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李东闻言,忙插话说:“我们帝陵要买五十八个澡缸,不对,一百一十六个好了,每户要盖两个澡堂,男女各一个。”
  花管事拿炭条在手上写上两行字,说:“可以,我记下了,澡缸烧好会通知你们。”
  了却一件事,李东重返支锅炸油糕的地方。
  演武场外,火炉、铁锅、油坛子、面缸,面盆都摆好了,油锅烧热,面剂子丢下锅,花生油的香味也随风飘出去了。
  滞留在公主陵的陵户纷纷走出门,循着香味而来。
  “一两银子十斤油糕。”小核桃看一大群人涌过来,她兴奋地高声吆喝。
  “小孩,花生油咋换?你晓得吗?”一个妇人问。
  “两斤米面换一斤花生油。”小核桃忙回答。
  “只能用米面换?”
  “是的,只能用米面,还是脱壳的噢。”小核桃强调。
  “陶陵长,你们陵里的澡缸还有吗?”另有人问。
  “去找花管事。”陶椿忙里偷闲随手一指,“快去快去,晚了要排到后年了。”
  “想换花生油去找、也去找花管事,找她登记。”陶椿又说,“先登记的下一个集市能带着米面来领,登记晚的只能下下个集市。去登记一下,免得榨的油不够卖,你们再跑空了。”
  “鼠皮披风还有卖吗?”后来的人问。
  “等明年。”陶椿说。
  “也要登记吗?”
  陶椿想了想,澡缸、花生油都能集体采购,鼠皮披风是零散地买,这个登记的话,炭头都要写秃,她忙说:“这个不登记,买不买得到全凭缘分。”
  第222章 贼邻居 野猴来扰
  被连绵秋雨打断的集市,在雨后天晴时又开集,露天集市持续了两天,大伙儿手上的货卖出去了,才带着换到手的东西赶着牛群离开安庆公主陵。
  外陵的陵户陆陆续续都走了,安庆公主陵才开始忙着赶牛犁地,为种菜籽做准备。
  “剁番薯磨浆的活儿暂停几天,下雨那几天磨的粉够我们用好几天了。留四五个人在这儿负责晒粉,余下的人都去地里干活儿。”胡家全领了他娘的吩咐前来做安排,“麦子才收不久又要种菜籽,地里肥力不够,养牲口的山上积的有粪肥,各家各户多派几个人上去挑粪肥肥地。家里人口多的,把菜籽种上了就去割稻子,河滩里的两三亩稻子还没割,这场雨后也该割了。天冷了,稻穗即使不饱满也不会再长,还留在那儿都便宜鸟雀了。”
  剁番薯磨浆的陵户们闻言,纷纷听从安排,众人行动起来,把大棚里摆放的桌椅板凳和菜板、砍刀、陶盆一一擦拭干净再摆放整齐,才陆陆续续离开。
  半个时辰后,男人们扛着铁犁汇集在陵殿外的青石路上,妇人们挑着担子背着背篓掂着木锹紧随其后。
  牛群下山,随即被扛犁的陵户们牵走,妇人们随着赶牛下山的胡青峰再上山挑粪。
  陵里的热闹一下子消失了。
  然而不过小半天,待山间水雾在太阳的光芒下蒸发殆尽,从林间席卷下来的山风带上暖意,陈雪带着自己的儿女在陵里转一圈,将陵里能走会跑的孩子都领出来,孩童们稚声稚气的说话声又让陵殿附近热闹起来。
  雨后第三天,半干不湿的泥土不粘脚了,正是捶打的好时候。往日平坦的演武场在雨后经过数百人踩踏,大小不一的脚印一个摞一个,变得坑洼不平,不捶平整不说老陵长的轮椅在上面难行,就是过来练武射箭的人也容易崴脚,更不方便日后摆摊开集市。故而陈雪早早就打算着等天晴了带孩子们来捶打地面。
  杜星杜月兄弟俩在此起彼伏的捶打声中走下山,兄弟俩在山里穿行半天,身上的衣裳被露水浸透了,二人狼狈至极。
  年婶子家的老狗吠叫一声,演武场上的孩子唰的一下齐齐抬头看过去。
  “爹!小叔!”小鹰蹦起来,她扔下砌墙用的木铲跑过去,边跑边问:“爹,我娘呢?我娘回来了吗?”
  “没有,你们这是在做啥?散集了啊?外陵的人都走了?陶陵长呢?她在不在这儿?”杜星一开口一连串的问题。
  “小核桃。”小鹰回头大喊一声,“你婶婶呢?”
  “在地里炸耗子洞。”
  小鹰扭头传话:“陶陵长去炸耗子洞了。”
  杜星看看天,想着快晌午了,他过一会儿直接去邬家找人,就不去地里了。
  陈雪过来,问:“找陶陵长有啥事?”
  “找她拿个主意,野猴岭的猴群跑过来了。”杜星皱眉,他恨恨地说:“这群野猴不治不行了,它们跑到山谷附近的山上,昨天夜里偷溜下山,估计是想偷油坊里的花生。要不是有狗示警,还有烧陶的十三个人也在,我们昨晚还赶不走它们。”
  “榨花生油的香味太浓,猴子估计是闻到味了。”杜月跟着补充,“我跟我哥商量的是让虎狼队和平安队都过去住几天,宰几只猴子,杀杀猴群的威风。”
  陈雪在这事上拿不出主意,于是便说:“那你们去问问陶陵长。今早外陵的陵户才离开,虎狼队和平安队都还在陵里,这会儿都在地里犁地,陶陵长要是赞成赶杀猴群,你们过了晌就进山。”
  “今早外陵的陵户才离开?要是晚一天就好了。”杜月说,“我还惦记着从外陵买些厉害的猫放山谷里逮耗子,油坊里又炒花生又榨油,太招耗子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