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第70章 春桑正含绿
建州安抚使于柏年逾五旬, 是先帝二十一年的进士,被调到建州后再无晋升,连送去望京的请安折子批复都是从无下文的, 建州偏远贫瘠基础建设又极为落后, 民族混居情况复杂无论如何试图改革总是不见成效。他也逐渐失去大展宏图的抱负, 在建州混沌度日乡音渐改, 直到望京发来文书,建州成为了肃亲王封地,他才恍然惊醒朝廷格局似有变动。
于柏战战兢兢几日, 提起十二分的精神打理建州事物等候封王传召,这一等就又是数月, 刚提起的精神气横郁在胸中卡了几日也就散去了, 原来这肃亲王比他想得更清楚, 一早就享起了亲王尊贵, 于柏顿感凄凉,又恢复了平时混不知事的模样。
肃亲王府来传召时, 他宿醉未醒, 夫人急急忙忙的敲开房门将他洗涮一番塞进马车。
“臣建州安抚使, 于柏参见肃亲王。”于柏在偏厅等候片刻, 又进了正殿跪在地上听闻侍女脚步声响,捧着青铜香炉、琉璃风扇等物移到殿内, 薰香袅袅眼角余光撇见一双玄色绣金丝祥云的皂靴踏进正殿在他面前顿了一下坐到主位上, 于柏立即行礼, 酒也醒了大半。
“嗯。”顾昭俯视这胡髯一大把, 连官袍也洗得半旧的老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宣王妃。”
于柏等了又等,却闻高座上的王爷淡声道。
于柏心中一沉,即使被派到荒凉之地他也曾是想有一番作为的, 折腾了十几年才逐渐歇了心思。本以为肃王想见他是有意改善建州现状,却不想第一句话就是传召王妃。
建州礼治法教规矩并不严苛,成婚的双儿、女子也能在夫君陪伴下见外客,但他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话要跟一个从未出门以夫君为天的双儿交谈。
门扉起合,王妃从屏风后走出。
于柏微抬起眼皮,不动声色的打量着屏风旁的开阔位置,见一身姿修长的公子缓步走来,立在王爷身后,他身着茶赤色衣袍,羊脂白玉蹀躞带揽着纤细腰身,带着一个坠丝络的香囊,除此之外不见如何装饰已是十分出众,往厅堂内一站,便是艳夺明霞,朗涵仙露,使大殿内如珠光般熠熠生辉。
“你坐下。”王爷笑道。
“是。”公子恭敬应了,才在王爷身边落座,王爷也不理会自己,一门心思想着讨好那位公子,奉茶扇凉,又把几个点心盘子都推到他面前期期艾艾道,“你吃。”
早起都没吃什么东西呢,就匆忙过来了。
于柏眼角一跳,看来这位就是肃王妃了,建州闭塞,他跟望京的联系不多,还是上次南海郡指挥使做寿,他去贺礼参宴,在宴会上听同僚提了一句“肃王娶的双儿是个美貌的”。
他也是新帝登基,把建州划给肃王做封地才忙去打听肃王及肃王妃的喜好,消息却不多,打听来打听去只知道肃王的那些老毛病,对肃王妃却是知之甚少。
再结合之前同僚的评价,就形成了一个擦脂抹粉珠宝环佩的双儿形象,一见才知道传闻有误,于柏不禁暗道同僚误我。
“王爷不用忙,妾身还有些困乏,待公务理清到后殿去一同去用膳吧。”王妃软语道。
“嗯。”王爷想了想应声道。
“于大人,王爷在建州住了些时日,建州云蒸霞蔚,景色壮阔,王爷甚是喜爱,只是偶尔遇到建州百姓,见他们衣衫破旧,土地里稻谷干瘪,出海打鱼的渔民又常有空手而归的时候更有船只倾覆之危,异族扰乱亦不能平。”
“于大人在建州已做了数任,不知可有对策?”王妃温和问道。
他语气亲切,于柏却是额角渗出冷汗,又不敢擦,只得颤着声音道:“这……这。”
建州积弊已深,这三点正是切中了建州困境的最根源处,有地无良田,有海无坚船,有民则异族难以同心,王妃数月来只陪着王爷游山玩水,竟也看出了这许多,于柏心知不可大意,这位王妃是个人物,不可敷衍,然而他在任上十几年都束手无策,又怎么能瞬息间变出良策呢。
“不敢欺瞒王妃。”于柏心念电转,恭敬道:“臣十年前到任时便发觉建州土地石多地少,百姓开荒殊为不易,且土地荒瘠,百姓开垦出来的土地数载后庄稼难以生长,即使耕种后作物也会变得谷粒细小…”
于柏一边整理措辞,一边絮絮说下去,越说越觉得灰心,他简直是把王妃的问题重复了一遍,完全没提出任何有效的建议。
枉为臣子,枉为建州的父母官。
王妃却听得很认真,见他声音越发小了,最终呐呐不言也不厌烦,展颜笑道:“不错,看来于大人是下过一番功夫的,堪称爱民如子。”
“王妃谬赞了。”于柏汗颜,一张老脸羞惭得通红,银白胡髯跟着略微抖动。
建州十年来没有分毫起色,完全是他昏聩的缘故,如何担得起肃王妃的夸赞。
“大人请起。”王妃道。
于柏爬起来,扶了扶歪斜的官帽,王妃身后一容貌端丽的女使莲步微移,亲自为他奉茶。
于柏心情忐忑,王妃却并不开口,修长手指托着茶盏,另一只手拾着茶盖,细腻雪瓷茶盖轻刮过杯口发出沙沙轻响,于柏的心更是七上八下,不能安稳。
肃王妃的气势倒是比他曾在望京中见过的那些贵胄们还强上几分。
“于大人…”
“下官在。”王妃刚起了个头,于柏连忙从紫檀椅上半站起身,只有一个袍子边搭着椅子恭敬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