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胡家全点三个族兄弟,一人扛只羊离开,孩子们吆喝着跟去看热闹。
  余下的人该干啥还干啥,挑水的、倒土的、和泥的,说笑着忙成一团。
  陶椿凑邬常安耳边嘀咕几声,他点点头起身离开。
  一盏茶后,邬常安拎着四节羊小肠过来,问:“是这个吧?这个长度可以吗?”
  陶椿点点头,她拎着铜壶倒出里面的东西,一条沾满草灰的羊小肠倒出来,她捏起来递给他,说:“天热,这东西容易坏,你抓紧把上面的肥油刮下来,再用草灰和皂角多搓一搓,末了埋草灰里埋一夜。对了,可别搓破了啊。”
  邬常安“噢”一声,他迟疑了片刻,去灶房拌一钵草灰水,直接坐陶椿旁边刮肠油,让她盯着,免得他不小心给弄坏了。
  “炖羊肉费时间,天不黑吃不上嘴,我煮了半缸苞谷面粥,你们先喝一碗垫垫肚子。”姜红玉出来喊。
  “大嫂,我走不动了,求你给我端一碗。”陶椿嘻笑着说好话。
  “忘不了你,已经盛好了,不烫了给你端出来。”姜红玉走出来,免得进进出出的人绊着她。
  陈青榆他们纷纷起身走过来,从筐里拿碗进屋盛饭。邬小婶嫌他们身上的羊骚味和汗味熏人,捂着鼻子跑出来。
  “我去挖半筐婆婆丁,晚上拌着吃,免得明早睡醒都上火了。”邬小婶提起空竹筐,
  她朝看宰羊的孩子们吆喝一声,带着这些小帮手去断头峰上挖婆婆丁,山谷里的婆婆丁已经被一百来张嘴吃完了。
  姜红玉等灶房空下来,她进去端出两碗金黄色的苞谷粥,苞谷粥煮得稠,放得久了,最上面凝出一层粥皮。
  邬常安还在忙,手上不得闲,陶椿吃完自己的一碗,再端一碗让他就着她的手吃。
  肚里有食了,饿得心慌慌的感觉褪去,陶椿又歇一会儿,她打起精神去看和泥制陶的人。
  挖了六天半的土,拢共有二千五百多筐,筛完后估计还有二千筐左右,堆在油坊门前的空地上堆了三十余堆的土堆,个个比人高,夜里看着忒吓人,像坟包,尤其是还挨着老陶匠的阴宅,更吓人。故而胡二嫂在其他人的催促下,没等陶椿的吩咐,赶忙决定把土和成泥,打算先做一批陶器出来。
  陶椿转一圈,她找到李渠,说:“你明天安排几个人送五只羊回去,分给留在陵里的人吃。”
  李渠“哎”一声,他欲言又止地看着陶椿,见她要走,他不再犹豫,小声打听道:“陶陵长,你打算怎么惩治李大李二?昨晚的事邬管事都跟我说了。”
  陶椿摆摆手,什么都没说。
  李渠又“哎”一声,见其他人看过来,他点五个人,其中就有李大李二,安排说:“你们五个明早吃了饭回去一趟,送五只羊回去,交给年婶子,让她分给陵里的人。”
  李大李二不肯干,好不容易巡完山,又去野猴岭抓羊,累死累活扛羊回来,还没喘过气,又安排他们翻山送羊回去,鞋底子都要磨烂了。他们刚想反抗,余光瞥见一个人影,兄弟俩像王八一样缩起脖子不敢吭声。
  陶椿又退回来,补充说:“把羊宰了再扛回去,羊肠留下。”
  李渠见她瞥都不瞥李大李二兄弟俩,走得干脆利索,他一时摸不透她的想法,莫不是真就不计较了?不不不,她可是不吃亏的人,哪会放过有心害她的。
  李渠收回目光,一转眼看见阿胜魂不守舍地盯着陶陵长的背影,他背着手靠近,一探身隔断这贼小子的目光,说:“你明天也跟着回陵,给大伙儿跑跑腿,去问问谁家要捎带东西的。”
  他们李家这是中啥诅咒了不成?痴的痴,蠢的蠢,毒的毒,一窝子不着调的。看来是不累,还有心思想七想八,那就多在山里奔走几趟吧。
  天光黯淡下来,雾气也落了下来,热腾腾的羊肉香气被凝聚的雾气罩在山谷里,山谷好似化成一口大锅,随着夜色浓稠,锅里的香味也愈发浓郁。
  胡家全带人拆几扇门板,摞在长凳上摆在厨房外面,还挖坑生几堆火,将厨房外的空地照得通亮。
  “来两个人,抬肉盆。”胡二嫂喊,用铁锅炖的羊肉能出锅了。
  孩子们比大人跑得快,呼呼啦啦跑去一大群,跑摔的吱都不吱一声,利索地又爬起来。
  “你们能抬啊?瞎凑啥热闹。走开走开,忒绊脚。”大堂哥嫌弃地赶人。
  “还是孩子们先吃,你们别堵那儿,都到这儿来,拿碗拿筷子准备吃肉。”陶椿喊,她回头嘱咐李渠:“你跟明天回陵的人交代一声,来的时候多带些灯笼,最好挨家挨户转一圈,把他们落灰的灯笼都带来照明,免得摸黑吃饭磕绊到孩子。”
  李渠应一声,转头把这活儿交给阿胜。
  四盆羊肉端上桌,胡二嫂和雪娘掌勺,给三四十个孩子各舀两勺羊肉,赶忙把他们打发了。
  孩子们都吃上了,大厨房里炖的羊肉也出锅了,一缸炖羊肉,两釜辣炒羊杂。邬小婶留半缸羊肉汤,余下的都盛起来让人端出去。
  “弟妹,你的。”姜红玉站在灶门口扬一下手,说:“你的菜在这儿,不用去跟他们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