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老婶子见她的嘴比蚌还紧,她只能无奈作罢。
离得远了,陶母说:“你们做粉条的法子不会被人学去吧?你这儿口风严实,保不住就从其他人嘴里漏出去了。”
“没事,最关键的一步只有我们两口子跟我大哥大嫂知道,还有小核桃。”陶椿心里有谱,番薯磨浆、滤渣、晒粉这些步骤瞒不了人,也好琢磨,但最关键的是熟浆拌生粉,这点不容易想到。再一个,只要他们陵里做的粉条充足,价格合理,供得上卖,以陵户们得过且过的心态来看,他们更愿意拿番薯换,而不是自己一家人费力巴哈折腾半个月做几十斤粉条。
回到家,冬仙舀两盆温水端出去洗羊肺,陶母拿锹去铲雪拔蒜苗,陶椿和陶桃无事可做,她俩在檐下踢猪尿泡。陶桃腿脚灵活,花样也多,猪尿泡在腿脚间踢出残影了。
邬常安把两张皮子硝好,也加入进来,他蹦得高,腿又有劲,能把猪尿泡踢到屋顶上,风吹下来,他再给踢上去。
陶桃不服输,她也用力地抬高腿,使劲把猪尿泡往屋顶上踢。
陶椿身上不方便,她缩着手站檐下看他俩比赛,不由说起风凉话:“你俩就踢吧,小心猪尿泡挂屋顶上下不来了。”
话音刚落,邬常安踢上屋顶的猪尿泡没动静了,他后退着往屋顶上看,猪尿泡被一坨雪挡住了,风吹不下来。
“乌鸦嘴。”他伸手指陶椿,他怀疑她是不是动用鬼力了。
陶椿走出檐下往屋顶上看,笑着说:“你拿棍子给戳下来。”
陶母听见院里的声没了,她走出来看,说:“挂上面了算了,叫你哥下午再吹一个拿回来。”
用棍子戳不下来,邬常安从仓房里搬来梯子,他爬上屋顶,一时起了捉弄心,他捏一坨雪扭身砸陶椿。
“你信不信我撤梯子?”陶椿威胁他,“待会儿我们吃饭,你坐屋顶上闻味。”
“你撤梯子,我丈母娘会给我搭梯子。”邬常安又抓一坨雪往下扔,还不忘问:“娘,你给不给我搭梯子?”
“给。”陶母笑,“快下来,别摔了。”
“屋顶积的雪厚,我把雪扫下去。”邬常安说,“媳妇儿,给我递个扫把。”
陶椿瞪他一眼,她想了想,进屋拿根麻绳,又拿个镰刀绑在长棍上递上去。
邬常安握着长柄镰刀在积雪上划一刀,刀刃太薄不好使,他下了梯子进仓房找个木耙子,再劈三个竹片卡在耙子缝里。他再次爬上屋顶去搂雪,一耙子下去能掉一筐的雪。
雪还没搂完,羊肺汤炖好了,陶母喊女婿下来吃饭,“你爹跟你哥晌午不回来吃饭,不用等他们了。”
邬常安应一声,他三两步从梯子上跳下来,说:“我吃完饭再上去弄。”
陶母给他盛一大碗羊肺汤,说:“你就是闲不住。”
“他在讨丈母娘的欢心。”陶椿说,“来这儿了他还不好好表现。”
邬常安瞥她一眼,说:“我勤快点,你脸上有光。”
陶椿一噎,她脸上有点发热,忘了才出锅的汤烫嘴,她魂不守舍地喝了一口,给她烫得哇哇叫。
冬仙毫不同情地笑出声,她瞅邬常安一眼,这个快嘴子也该烫舌头,说不出话才好。这两口子也不知羞,腻得她都没胃口吃饭了。
“好好吃饭。”陶母提醒,“尝尝
我做的羊肺汤好不好吃。”
陶椿舀半勺醋倒汤里,加了醋的羊肺汤爽口多了,膻味也淡了些,她吃口羊血,又嫩又滑,羊血咕噜下肚,淡淡的膻味充斥在嘴巴里,再抿口汤,醋酸冲散羊膻,激得唇舌间冒口水。
“好鲜,鲜羊血只膻不腥。”陶椿说。
“新鲜的羊肉也是,有膻味没腥味才是好羊肉。”陶母已经吃半碗了,从头到脚都暖和了。
陶椿挟两片羊肺喂嘴里,一嚼一口汤水,新鲜的羊肺不需要久炖,带着点嚼劲,越嚼越香。还有冬天的蒜苗,被积雪冻过,辛辣味淡,蒜味足,跟羊汤混一起,一吃一嘴鲜。
半盆羊血两个羊肺,汤里没有煮粉条,五个人把这些吃完已经撑得不想动了。
“我没做饭,我来洗碗。”陶椿从后锅舀两瓢热水,说:“还是冬天的日子舒坦啊,吃的好,也没多少事做。”
“冬天养好膘,明年春天才有劲干活。”陶母把碗筷丢盆里,说:“姑爷,趁这会儿身上暖和,你去搂雪,我去给你扶梯子。”
“行。”邬常安起身。
冬仙和陶桃去铲掉下来的雪。
等陶父和陶青松傍晚挑着肉回来,屋顶上干干净净的,雪都刮下来了。
“分了多少肉?”陶母问。
“一家一头猪,半扇羊,还有六七十斤牛肉。”陶父说。
陶母拿盆,她把猪板油和肥猪肉都拿出来,年底炼一次油要吃一整年,今年的猪肉很肥,炼出来的荤油指定差不了。
冬仙和陶椿进灶房帮忙切猪肉,邬常安跟在他老丈人身边打下手,用盐、酱油、苞谷酒混在一起往猪腿和排骨上抹,要边抹边搓。
“在我家舒坦吧?”陶父问女婿,“我看你挺能干,搬过来给我当儿子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