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市井生活日常> 市井生活日常 第25节

市井生活日常 第25节

  赵婉芝嫁进来有几年了,生了一儿一女,大爷还有一个庶子一个庶女,年纪还小。
  长子已经十四岁了,嘴甜没用了,是该钻研功课。
  赵婉芝最庆幸的是三房孩子还小,启蒙也得三五年后了,二房的闺女养得娇,什么都不会,相比之下她的女儿娴静,儿子纵然有些纨绔捣蛋,可比起来还是好的。
  女儿也该启蒙了,多在侯爷面前露露脸才是。
  *
  陆云蓁不缺东西,这些直接让锦月收进库房了。
  陈娘子既已送走,这事儿也和夫人说了,在陆云蓁这儿就算翻篇了,她都没和楚庚元多说什么,只说陈娘子办事不周,给打发了。
  楚庚元听完也不意外,说道:“奶娘再寻就是,现在就剩一个奶娘,多给些赏钱,也能尽心些。”
  陆云蓁点点头,“这个我心里有数,今儿是想和你商量另外一件事,今日发现陈娘子办事不周还多亏了许娘子的女儿,她才七岁,说话有理有据的,也不会害怕慌神,这样的孩子总市井也是耽误。”
  楚庚元道:“你是想……”
  第二十三章 应允读书
  陆云蓁道:“大房的女儿马上就要启蒙了,我想着让许娘子的女儿也去学堂读书,读书可以明理,女儿家多念些书是好事。最主要的是我瞧着她聪慧,夫君可知,她只听过她兄长念书,就能记下来几句。”
  说起崔如英时,陆云蓁眼中多了几分柔和,今日之事没有崔如英,她发现不了的。
  万一日后真害了璋哥儿,为时晚矣。
  楚庚元想了想,说道:“也无不可,她若愿意去读书,也是一桩好事,此事就由着你的心意吧。”
  陆云蓁刚生下孩子,只是让身边的人读个书,钱夫人不会不允。
  陆云蓁道:“多谢夫君。”
  夫妻俩双手交握,有了孩子,两人之间也更亲近了。
  长房姑娘生辰在四月份,得过了生辰再启蒙,还有些时日呢,陆云蓁不急,总之答应了崔如英的事她会做到。
  白日里发生的事说了,心一松下,肚子也饿了,陆云蓁道:“行了,用晚饭吧,等着你呢。”
  有了孩子后,楚庚元回来总会早些,陆云蓁都是等着他用晚饭。
  本来也想先尝尝,要知道她早就想吃了,可大房又来人,又差人去正院说话,也就耽搁了。
  楚庚元道:“我也饿了。”
  丫鬟下去传饭,很快,楚庚元就看见丫鬟们端上来几碟包子,还有两碗汤,一看竟是汤粉,闻着酸辣扑鼻。
  除此之外还有小菜酱菜几样,配以粥食蒸点,怕的是楚庚元吃不惯这些。
  陆云蓁道:“这是崔家的包子,你尝尝,跟上回的不一样。”
  她瞧了瞧,小巧的煎包摆在长型的青瓷碟子里,上头芝麻葱花点缀,玲珑别致。
  汤粉是用棕色釉下彩的大碗盛的,颜色棕褐,闻着倒香,上面葱花和花生摆得极其好看。
  陆云蓁轻轻吸了一口气,好香。
  今儿杂事繁忙,到了晚上才能歇下,这股酸辣之味,让陆云蓁头目清明。
  陆云蓁先喝了口汤,微烫,酸辣开胃,味道却不是那么重,辣味也禁得住。她用筷子挑了柱粉丝,吃到嘴里嫩滑不说,那酸爽味道,勾人得很,让人还想子啊吃。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吃这个稍不注意粉丝就从筷子中间滑下去,要顾及仪态,得小心翼翼,还怕带着红油的汤溅到衣裳上。
  楚庚元从没吃过这样的饭菜,除了有碍仪态,其余都好。
  粉条滑得很,筷子夹不住,他见陆云蓁也吃得费力,夹到的还没到嘴边就全滑了下去。
  这样两次,便抿着唇,样子不大高兴。
  有孕数月加上坐月子,吃还不尽兴,楚庚元便道:“你我夫妻,痛快着吃就是了。”
  说罢,微微低头,就着碗吃粉,声音也大,仪态全无。
