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京城在吉日前总会办一场花灯会,城中百姓皆可参加。听说今年灯谜的彩头还是圣上与皇后亲自挑的,只是不知是什么。我们要不要去看看?”沈灼怀问司若。
  他们在外头逛着,路过城中心的高台,这儿已经用竹篾围砌成一个隐约的花灯雏形了,匠人们在夜以继日的赶工,周遭几个孩子仰着脑袋,向上看那似乎直入云端的尖顶。
  “灯谜吗?”司若回眸望向沈灼怀,乌川书院从前也有花灯会,不过大多是元宵前后,而且由于书生们都忙着考学,这花灯会至多也只是春闱前的一点放松,而彩头,不过是某位名师单独的一次指点。至于京城这般盛大的节会,司若其实是从未参与过的。
  “我以前总拿第一。”司若很认真地掰着指头算了算了,“四年前第一次参加,比第二只高了两分,大前年便超出很多,拿了第一,前年也是。后来去年……去年因为我总拿,老师就不让我参加花灯会了。”他抿抿唇,像是在告状,“说我参加了,别人就不乐意参与,我只好去读书,一口气把举人考了。”
  司若这埋怨般,又带着一点不自知的骄傲的语气,不由得叫沈灼怀觉得可爱,他笑弯了腰,眼看四下无人注意到他们,忍不住亲了司若一口——司若瞪大眼睛,若不是沈灼怀躲得快,已经被一巴掌扇到了脸上,沈灼怀说:“你放心,京城的花灯会绝对会让你满意。”
  花灯会那日,京城解除了夜晚的宵禁。
  这是这座古老城市一年之中,在元日之前最喧闹红火的日子。百姓放下手中一切,游商归家,与家人有了难得的相聚。而在花灯节上,无论士农工商,也无论贫贱荣华,都能够真正地、平等地在同一个地方,享受着同一份快乐,此刻,没有人有身份地位上的差距,也没有财富上的天差地别,那满天的孔明灯,缤纷的花灯,都映入相同的眼睛,所有人能欣赏着相同的美。
  朱雀大街原本是京城最主要的通道,但在花灯节当晚,这里变成了展览花灯,以及放置灯谜的好去处。人群熙攘,有带着孩子的夫妻,有鬓发霜白的老人,也有在黑暗与明亮交织之下,偷偷牵着手,面色绯红的年轻男女。当然更多的,是举着各式各样花灯的稚童,在人群间穿梭来去。
  “来来来,猜灯虎咯,一文钱一次,猜对有奖!”
  “哎,我这一文钱两个灯谜,来我这儿吧!”
  “呸,老王八,你还来这套!大家可别去他那儿,猜出来了里头也尽是些废物!我这儿,我这儿物有所值!”
  沈灼怀与司若双手隐在袖中,暗暗牵着,走过长街,听到两个灯谜小贩对骂,忍不住相视一笑。
  司若停下,对他们说:“我各来十个罢。”
  在一旁的沈灼怀乖乖掏钱。
  小贩面面相觑。
  大多来猜灯谜的百姓至多只会买一个两个,一条路上选择不少,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抢彼此生意的缘故,这一来就二十个……卖一文钱的那个上下打量沈灼怀与司若一番,小心翼翼道:“猜不出……不退钱?”
  “不退。”沈灼怀朗声笑道。
  看二人模样,的确也不是像出不起十几二十文钱的人,于是两个小贩也暂时歇战,开始给司若选灯谜。
  “什么东西夏时长,冬时短,写时方,画时圆?”
  小贩话音未落,司若似乎根本没有思考,便立刻开口:“日,太阳2。”
  小贩挂起眉头,从桌底交出来一只木雕的小狗。
  另一个小贩看了他一眼,开始翻找:“何火无烟——打一虫子!”
  “照夜清1。”
  另一个小贩叹息一声,从底下抽出来一只巴掌大小的兔儿花灯,制作精巧,叫人生喜。
  “猜一海物: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3。”
  司若又道:“螃蟹,骨从肉生。”
  ……两个小贩你来我往的,一连又出了好些个灯谜让司若猜,然而却根本没有难倒他,每次都是小贩话才说完,司若便答出答案,甚至有遇到司若从前见过的灯谜,小贩刚刚拿出那写着灯谜的纸,司若便将谜底脱口而出。不一会,两个桌子上便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玩意。
  “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胃冤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种相思一撇销4。”见司若几乎是立刻就揭破几个谜底,小贩也来劲了,洋洋洒洒好一串,有点得意道,“公子,这回可不是猜一种了,这是十个字!”
  司若面上波澜不惊,垂眸思索不过片刻,又抬起头来:“一,至十,很好猜。”
  “‘下’,卜落为‘一’,‘天’,人何在为‘二’……由此而来……整首词是藏字词。”他的语气笃定,似乎认为自己绝对不会错。
  司若这样快速的、几乎是快问快答的节奏,很快便吸引了一群看热闹的人,有些好事的,也忍不住去催那小贩:“快说啊,对不对,愣着做什么!”
  那小贩呆了一会,没好气开口:“没错,对的!”
  两个原本站在对立面的小贩,面对司若这个共同的“敌人”,面面相觑好一会,最后只得告饶:“我们这里实在没有更难的题目了,这位公子,要不我们把钱给你退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