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听罢裴玄主动提出家里有间空了好久的屋子,宽敞得住四五个人都尽够。
“那明天我去找亲家说说。”姜爱国想了想说道。
有选择的话当然裴家最好,屋子宽敞又是亲戚,两个男娃住那也放心。
咕噜噜——
余光中姜海兰瞟到坐在一边的平子爷爷正在敲核桃,脑子里就再也听不进任何话去了。
自顾自地想着想着,空空如也的肚子立刻发出抗议,羞得她捂住肚子再也不敢看大家。
就连肚子饿都要比普通人闹得动静大。
谈话立刻终止,姜爱国笑着站起来,把烟杆子放到桌上:“我去做饭,饿了的话就先吃点核桃。”
他也看出来了,核桃正是引起姜海兰饥饿的罪魁祸首。
***
八条中学。
校门口,教学楼,到处都挂满了激励高考生们的条幅。
“准考证带了没有?”
“带了。”
“墨水和钢笔呢?”
“都带了,妈你就别担心了。”
学校门前,姜向南在司文兰重复了十几遍的叮嘱下转身走进考场。
裴玄见状,立刻挣脱开崔秀娥的手,也小跑着跟了上去。
姜向北虽然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今天却也只能和家人一起站在校门前目送哥哥和裴玄进入考场。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在冬天,参加人数足有五百多万,而录取人数却只有二十来万。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比姜向北前世高考还要难。
和姜家人同样来门口送考的人不少,考生年纪遍布老中青三代,每个人脸上都是笑容和期盼。
姜向南两人的背影逐渐被考生所淹没,司文兰长呼出口气,整颗心却是真正吊了起来。
“向北,你说你哥能考上吗?”
“肯定能!”
一向是主心骨的老妈竟然反过来问姜向北,听到肯定答案后才好像稳当了些。
但也仅仅只是一点儿。
考试的铃声还没响起,她就在门前来回踱步,不时张望教学楼的方向。
姜半走过去,轻轻搂住司文兰肩膀,把人往边上带。
“向南又不是向北,他说能行就一定能行。”
“那倒是。”司文兰勉强笑了笑:“向南在读书这件事上从来没让我操心过。”
安慰就安慰,还顺道给姜向北膝盖上来了一箭,这就是学霸和学渣在父母心目中的天差地别。
“……”
“向南像你,又聪明又勤奋。”姜半还要顺道再补上句。
姜向北:“……”
“向北像你,爸也说你小时候因为识字没少挨妈打……”
姜向北深觉不能再在这待下去,捂着被重伤的小心脏,刚想挪步走远点。
她一动,司文兰就马上转头看过来。
“向北,你来我有话跟你说。”
姜半点着头,看表情也是一脸严肃:“这里人多口杂,我们回店里说。”
回到没营业的糕点铺,爷爷姜爱国也在店里,正在把洗好晒干的托盘全放回柜台里。
休息了一个月,需要提前的细碎准备工作头天就得忙活开。
“刚好爸也在,咱们家开个会。”姜半宣布。
会议内容为上个月夫妻俩前往珠市一路见闻,以及老姜家糕点铺的经营方向。
“我和向北他爸一下火车就被珠市的发展吓了大跳……”
遍地在建高楼大厦,好像城里的每条路都在修,外国企业的宣传和办事处随处可见。
只通过那惊鸿一瞥,司文兰几乎确信了国家经高速发展的时机已经来临。
“所以我和你爸商议之后决定……我要辞去外钢铁厂的工作,回家专心复习准备参加明年高考。”
这一趟,不仅见证了国家经济特区日新月异的发展,还有司文兰对自己未来的清晰规划。
要走得更远,就不只能一直着眼于眼下外联部主任这个位置。
“我支持你妈妈的决定。”姜半没有丝毫犹豫。
一日承诺了当妻子的后勤部主任,无条件支持也属于其中必备一项。
“我支持!”姜向北立刻举手表态。
姜爱国心里有些可惜,人人都羡慕的好工作说辞就辞,换成其他人肯定都会反对。
不过……还是那句话。
先有向南向北卖面包在前,后有张路等几人生意做得风风火火。
每一个人都在无形中改变着姜爱国的想法。
水滴石穿,到现在他几乎只花了几秒钟,清清喉咙后点头:“房子是自家的,只要吃点喝点花不了多少钱。”
这已经是明摆着呈支持态度了。
姜向北立刻又举手表态:“妈和哥就负责读书,我和爷就负责挣钱。”
姜半:“我呢?”
“爸就负责后勤,哪里需要你你就去哪里。”
“你赚的钱留着以后当嫁妆,养家就靠我。”姜半豪迈表示,说着朝店里一圈比划:“我一定好好把咱家糕点铺做大。”
“……”
姜爱国把空烟杆子放到桌上,拍拍膝盖站起来:“向北,你一会儿是不是要回大路批发部?爷跟你一块去看看成军他们。”
“那我们走吧。”姜向北立刻跟着站起来。
至于姜半信誓旦旦的表态,被爷孙俩统一无视了。
爷孙俩一路说说笑笑,经过张路出钱新修的石桥,来到现如今已经焕然一新的厂区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