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烧小火。”她跟陶母说。
  辣椒和花椒的味道炸出来,灶房里充斥着火辣辣的味道,冬仙抵不住了,她跑出去站雪地里打喷嚏。
  陶母辣得眼泪直流,她抹着眼睛看陶椿把一碗黄豆酱倒锅里炒,末了还放盐放酱油,她忍不住说:“今天家里有客人,你可别让人忍着恶心吃一顿饭。”
  “可别小瞧我。”陶椿闻着味差不多了,她把泡香料的酒倒进去,说:“先别添柴了。”
  陶母受不住了,她也拔腿出门,屋外的寒风一激,她连连打喷嚏。
  “唉,鼻子眼睛都辣得冒火。”她从怀里掏块儿布擦眼睛。
  “做的啥好吃的,真香。”春仙从堂屋出来,“呦,你们婆媳俩都在外面站着,我椿妹子在掌勺?”
  “哎,对,她今天掌勺,要给我们露一手。”陶母吸口气,在灶房不觉得,这一会儿闻着味是挺香,她又进灶房。
  陶椿正在把火锅底料往陶罐里舀,这个罐子不足两掌高,留下今天吃的,刚好把罐子装满。
  “烧火。”陶椿对陶母说,她把鸡汤撇出来倒锅里跟火锅底料一起炖。
  “待会儿吃饭直接把铁锅卸下来端过去好了,人多,用砂锅煮菜一人捞两筷子就没了。”陶椿说。
  “行。”陶母没意见。
  陶椿腾出手开始切豆腐和番薯凉粉,见冬仙进来,她让她刮十来个芋头。
  “呦,粉条忘记泡了。”陶椿想起来了,她切完豆腐和凉粉,赶忙去仓房抽两把粉条。
  “爹,大哥,能吃饭了,把火炉里的炭引燃。”陶椿喊一声,“不用摆桌子,桌子靠墙放,待会儿放菜。”
  萝卜秧和韭菜洗干净装筛箩里,豆腐和凉粉各装一钵,芋头切片码萝卜秧上,牛肉和羊肉直接连盆一起端进去。
  陶青松进灶房,他用抹布垫着,提起铁锅连汤带水一起端进堂屋,锅盖一揭,火辣辣的香味迅速钻进人的鼻腔。
  邬常安往锅里看一眼,汤面飘着红色的油,看着就辣。
  陶父拎着长板凳进来,说:“都坐,这顿饭没饭桌,大伙儿坐挤一点。”
  陶椿洗手进来,她端起装肉的盆先挟半盆肉下去,豆腐和芋头也倒一半进去,说:“汤煮开,肉变色了就能捞着吃。”
  “你跟大娘还有嫂子也坐。”陈青云说。
  陶椿点头,她挨着桌子坐,方便下菜。
  陶母抱来春涧,陶桃挨着陶椿坐下。
  十一个人围着火炉坐一圈有点挤,挨得也近,能清晰地看见所有人的神色,不吭声尴尬,一吭声其他人都盯着更尴尬,屋里的气氛一时紧张。
  好在锅里的汤沸腾了,陶父先捞一筷子,说:“我来尝尝味,闻着是怪香的。”
  其他人也纷纷下筷子,陶椿挟两片羊肉,久违的味道入口,她顿感满足,感觉半辈子没吃火锅了。
  “香。”陶青松说,“这个锅子挺有味。”
  邬常安挟一块儿豆腐,他特意沾一下锅里的红油,豆腐入口,他辣得红了脸,背过身咳几声,他感觉脸上火辣辣的。
  “好辣。”他想抹眼泪。
  陶椿笑,“辣一辣就暖和了。”
  “这话说的对,我吃了几口肉,身上暖和了不少。”陈青云嘶着气还在挟肉,“又辣又香,这种天吃着着实过瘾。”
  陶椿给陶母挟两筷子肉放碗里,她扭过身端来肉盆,又倒半盆肉下锅。
  屋里嘶气声大作,一个个辣得额头冒汗,手上的筷子却停不下来。
  陶椿挟个萝卜秧吃,这种萝卜秧估计种的晚,结的萝卜还没手指长,秧子长得很不错,这是冬天唯二的青菜。菜秧上裹的牛油多,叶子里的水分都锁住了,一嚼一口青香。
  “以后萝卜秧就这么吃,炒得水唧唧的我不爱吃。”陶父说。
  “这个锅子好吃吧?”陶椿问。
  陶父点头,“这是山外的吃法?怪新鲜。”
  “我多做了一罐底料,以后你们想吃了就炖锅鸡汤,舀两勺底料搅进去,就这样吃,还是这个味。”陶椿说。
  水旺挟着牛肉塞一大口,牛肉切的薄,嚼两下就咽进去了,这个吃法实在舒坦,他忍不住问:“椿妹子,你说的底料卖不卖?这个汤煮啥都好吃,我想买一罐。”
  “这个好做……你让我想想。”陶椿及时改口,她想起来了,卖火锅底料可以连陶罐一起卖出去啊。
  “卖,明年卖。”陶椿高兴地说,“我回头再琢磨琢磨配料,做出最好的味道,明年冬天就能卖了。”
  “今年不能卖?”春仙问,“我也想买。”
  锅里没菜了,邬常安起身绕一圈把桌上的菜都挟一半倒锅里继续煮。
  “你们把牛油收起来卖给我,我年底就能送一批火锅底料过来,跟粉条一起。”陶椿说。
  “你们陵里没有牛?还是不宰牛?”春仙不解。
  “我们陵里的牛主要是用来驮粮,宰也宰不到几头。”陈青云接话,他瞅陶椿一眼,笑着问:“你这就答应了?陵里的事你能做主吗?”
  “这个是我自己的生意,不带陵里的人一起玩。”陶椿说,她可以捎带着帮陵里卖陶罐,但火锅底料的生意归她,或是跟娘家的人一起做。
  陈青云脸上一僵,他挟一筷子豆芽吃,缓解脸上的尴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