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双手使劲的晃荡,叶晓媚时不时扶一扶胸前跟着晃荡的两团。
  没多久,清洗完毕,叶晓媚这才看清筐子里活蹦乱跳的泥鳅,黄鳝也有不少,她颠了颠,至少有四十多斤。
  看看天边刚展开的鱼肚白,渐渐把启明星的光芒覆盖,叶晓媚赶紧返回鱼塘,把割好的续骨草盖在泥鳅上。
  回到家,家里只有赵梅。
  王敏芝带着叶晓琳早早的去县上买菜去了,李翠花肯定去打牌了。
  “小媚,现在地里也不用除草,你天没亮就跑了,干嘛去了?”赵梅抱着针线活一边缝一边往院子里走。
  叶晓媚正嘎吱嘎吱压水,先把续骨草洗洗收起来,晚上拿出来。
  “妈,你看这是啥?”叶晓媚乐得合不拢嘴,神秘兮兮的指了指背篓。
  “呀!”赵梅慌忙把针线和顶针放下,扒拉着背篓往里看:“哪儿来的?这玩意可值钱了。”
  “抓的。”叶晓媚神秘兮兮的说着:“娘,咱们得自己想法子赚点钱,不能总靠别人,这次我出嫁,爸不是说八月五回来吗?到时候他工钱不还是交给奶。”
  赵梅听闻这话缓缓低下头,这是她最大的痛处,但是痛处的来源是她生不出儿子。
  “那……小媚你这打算。”
  “趁着现在天还早,我去县上卖了换点钱。”叶晓媚说着,先喂了兔子,随后把黄鳝和泥鳅分开,背篓里叠放两个洗脸盆,一个装泥鳅一个装黄鳝。
  赵梅看着那小身板背起竹篓的背影,心不是一般的酸,因为她,两个女儿都变成了软性子,哪怕她当年有点脾气,也不至于这样:
  “小媚,我和你一起去。”
  叶晓媚有些诧异:“妈,不是说今儿中午晓琳姐的对象得来家里吗?万一不好卖我们回来晚了,你岂不是不能做饭了?”
  没做饭就得挨骂,叶晓媚想的是这个,不过眼下也只能先将就着过日子。
  “那就不吃。”赵梅掸了掸衣裳,也算是说了一会硬气话,转身锁上门:
  “我去李大嘴家借个自行车,你那篓子太重了,走到县里不还得累死。”
  抵达县里的时候,刚好不到九点,不过对于一天只有上午有集市的状况来说,这么个时间已经是很晚了,路边的摊位都被占得满满的。
  想找个有大树遮阴的“风水宝地”那更是不可能了,叶晓媚热的脸色通红,汗水一个劲的往领口里流。
  赵梅茫然了,方才信誓旦旦的说支持女儿赚钱的气势荡然无存了:
  “小媚,这可咋办?再耗下去,这泥鳅就得干死了。”
  叶晓媚也懵了,本以为抓到泥鳅就等于有了钱,可她长这么大也是头一次做生意。
  第26章 县医院门口都是“贵客”
  叶晓媚拧着眉头,看看筐子里的泥鳅,本来装了点水的,但是山路崎岖随着颠簸漏出去不少水。
  着实是再等下去就得死。
  “妈,要不我们去县医院门口?”叶晓媚说着背起竹篓:“走,就去那。”
  赵梅也没做过生意,人身自由被家庭锁的死死地,只能推着自行车在拥挤的人群中跟上女儿。
  果然,县医院门外人流不那么稠密,门口还有一颗大柳树,叶晓媚就在这蹲下了。
  许有想买点泥鳅黄鳝给病人补身子的家属呢?
  叶晓媚其实也是存了些侥幸心理,如果真卖不出去,大不了回家自己吃了,只是下次她得吸取教训早点来占个摊位。
  其实吧,叶晓媚心里知道,早上就是割续骨草耽误了那么点时间。
  医院门内来往人员络绎不绝,有的是来探病的,一看手里拎着的罐头就知道。
  也有一些来家属陪着来问诊的。
  叶晓媚足足等了半小时,连个上来问价格的都没有,得亏她还借了李大婶家里的秤。
  “小媚啊,这咋也没有人来买?”赵梅脱下草帽一个劲的给自己扇风。
  “妈,我……”叶晓媚有点尴尬:“我看人家做生意得吆喝,你吆喝还是我吆喝?”
  这话太明显了,叶晓媚根本不好意思吆喝。
  赵梅也没做过生意,张张嘴低下头道:“你妈我……我也不会吆喝。”
  看着人家吆喝的水生火热,拉客人那叫一个利索,叶晓媚清了清嗓子,硬是攒了一口仙气:
  “泥鳅喽,三块钱一斤,黄鳝喽……能补血生津,养生的好东西喽,野生的喽……泥鳅喽。”
  赵梅侧目看了一眼女儿,心里暗自翘起大拇指。
  “你这泥鳅是三块钱一斤,那黄鳝呢?我瞧着你这黄鳝挺大个。”
  果真,来了一位大爷。
  赵梅心喜,赶忙出点力:“这位大哥,这黄鳝就贵点,五块钱一斤,您看您要多少?”
  “都要了吧。”
  大爷此话一出,从口袋里就要掏钱。
  叶晓媚认识他,只是刚刚才记起这人是谁。
  就是梅花村外大柳树下卖瓜的那个大爷,对,张长江的父亲。
  赵梅上杆子称了一下,总共是六斤半,抹去零头收了三十:“大哥您拿好。”
  张家父亲也没搭腔,脸拉的倒是挺长的,拎着一塑料袋泥鳅进了县医大院。
  “小媚,三十块钱,这能换不少东西了。”赵梅眼里有光,把三十块钱递给小媚。
  “妈你收着,回头给小丫买个铅笔盒,在给她买点铅笔本子什么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