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这也是太祖皇帝防止叛乱的一条策略。朝中武将不多,南衙禁军是各地统军府轮流抽调军马入京值守,对京中武将忠诚度不高,待的时间也不够他们与朝中其他官员相熟,不容易被策反。北衙禁军是跟着太祖打天下留下来的近卫兵后代,早年堪比皇帝死士的存在,忠诚且善战。但随着时日越久,早成了一群不学无术的混子聚集地。
阉党和郑党之争,在朝中看来,就是文官狗咬狗,与他们无关。
顾万崇在军中很得人心,之前常年在外南征北战好几年,有着极高的声望,直到三年前被棠溪追拥护,这才走进文官视野之中。
“五殿下有何高见?”张东勤和善地笑笑。
“争辩了这么多,其实本王只好奇一件事,张大人和其余诸位大人根据甚证据来判定,督主是有罪的。”顾万崇彬彬有礼道,他的嗓音低沉磁和,带着一种独特的男人韵味。
骂了这么多废话,终于有人问出实质性的话来了。裴厌辞叹了口气,有时候这些衣冠楚楚的大臣,就和在菜市口嚼人舌根骂街的泼妇差不多。
言辞犀利厉害,细听之下,实质性伤害是一点没有。
武将就不会整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裴厌辞微微一笑,走到他对面,“殿下,臣手里有证据。”
顾万崇面色僵了僵,烙印在灵魂深处的恐惧感开始袭来。
不,他是武将,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击碎扑面而来的死亡威胁。
“你有何证据?”他很快镇定了下来。
表面上看是这样。
“六年前,工部郎中邵博仍是七品外放官员,并无任何出彩履历。不知为何,在当年吏部考核中拿到了一等,之后的谕令中也有他升为工部郎中的任职——按照正常流程,外放官员任京官,前三年只能同迁。
“这六年来,工部水部司每年从户部拿款五万两,少是少了点,但五年来水部司开凿了吴州河渠,算下来工费至少需要三十万两,不算别的,就说户部拨款都用在了这条河渠上,难道郎中大人还自己倒贴五万两银子了吗?就凭他之前七品的职位,那五万两银子从何而来?”
“哈?”顾万崇和阉党只见过贪国库银子的,没见过自己贴钱给朝廷修河渠的。
第108章 打赌
“这五万两银子, 还不是搜刮民脂民膏,从百姓身上拿的!甚至拿着这个钱,去贿赂棠溪追, 以得到如今的官位!”裴厌辞义正词严地指责道, “这不算卖官鬻爵,那还有甚算?”
“这不可能。”顾万崇肯定道, “你不能拿着已有的证据去推断未知的东西, 那五万两银子从何而来, 可以让父皇下令去追踪。而且, 户部每年收了那么多税, 为何只给朝廷如此重要的一个衙门五万两, 这件事情户部尚书难道不该给个说法吗?”
“如果殿下对此存疑, 可以下去之后慢慢找证据, 若户部尚书若有做的不对的地方, 大可以下次在御前告发他。”裴厌辞旋身朝正上方的人行了个礼,及时打断了顾万崇在户部的事情上揪住不放, 大做文章, “陛下,还有一件事, 可以证明扼鹭监督主与中书门下勾结。”
“说。”
“四年前, 刑部尚书伍大人突然无缘无故被崔相弹劾, 过了不到三日,伍大人才从扼鹭监中放出来,之后刑部上的事情, 崔相突然就能插上话了,其中门道,足以表明扼鹭监督主滥用职权, 威胁恐吓当朝重臣,再借机为己所用。”
崔涯看到皇帝在一页一页地翻阅扎子,心里七上八下,当即开口道:“那会儿你还未入朝,不过是受了郑家的话在这添油加醋地胡诌!”
“这和门下省并无关系。”顾万崇沉声道,“刚刚你说一码事归一码事,你现在又在做甚!”
“当然有关,刑部尚书为扼鹭监马首是瞻,断案判案常有不公之处,不做纠正之责,反倒助纣为虐。那些不听从扼鹭监督主号令的臣子以各种名目被关进死牢,本该在陛下这里还能得一线生机,但因为两省也被扼鹭监收买,手拿陛下之谕令,实握阉人之屠刀,彻底断绝了那些忠臣的命!”
“陛下,”裴厌辞再次弯腰行礼,“臣与大寺卿翻阅卷宗,查过近十年来,共有一百五十八桩牵涉朝中臣子的案卷存疑,却被草草判结,臣恳请大寺和刑部重开案宗,重新审。”
大殿之内响起了轻微的躁动声。
顾万崇和崔涯脸色有些难看。
特别是顾万崇,阴郁的眸子里闪着的是惊愕的目光。
裴厌辞不是棠溪追的人吗?怎么一副要置他于死地的样子?两人之间仿佛有杀父辱母之仇一般,那眼神,他看着都发怵。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有些晕,以至于思路跟不上,卡顿在了原地。等他反应过来时,已经过了好几息,所有人都以为他被裴厌辞说得哑口无言,难以招架。
事实也的确如此。
一场难堪的耻辱。
就和败仗受降一样,还要他当众对敌方将领下跪。
那个将领就是裴厌辞,还有他身后的顾九倾。
顾九倾玩味地欣赏着他,还有阉党那些人的表情,露出一丝轻蔑的讥嘲。
“此事牵连有点广。”皇帝疲惫地揉揉眉心,方才入朝时的神采奕奕在他身上以奇快的速度流失,身子比上次朝会更加沉重,感觉心口有些透不过气来。
“是啊,陛下,好些都已经年代久远,无从查起,”若是从前,皇帝肯定要查,宁可错杀也不放过,崔涯见他有松口的意思,连忙插话道,“裴祭酒在这牝鸡司晨,胡搅蛮缠,就是想白白损耗朝中各大衙署的精力,到头来就是白忙活,不知他安的是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