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陵里正是热闹的时候,这次开集比上次的集市人多,除了各个陵带队卖集体货物的,还有不少零散的陵户跟过来卖自家的东西。故而没人留在家里,陶家的老两口和姜家的老两口都跟着出来了。
  来赶集的人是卖家也是买家,从演武场通往作坊的路上密密麻麻全是人,喊价的、问价的都扯着嗓子喊,人一闯进去像是掉进沸水锅里。
  最受欢迎的摊子是后妃陵的干果摊,陶椿尝过后妃陵陵户卖的柿饼,柿饼晒得极好,甜滋滋的,一点都不涩,而且柿子肉很饱满但不稀,嚼着很有韧劲,比她去年过年在香杏家吃的柿饼好吃多了,只能说照着秘方做出来的柿饼就是不一样。
  柿饼、麦芽糖和焦糖大枣卖得都不贵,又是孩子和女人爱吃的零嘴,走过路过的人几乎全都要称几斤,生意火爆得陶椿挤不进去,她只能换个地方。
  人头最多的地方在剁番薯的大棚外,粉条作坊没停工,磨番薯浆晒粉自然也不能耽误,不急着摆摊或是不急着买东西的陵户都凑在这里,看安庆公主陵的陵户一道道滤浆。
  陶椿挤进去听一耳朵,似乎人人都在讨论回去了也要这样磨浆晒粉,试着自己做粉条。
  “呦!陶陵长!”发现陶椿的妇人吓了一跳,发觉陶椿听见她的话,她忙尴尬地解释:“我说着玩的,我不做粉条。”
  陶椿不信,她笑笑,问:“你是定远侯陵的?认识我?我瞧你眼生,头一次来我们陵吧?”
  “我俩还是拐着弯的亲戚,我是冬仙她二嫂的表姐,你嫂子见我还要喊一声姐。”
  陶椿也喊一声姐,“我再去旁处转转,姐你多看看。”
  随着陶椿离开,窃窃私语的人群又火爆地议论开。
  狗吠声又起,又来客人了。
  陶椿站在公粮仓外看一会儿,她转身开门进去,里面的番薯快要堆到房顶上了。
  “陶陵长,好多番薯啊!还有十一个陵没来!等明天全到齐了,番薯要把公粮仓撑裂!我们要累死了!”过来挑番薯的男人亢奋地说,嘴上说要累死了,脸上可兴奋了。
  “热闹吧?”陶椿笑着问。
  “我觉得长安城的集市都没我们这儿热闹哈哈哈。”男人扒两筐番薯,他挑着担子大步离开,不忘说:“人再多点就好了,再热闹我也不嫌弃。”
  其他人如是,安庆公主陵的陵户恨不得个个胸前挂牌子,向人展示他们是安庆公主陵的人。走在人群中,感受到注目的目光,他们昂首挺胸,脸上可有光了,不过最得意的是陵里的管事们。
  胡家全绷着脸守在作坊外,外陵的人一个个艳羡又忌惮地站在周围看着他,窃窃私语地猜测关着门的作坊里面是如何做粉条的,这时如果有本陵的陵户路过喊一声胡管事,议论声立马变成:他是作坊的管事人?粉条是他带人做出来的?
  这一刻,他觉得他比他老爹还威风。
  陈雪、陈青榆以及李渠带着巡逻队四处奔跑着迎客,他们身上聚着无数的目光,他们面上含笑大声说话,在一连声的询问中一一解答对方的疑问,在一声声劳烦和感谢声中,他们如淋在春雨中的麦苗,畅快极了。
  陶椿拿三十七张羊皮跟万录事换到三百七十斤棉絮,她就近把三四百斤棉絮送到年婶子家,进门听到山陵使的声音,难怪她到处
  寻他寻不到。
  年婶子发现陶椿,她走出来问:“刚从山里出来?”
  “晌午那会儿出来的,杜星已经带人进山了。”陶椿走到门口,问:“大人,我跟你打听个人,春仙这趟有没有过来?我想托他回去的时候捎上我爹娘。”
  “他没来,他现在是定远侯陵的陵长,正忙着召集人盖作坊。”山陵使说。
  事情回到三天前,山陵使发现定远侯陵的豆干作坊连个地基都没有,他恨不得一巴掌拍死杜昆这个蠹虫。一个老不死的狗东西,挨了训不乖乖照做还敢厚颜无耻地狡辩,狡辩没有多余的石碾子,也调制不出卤水,屁话说一箩筐,末了厚着脸皮要跟他借春仙一用。既然如此他就换掉他,一个不会解决问题的陵长要来有何用,既然担不起责任就滚蛋。也不用那后患无穷的投票选举,山陵使直接当面撸掉杜昆,换春仙当陵长。
  在来到安庆公主陵,看各个陵在陵长的督促下提前挖番薯换粉条时,山陵使心底最后一丝不确定也消失了。
  第220章 雨天留客 极富责任心的管事们
  “梆梆梆”的撞击声从大开的木门里传出来,三山包围的山谷里,回声不止。忽而,撞击声慢了两瞬,杜星光着膀子从榨油坊里走出来。
  “这么快天就要黑了?”杜星抡着悬石砸木楔累得脑子发晕眼发花,看天上不见霞光,他晕乎乎地问:“我在里面待了多久?我记得我进去的时候太阳还没落山。我也就推着悬石撞了二百来下,一个时辰就过去了?”
  “是变天了,我都没发觉日头是啥时候没得的,一直到现在还没露头。”杜月正在推石碾子磨熟花生,他在外面吹着山风,也累出一身汗。他停下手上的动作,拿脱下来的外褂擦擦胸膛上淌下来的汗,再往天上看,发现正上空的云层发暗,看着像是乌云堆积。
  “终于要下雨了,好事。”杜星高兴,“最好多下几天,下雨留客,把来赶集的陵户都留下来,多给我们留点榨油的时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