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我过来的时候还发现一片野葡萄藤,也不知道还有没有葡萄,待会儿你炖鸡的时候我去瞧瞧。”陶椿雀跃道。
  邬常安没接话,山里鸟多,没人看守的葡萄不等熟透就被鸟吃光了,哪轮得到人捡漏。
  往西走了大概半里路,邬常安闻到了水汽,脚下的路上散落着许多凌乱的羽毛,带刺的荆棘上还挂着腐烂的鸟尸和干瘪的兔皮。再往前走,湖边丰茂的水草周围有野物踩出的兽道。
  人还没靠近,湖边喝水的野物嗖嗖钻进草丛里逃跑了。
  “就在这儿,你自己过去。”陶椿止住步子,她看着男人手里的弓箭,说:“我去摘野葡萄,你把弓箭借我用用,我防身。”
  邬常安攥着弓箭不作声。
  陶椿一动不动地望着他,见他牵着牛一直往前走,似乎没听见她的话,她放弃了摘野葡萄的打算,跟他往湖边走。
  经过这番拉锯,两人之间沉默下来,相互不说话。
  邬常安烧火炖鸡的时候,陶椿蹲湖边看大青牛在水里泡澡,她揽水自照,湖里倒影着一张圆脸,本该是柔和的脸型,却被两条细挑眉破坏了气场,眉眼之间带着锋芒,精明外露,看着不好相处。
  大青牛从湖里起来,水浑浊了,陶椿起身跟着牛离开,拽嫩草喂它。
  邬常安瞥着她,多新奇,这女鬼的心眼挺小,还跟人怄气。
  他剥着她早上捡的板栗,一粒粒丢进铁锅里,待汤煮沸,他解开最大的一个包袱,取一包盐捏几撮撒进去。
  陶椿看见了,她想了想,主动搭话问:“这些全是盐?”
  “还有糖。”邬常安叠好盐包,解释说:“山里能烧陶能织布,但制不了盐糖和铁,这些都要从山外买。”
  陶椿有印象,山里的陵户由太常寺负责管理,陵户无故不得出山,他们过日子用的东西以及朝廷发放的俸禄是由太常寺的官员送进山,短则三月送一次,长则半年送一次。山里的陵户经常盐糖紧缺,故而每次出山的陵户还负责给人捎带东西。
  锦鸡个头小,肉比野鸡的肉嫩,大火炖了一柱香的功夫,锅里的鸡肉就熟了。
  “来吃。”邬常安喊。
  两只鸡一人一只,邬常安给这个附人身的女鬼多舀两勺鸡汤,可要好好补一补,免得这幅身子坏了,她再跑出来了。
  热乎乎的鸡汤下肚,陶椿舒坦极了,醒来吃了三顿饭,唯有这顿饭有油水,她的身体饥渴地从肉汤里摄取力量。
  午饭吃完,头顶的太阳已经偏移,邬常安用草灰把铁锅洗干净,唤来大青牛,行李都捆在牛背上,他背着弓箭牵着牛继续赶路。
  陶椿拄着棍跟在后面,目光在路两旁扫视,她琢磨着晚上空余的时间多,要是能再猎两只鸡,晚上又能吃顿好的。
  然而不到一个时辰,她就走不动了,两条腿沉得如灌铅,顾不上再有杂七杂八的心思。
  行走的速度越来越慢,一人一牛远远把她甩在后面。
  “哎——”陶椿大喊,“等等我。”
  邬常安回头,他望着偏西的日头,倚在树上静静瞧着她喘如老狗似的一步步靠近。
  “天快黑了,你还没劲?”他问。
  陶椿没搭话,她伸手让他扶一把,她艰难地爬上牛背,说:“走吧。”
  牛也累了,又驮个人,它撂了挑子,别着头不肯再走。
  没办法,邬常安只得取下装盐糖的包袱挎在肩上,手上拽着牛绳子连哄带斥拖着它走。
  夜幕在步履迈动间缓缓降临,倦鸟归巢,山里纷乱的声音此起彼伏。
  夜风起,月色下的树影缭乱得如鬼影飞蹿,身后的草丛里悉悉索索的动静好似有人跟随。
  邬常安一改白日放松的姿态,他绷紧了皮,时不时回头张望,一遍遍确认陶椿还在不在牛背上。
  “我下来走路吧。”陶椿说。
  “不不不,你就坐在牛背上。”
  第4章 掉进坟坑 情绪多变
  “不走了。”邬常安吓得顾不上再寻找适合过夜的地方,他丢下包袱,说:“今夜就歇这儿,你等着,我收拾一片空地出来。”
  陶椿“噢”一声,“那我能下来了吗?”
  “……随你。”
  陶椿偷笑,她活动一下腿脚,憋着一口气翻身蹦下牛背,落地顺手踩断两棵绊脚的杂树。
  邬常安警惕地望着她,这会儿挺有劲啊。
  “有要我帮忙的吗?”她问。
  “没有,你看着牛,你别乱走。”人搁在眼前,他更安心一些。
  说罢,邬常安转过身握着砍刀唰唰砍杂树,每逢起身都要抬头瞄一眼,确认女鬼的双脚还站在地上。
  待清理出一块空地,邬常安赶忙吹火折子生火,他搂着枯枝往火堆上架,火苗飙起半人高,十步之内都是亮堂的。
  陶椿已经卸下牛背上的东西,她提着装干粮的布袋过去,说:“天黑了,这会儿也别去找水了,我俩烤两张干饼子糊弄一顿算了。”
  邬常安“嗯”一声,他看看火,又看看对面的女鬼,见她像人一样惦记喝水吃饭,他心里紧绷的弦松了松。
  今晚过夜的地方树木稀疏,不似昨夜树冠如盖,陶椿判断再往前或许就是山顶,明天再走一天就能翻过这座山。
  饼子烤热了,陶椿伸手递过去,说:“你先吃,你今天一天没怎么歇,受累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