论他们派出怎么样的杀手,总能让赵老四死里逃生,还让人顺利回到了庆都。
褚明沣眉心一压,连忙对下人说道,“趁官府的人还没来,你即刻出城回朔阳,将此事告知我爹!”
他是朔阳侯世子,姑姑又是当今太后,有他们在背后作保,那些朝臣是不敢直接对他下手的。
只要他爹入都,皇上看在当年相助的恩情,一定会让朔阳侯府三分薄面。
褚明沣来回踱步,慌忙中想起了一人,“对了,还有敬王殿下!之前帮了他那么多,他不能坐视不理!”
遂命人即刻前往王府报信,意图与敬王求援。
敬王府。
王府下人端着果盘茶水步入中堂,轻放在了客人手边,而后垂首退下。
工部尚书鞠成尧不看盘中新鲜瓜果,只觉坐立难安,向敬王问道:“殿下,今日刑部将礼佛寺一应参事官员询问了个遍,带走了不少人。运河工事还未落定,礼佛寺又起异事,工部时下处在风口浪尖上,如此针对背后必有人指使,难道是太子?”
敬王谢承昶闻声摇了摇头,否定了鞠成尧方才所言,“礼佛寺乃工礼同办,出了事对谁都没好处,太子皇兄墨守成规惯了,不会做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之事。”
父皇先前借杨文晖和蒋济钢在建越两州闹出的事,敲打过他与谢承熠,故而在礼佛寺工事上,他对工部早有提醒,此事必要尽心竭力去办。
若礼佛寺完工,向太后呈了情,他也算是对父皇有个交代,届时找个机会将杨文晖调回来,运河之事便是彻底过去了。
往日行事,不论他与谢承熠在朝中如何明争暗斗,终有得利一方。而在修建礼佛寺这件事上,他不会暗中动手脚,谢承熠想来也不会。
看来,这个案子怕是另有隐情。
“可昨夜那具尸骨又会是谁干的呢?”鞠成尧低问。
一旁的户部尚书林高懿见此,说道:“殿下,鞠大人,林某听到了些闲言碎语,不知真假。”
鞠成尧追问:“什么?”
“昨夜礼佛寺的那具尸骨与工部确实有关,它乃前任工部右侍郎林攸。但刑部不知怎么的,查到了礼部侍郎的头上。”林高懿说话时刻意压低了声量。
敬王的母妃贤妃是太后表妹的家中长女,褚明沣算起来勉强能与敬王殿下攀上亲戚,因此拥护敬王的官员也时常与褚侍郎走动。
礼佛寺的案子若真是与褚侍郎有关,保不齐还是会牵扯到敬王。
谢承昶明白林高懿的意思,正要说话时忽听下人传信。
“王爷,礼部侍郎府中管事求见。”
鞠成尧与林高懿转头对视了一眼,这人是真禁不起念叨,褚侍郎果然派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