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隔天一睁眼,她眼前出现一个滴啦着口水的娃娃,陶椿瞬间弹坐起来,床上只有她和春涧,听见外面有说话声,她抹一把脸,结果抹一手口水。
  “啊!”春涧叫一声。
  “晓得了。”陶椿抓头发,她拿起棉袄棉裤穿上,开门看一大家子还在拔鸡毛,她喊个人来看孩子,她去茅厕一趟。
  “二丫头,春涧再跟你一天,你爹他们还要上山砍松枝,我们要拔鸡毛鹅毛,只能你带孩子。”陶母说。
  “……好。”陶椿钻进灶房舀水洗脸,又端水去给春涧洗脸。
  “给她把尿。”陶青松在外面提醒。
  陶椿鼓下嘴巴,照做了。
  “饭在锅里温着,粉条汤和蒸南瓜是你的,春涧的饭还是蛋羹,你吃南瓜的时候喂她一点。”陶母说。
  陶椿应一声,她给春涧裹上厚袄,胳膊一使劲,她扛起孩子开门出去。
  春涧被扛在肩上还咯咯笑。
  “春涧喜欢她姑母。”冬仙说。
  陶椿扯出笑,免得让兄嫂误会她讨厌他们的孩子,“我也喜欢春涧。”
  邬常安乐了,他差点笑出来。
  进了灶房,陶椿扛着孩子端饭,她把孩子放椅子上用腿抵着,粉条汤和蛋羹都放在灶台上,喂春涧吃一口,她也弯腰吸溜一口。
  门开了,是邬常安进来舀水,见她这个狼狈的样子,他凑过去问:“是不是觉得不生孩子也挺好?”
  “好,非常好。”这次陶椿给出正面回应,“你可别后悔。”
  “我后悔啥?”邬常安掀起眼皮看她,“生下来的孩子再怎么也不会随你。”
  陶椿怔了一下,她安静下来。
  “啊——”春涧张大嘴巴催促。
  陶椿舀勺蛋羹喂她,心里有点慌,蛋羹差点滑掉了。她俯着身喂孩子,等脚步声出去了,她才直起身。
  这一刻,她才真正正视邬常安对她的感情。
  *
  砍完松枝,春涧的大舅春仙想孩子了,他过来把春涧接走,陶椿这才真正结束带娃的日子。
  七十二只鸡和二十七只鹅挂进仓房,陶母把鸡毛和鹅毛都收集起来撂雪地里,打算开春了拿去肥地。
  “娘,你要是不要鸡毛和鹅毛,我拿回去,我得空收拾干净,给你跟我爹各做一身填绒的冬衣,穿着轻便。”陶椿说。
  “不要,鸡毛鹅毛味大,恶心人,毛茬还往外漏。”陶母摆手,“你也别费这功夫,又不是买不起棉花。”
  邬常安也不建议她弄,“鸡毛零散,一根一根剪,你一年都弄不完,还不好洗,一沾水又腥又臭,再一个,晒的时候风一吹,飘的到处都是。”
  陶椿不死心,她觉得可以用鹅毛做两床被子,巡山的时候随身携带轻便。
  “你把鹅毛留给我,我回去了试一试。”陶椿说。
  “行,等冻结实了,你拿走。”陶母端个盆出来,说:“你们在家等着,我去要半盆羊血。”
  “我也去。”陶椿说,“娘,你的长筒靴给我拿一双,下了两天雪,外面的雪又厚了。”
  “我也去换鞋,我也去。”陶桃跑回屋。
  “妹夫去看杀猪的吗?”冬仙问,陶家父子俩都去帮忙杀猪了,这下陶家母女三个也要出门,家里只剩她跟这个妹夫,他要是不出门,她就跟着一起去看杀猪的。
  “我不去,我把鹿皮和貂皮硝一下。”邬常安身上有伤,砍了两天的柴,今早膀子有点疼,他要是去看杀猪的,不帮忙逮猪抬猪不像话,索性就不露面算了。
  冬仙闻言也回去换鞋。
  有陵殿就要祭祀,但祭祀用的牛羊猪是有要求的,其一是全黑,其二是五全,即牙、耳、角、蹄、尾要齐全,不能有损伤。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陵里的猪牛羊养了不少,符合要求的猪牛羊从小就移到牺牲所圈养,剩下的就是陵户的。
  陶椿她们到的时候,杀猪宰羊正到酣时,陵长媳妇忙活着接猪血和羊血,见到陶椿她认真打量几眼,说:“近十年不见,一回来就成了旁的陵的媳妇了,你跑的倒是快。”
  陶椿觉得她话里有话,大概是指山外的事,她装作没听懂,笑着回应说:“跑的快回来的也快,这不,又回来吃娘家饭了。”
  “吃娘家饭要多带点礼,我前两天在一个亲戚家吃到你们带来的粉条,炖汤挺好,做饭也方便,我说我也想买点,哪想到你们卖完了。听说是用番薯做的?还是你琢磨出来的?也教教你娘家人啊。”陵长的媳妇笑着说。
  “费时费力的事就不教我娘家人了,等我这趟回去多做点粉条,改天再送一批过来。”陶椿说,“到时候也给婶子送些尝尝。”
  “行,这话你记住了,下次可多带点回来,我们陵人少地多,不缺番薯,换多少都有。”陵长的媳妇见她滑不溜秋的,也不再阴阳了。
  陶椿点头,“要是有人要的急,也可以去我们陵里买,去公主陵买的价钱低一些。”
  第72章 羊肺汤 粉条行情大好
  冬仙看陵长的媳妇在陶椿这儿没占到便宜,她就去给婆婆帮忙舀羊血了。
  陶椿跟陵长的媳妇又说几句,有人在喊,陵长的媳妇走了,陶椿换个地,去看杀猪宰羊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