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我去拿,你们坐。”胡二嫂不咋喜欢吃祭肉,奈何这是福肉,她不敢嫌弃也不敢扔,正好趁这个机会拿回去煮两滚,再调个蘸汁吃白肉。
  六盆祭肉分完,陶椿和邬常安各戳两坨祭肉坐回到大哥大嫂旁边,她给自己留的是两坨牛犊肉,牛肉嫩,汁水足,还带有火烧特有的烟熏火燎味。虽说没有放血,但牛犊从宰牲亭再到大鼎里,中间隔得还没半柱香的功夫,鲜味盖过腥味,肉吃起来又香又嫩。
  “陵长大人,我们开动了啊。”杜月半是调侃半是征询。
  “可以,都拿起筷子,尝尝大伙儿的手艺。”陶椿指着一大盆丸子,说:“这是我跟我大嫂炸的,今儿或许是最受孩子们喜欢的。”
  “我喜欢我爹做的炖肘子。”陈青云他儿子嚷嚷。
  陶椿故作生气,她笑着瞪他:“你这小子忒不给面子。”
  周围的人哄笑出声,其他不明所以的人一脸雾水,纷纷探头询问。
  “傻小子,去尝尝陵长大人做的菜。”雪娘笑着轻拍儿子一下。
  “不好吃也要说好吃,不能掉陵长大人的面子。”胡家全阴阳怪气来一句。
  “对,今儿只能说好吃,不能说不好吃。”陶椿装作没听出他阴阳之意,跟着应和,她拿着筷子站起来,说:“你爹做的炖肘子是吧?我来尝尝。”
  “我也来尝尝。”花大嫂凑趣,她跟她男人说:“你瞧瞧,青云兄弟做的菜都能端上供桌了,你煎鸡蛋都能煎糊,回去了好好学一道菜,下一次祭祀你做供菜孝敬公主,供过了再请大伙儿品一品。”
  “行行行,我回去了就学。”
  陶椿挟一筷子肘子皮喂嘴里,味道不错,她咂巴道:“好吃。”
  “是好吃,肉皮炖得粘嘴,香得很。”花大嫂说。
  由她们两人一说,陈青云做的炖肘子最先见底。
  陶椿和姜红玉炸的丸子真如她说的,深受小孩们的喜欢,尤其是七八岁的孩子,胃口小,吃了两坨祭肉已经差不多饱了,坐不住就早早跑了。但看其他人吃得热闹,他们心里又生馋虫,纯属是眼大肚子小,不给吃还不高兴,这时候给他们抓一把丸子就能把人打发走。
  这顿三百余人的聚餐,从太阳东偏吃到日头西移,吃到最后,桌上的盆、钵、罐、盘都空了,溜来的狗趴在桌下把骨头也打扫干净了。
  三五个男人挑担去打水,妇人们烧大灶,用化雪水的大陶缸烧水把餐具一一清洗干净,供桌也刷洗干净搬进陵殿的库房。
  桌子撤了,陵户们把自家搬来的长板凳规整规整,准备散场了。
  “大嫂,弟妹,小毛玩累要睡了,我先带他回去。”香杏抱着孩子来打招呼。
  “行,我们待会儿也回去的。”姜红玉说。
  “香杏,明早早点过来,可别耽误了下粉条。”胡二嫂嘱咐。
  “忘不了,不会耽误的。”香杏抬脚离开,走时交代:“月哥,咱家带来的碗盆和板凳你别拿错了啊。”
  邬常安跟他姐夫站在一起,闻言,他瞥陵长大人一眼,她是不是该喊他安哥?
  “走了,还有一堆番薯没磨,今儿不歇了,把它们磨完。”负责磨番薯的男人吆喝一声。
  余下的人见状,砍柴的人继续上山砍柴,砍竹子的继续去砍竹子,大点的孩子又兴冲冲地要驱鸟,其他人把公粮仓里没晒干的番薯淀粉再端出来。
  祭祀的余韵还没散,陵户们又忙起来了。
  日子一日一日地过,番薯磨完了,湿淋淋的粉条晾在了春风里,陶椿家和邬二叔家之间,新起的大棚支起了框架,在叮叮当当声里,新的石碾子凿成形了。
  盖房的人停了半天,二十余人合力,抬起捆
  绑严实的石盘运到演武场上,新的石碾子跟旧石碾一左一右立在大灶两侧。
  石碾子抬走了,手上的事少了一桩,邬家兄弟俩在陶椿的催促下又带人进山,把大半个月前放倒的树扛回来,这棵大槐树劈掉树冠砍去枝桠后,余下的只有二人半高,但树围二人合抱还抱不拢,抬着下山的时候很是压人。最后邬常安下山一趟,拿来绳索缠在树上,前拉后推在地上拖着走。一路把树拖下去,地上也烙下一条蜿蜒的小路。
  大槐树拖进邬家,邬常顺安排李家五口人循着拖出来的印子进山捡柴,把路上撞断的小树和槐树的树枝捡回来。
  李老头和李婆子一路骂骂咧咧,骂完邬家人又骂胡家人,老两口气得半死,但也寻不到脱身的法子,到了后来连自己的女儿都恨上了。
  “要不是你出这个歪主意,我们会像个犯人一样天天在山里爬来爬去?你去找你婆婆,她不是说不叫家文跟你过了?你去跟她说,放我们回家,你就跟家文和离。”李婆子撺掇道,“她那儿子又不能生,她当是个宝贝?你踹了他,过了一年半载,再在陵里找一个 。不行就再找个姓胡的,生个姓胡的孩子,以后你儿子当陵长。”
  “听你娘的,家文不能生,你跟他没孩子,还过下去做啥?”李老头对女儿再嫁个姓胡的很是心动,他鼓动说:“你当年要嫁给他不就是看中他会是下一个陵长?他没指望了,你别跟他了,以你的本事,再嫁个姓胡的不难。”
  李玉梅也动摇了,她沉思道:“你们叫我想一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