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他是三个孩子的什么人?”陶椿问。
“是孩子的堂伯,他说两个小的太小了,一个三岁,一个一岁半,需要有爹娘寸步不离地照顾,不然一不小心就夭折了。如果是孩子大一点,每顿给几碗饭吃也能养大,就是太小了,还不懂事,不舒服也不晓得说,他不敢接手。”
陶椿点头,“我得空跟胡二嫂说一下,对了,几个男孩几个女孩?”
“一儿两女,最大的是个小子。”
“陶陵长,等稻子收了我们就来换陶器。”安王陵的陵户说,“番薯和花生收起来了,我们再来换粉条和油。”
“不一定要用粮食,也能拿钱买,待会儿我把陶器的价钱告诉你们。对了,你们记得早点过来,我们月底就要回去,你赶在我们回去之前过来,我们陵的人还能帮你们把陶器挑出山谷。”陶椿说。
其他人闻言纷纷记下。
于是第二天吃过羊杂粉条汤,外陵六十七个陵户就迫不及待地离开了。
陶椿安排陈青榆带人送他们回陵,之后就跟余下的人宣布:不管陶器烧没烧够,月底就回陵。
有了盼头,剩下的日子都是有数的,过一天离回家的日子近一天。
在外陵六十七个陵户离开的第四天中午,杜月和陈平领来三个后妃陵的陵户。
山谷里狗吠声一响,陈青榆熟练地带人追着狗群往山上跑,一柱香后把四十八个人领下来。
“陶陵长,好久不见啊。我们陵里的桃子和葡萄熟了,我们给你们送几筐过来。”后妃陵的陵户说。
陶椿想起辜陵长待她的态度,想到后妃陵的处境,她热情地说:“巧了不是,我们烧陶快把人烤蔫巴了,正想吃点水灵的瓜果,你们就送来了。”
后妃陵的陵户挑一串青葡萄递给她,说:“快尝尝,甜的很。我们今年特意安排人守果树,葡萄和桃子被鸟偷吃的少,品相也不差。”
陶椿接过,她示意陈青榆带人把果筐接走,她引人往厨房附近走,说:“我们从你们那儿移栽过来的果树疏于打理,估计都被鸟雀糟蹋了。”
“可不是,你们这儿鸟雀太多了,有孩子过去守着也不中用。”
孩子们拿到甜滋滋的葡萄和红彤彤的桃子,一个个高兴得连蹦带跳的,对待后妃陵的陵户跟对待亲戚一样,一个个搬来木桩子让他们坐。
坐下又客套地说几句话,后妃陵的陵户掏出一张纸递出去,说:“这是一个叫于春仙的陵户托人捎给我们的,陶器能用银子买可是真的?”见陶椿点头,他继续说:“我们带了银子来,这趟是过来买陶器的。”
陶椿招来花大嫂,也让后妃陵派个人随她去说话。
“这是我们陵的花管事,她负责跟陶器相关的事宜,你跟她说你们要买多少陶器,让她带人陪你们取。”陶椿跟后妃陵的陵户介绍,话落又扭头说:“晚上留下吃饭吧,我们这儿还养着几只羊,晚上宰两头,我们炖羊肉吃。”
“夏天吃羊肉多上火啊,我们不敢吃。晚上也不留
这儿,待会儿把陶器装上,我们就走。夜里在你们陵里歇一夜,明早动身,当晚就到家了。”后妃陵的陵户拒绝,开春换粉条的时候已经占了公主陵的便宜,这次说啥都不能再腆着脸留下好吃好喝。
“我去厨房看看饭菜,既然你们不留下,那就早点吃饭早点走,免得走夜路。”陶椿说。
邬小婶又煮一缸鸡蛋韭菜粉条汤,最初她接手厨房的事,心想到最后粉条肯定吃不完,然而这一两个月,山谷里接连来客,每次人数还不少,眼下看来可能还不够吃。
后妃陵的四十六个人在山谷里吃顿饭,饭后就抬着四十个带水管的陶缸、一百三十个罐子、三百个碗、二百四十个陶网、陶盘和一百二十个火炉、以及五十个带盛器的酒壶离开了。
“杜月交代了,买陶器的银子交给年婶子了,一共三百四十二两,他们来之前已经算好要买多少陶器、需要多少银子。”花大嫂跟陶椿说。
陶椿点头,她交代说:“你这儿也记个账,记个日子,哪个陵来买的,买了多少陶器,收了多少银子,一一记清楚,年底的时候归在一起张贴在告示牌上。”
花大嫂点头。
送走后妃陵的陵户,隔天又有贤王陵的陵户过来,贤王陵一个陵五十二户陵户,买陶器就花了七百两。其中最贵的带水管和水凳的澡缸五两一个,他们一下子就买走六十八个,带盛器的酒壶二两一个,他们买走一百二十四个。。
贤王陵的陵户离开后,花大嫂感叹说:“这么一看,后妃陵的日子的确是不好过,不仅粮不够吃,余银也不多,买陶器也是捡便宜的买。”
胡二嫂点头。
有了进账,公主陵的陵户制陶更来劲,加之能熟练地操控转轴,制陶缸的速度快了许多,七个转轴白天黑夜不得闲,一天就能凑够一窑的陶缸。
山上的陶窑也是日夜不停火,一窑陶器搬出来,另一窑陶器又补上。
其间轮到平安队和虎狼队换防,念着虎狼队的人已经是制陶缸的熟手,为了不耽误制陶的进度,平安队回陵歇一天,接着又替虎狼队继续巡山。
在大伙儿的通力协作下,半个月下来,一共烧制出三百二十八个带水管的水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