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曹彩凤去水井边继续刷牙,姜向北把盆放到大木盆里凉着。
  等姜爱国卷着袖子走进厨房准备做早饭,姜向北正往竹片上钉钉子。
  “干嘛呢?”
  “爷,你来得正好。”大救星出现,姜向北忙不迭把竹片子交给姜爱国:“打几个洞用来刮粉。”
  “什么粉?”
  姜向北说的姜爱国听都没听过,老家那边吃米条子,洛川吃米线和米粉,就是没听说过什么凉粉。
  “以前听别人随口说过来着,我就想试试,没想到一次就成功了!”
  倒出来还是盆子形状的凉粉微微有些透明,用手一戳能感觉到十足弹性。
  刚把香菜和葱切好,烤窑那边又传来阵阵香气。
  姜向北忙又放下这边,打开了烤窑。
  姜爱国拿着竹片,心里一时间把五味杂陈。
  小小一团的奶娃娃如今已经长大到能分担大部分家务事。
  少女亭亭玉立,笑起来双眼似是一弯新月,生机勃勃地让人移不开眼。
  可姜爱国并没有“吾家有女初长成”的自豪,心里反而无端升起股淡淡失落。
  孩子越长越大,也意味着她结婚生子有自己小家庭的那一天越来越近。
  那时的小孙女也会有自己孩子,或许以后也会成为奶奶和外婆。
  而那时候的自己又在哪里呢……
  “真是老了!”
  想到这,姜爱国笑着轻轻拍了下脑袋。
  ***
  洛川市,腾飞塑料厂。
  中午下工铃刚响。
  厂房里迅速涌出些身穿蓝色工装的工人,三三两两说笑着往食堂走去。
  众多讨论家庭琐事的工人中,有那么个表情凝重的中年人,说得完全不同内容。
  国字脸中年男人有双很大的眼睛,因为眼睛大,眼底的担忧都好像比别人清楚了些。
  “姜半,你说咱们厂子不会倒闭吧?”
  姜半笑眯眯的,却是毫不迟疑地点了点头:“要是继续亏本,熬不了几年。”
  “那你笑个什么劲儿。”
  中年人叫张卫党,典型西北汉子性子,别看个头不高,出了名的讲义气。
  姜半提起网兜,得意地笑着眨眼:“我姑娘上学前做的凉粉,换你,你不高兴?”
  “有姑娘惦记是该高兴。”
  张卫党自己三个娃,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初中毕业就开始上班挣钱了,不过唯一的姑娘忙活着给对象送鞋垫子,哪顾得上他这个爸。
  姜半更是得意。
  “不仅有凉粉,还有炉果,一会儿让你开开眼界。”
  “成,一会我也见识见识你能干姑娘的手艺。”张卫党笑,心头压着的阴霾总算被打散了些。
  “我晓得你担心什么。”姜半这才开始说正事,抬起大手拍拍张卫党肩膀:“担心有什么用,兵来将挡水来啥埋来着……”
  张卫党表示听都没听过这句俗语。
  “不管什么意思,反正天塌下来了有高个顶着,咱们还能饿死?”
  “你说得对,我们担心有啥用,反正饿不死。”
  姜半挑眉,悄悄往不远处走着的孙主任抬了抬下巴。
  “你看人家孙主任都没吭气,咱们瞎担心什么。”
  孙主任是厂长亲儿子——将来厂长最有力的竞争者。不也忙活着对厂花献殷勤,哪有空担心厂子将来的发展问题。
  张卫党撇嘴。
  “要真倒闭了就去做个什么小买卖,说不定比咱们工资还高。”
  换做去年,姜半的忧心肯定不比张卫党少,甚至能愁得整夜整夜没法睡觉。
  今年两个娃娃的面包生意给了他很大启发。
  俗话说东边不亮西边亮,不干工人那就卖面包,给自家姑娘打下手不也是活儿。
  “到时再说吧。”张卫党烦躁地摆手。
  两人还没走进食堂,就抢先听到了工友们不满的抗议声。
  “怎么又是白菜和萝卜,上周吃了三天,今天又是。”
  “咱们食堂都有好几天没吃肉了吧?”
  “你们看饭!包谷渣子比大米都多。”
  姜半跟张卫党互看一眼,纷纷站到队伍最后边,没有掺和工友们的抗议。
  “想吃肉自己花钱买,现在全市都因为水灾处于困难时期,你们搞什么资本主义作风!”
  果不其然,下一秒孙主任跳了出来。
  把大家臭骂一通后,摆手让大厨端出了一盘子炒肉丝。
  他自己作为代表,假模假样地用两张饭票兑了一份肉。
  不是没有肉,只是以后要吃食堂的肉菜,得自己花饭票买。
  厂子里发的饭票每个月就固定那么些张,买肉吃完了剩下日子还怎么过。
  这就是变相逼迫职工吃不下去的话就自己带饭。
  “真阴险啊!”
  忽然,姜半听到有人走过时嘟囔了句,而后越过众位工友径直去打了白菜萝卜。
  “走吧。”
  姜半也跟着那人打好饭菜赶快离开。
  他敢肯定今天食堂的事没那么轻易结束,一会儿吵闹起来还不知道会闹成什么样。
  食堂里桌椅板凳全空着,姜半非得挨着那人坐下。
  三人坐在食堂门口边,既能看到前面状况,又远离了人堆。
  那人姜半认识——后勤部的赵伟明。
  认识却基本没多少来往,平时遇见属于连招呼都不会打的那种关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