  陆云蓁笑了,她喜欢这样,夫妻之间不用顾及什么。
  大口嗦粉更爽快,酸辣开胃,陆云蓁不由想起刚有孕时害喜,那会儿什么都吃不下,就想吃酸辣的,若是有这些,想来当初就不必受苦了。
  但现在吃也不晚,花生米没有太硬,油辣子香得很,原本是要尝尝崔家的新包子,可吃了好几口粉陆云蓁才想起来。
  包子,还有包子呢。
  包子样子小巧,陆云蓁看了就喜欢,她咬了一口,没想到竟然和灌汤包一样,里面是满满的汤。
  汤汁绵密浓稠,包子上卖弄是酥脆的,却不硬,底下的皮发软,陆云蓁觉得这个味道也好。
  看着酸辣粉,陆云蓁突然想到另外一种吃法,她把生煎的汤吸完,把包子当勺子,舀了酸辣粉的汤,再喝汤,酸辣不说还有肉香。
  楚庚元看她这样不由发笑,“巧也妙也,崔家有这样的手艺,不愁发家,娘子莫要过分为崔家小娘子担心。”
  心灵手巧,家里有独门手艺,陆云蓁顾念情分帮扶一二就够了。
  陆云蓁如此不过是担心崔如英在崔家,穿不得好衣裳,读不得书,明明聪颖盈伶俐却珍珠蒙尘,平白给埋没了。
  可楚庚元却觉得崔家夫妇本分老实,又有个聪明孩子,日后家中必然发达,且看来日。
  *
  崔如英自是不知夫妻俩说了什么,她晚上也吃的酸辣粉,许娘子待了一刻钟就回东屋照顾璋哥儿了,她自己吃晚饭,今晚怕是也得自己睡。
  酸辣粉生煎包,小菜是开水白菜,高汤浇的,味美鲜甜。
  酱菜数样,有的崔如英也叫不上名字,还有猪肉烧饼、棋子烧饼各两块。
  崔如英发现给她送的东西是真多呀,白日还送来一盘杏仁酥,一盘蜜饯桂圆,加上没吃完的烧饼,都三盘子了。这么多东西自己实在吃不完,崔如英只能给家里带回去,明日怕是不成,后日可以回去一趟。
  崔如英觉着,她回家不仅许娘子高兴,就连陆云蓁也会高兴。
  谁都不会喜欢一个见了繁华富贵就迷了眼睛,家都不顾的姑娘。假如她顾念家中,陆云蓁只会比许娘子更愿意。
  陆云蓁喜欢她,是因为她年纪小,会哄人,所以才喜欢。
  所以崔如英也不求别的,她也想常回家看看。
  许娘子夜里没回来,次日一早许是哄完小公子了,许娘子才回来睡了一会儿。
  睡了也就一个时辰,秋月就过来说小公子醒了,得许娘子过去照顾。
  许娘子脑子还有些不清楚,人却已坐了起来,对着屏风外头道:“秋月姑娘,我一会儿收拾收拾就过去。”
  等秋月走后,她晃晃脑袋,算是彻底醒了,许娘子一边收拾一边对崔如英道:“虽说累了些,可昨儿晚上三娘子给了二两银子的赏钱,说是我照顾小公子有功。”
  许娘子脸上露出一个笑来,“也就这几日辛苦,等来了新的奶娘就不像如今这般了。这个月咱家能拿不少银子呢,我估摸着,得十几两。”
  这个月月钱三两,加上赏银和得的喜钱二两,这就是七两银子。何况这个月还未过完,家中生意多了下午的生煎,每日也能拿个六七百文。
  这个月怕是能有十几两,许娘子面色发红,崔家这个月赚的,都赶上往常一年赚的了。
  许娘子心里有一股劲,崔大山不怕累,她也不怕,能多赚些银子最好,谁知道以后什么光景。
  许娘子也怕包子生意不成了。
  崔如英眼睛一亮,“娘,你可真厉害,快喝口水。这回只有你一人,越是这个时候越是得照顾好小公子,没准儿还能有赏钱呢。”
  许娘子道:“好好照顾是尽了本分,我也不是为了赏钱。行了,白日夜里娘都不在,你别乱跑,要听话些。”
  崔如英点点头,把许娘子送到门口,有了银子自然好,城南的铺子一个月租金也就几两银,若是能盘个铺子,家里肯定能卖更多包子。
  就算赚不了更多,可是有个铺子风吹日晒都不怕了。
  这是早春,顶多担心天不好下雨,若是入了夏,晨起蒸包子卖包子,又热又难熬。加上秋冬风冷雪冷,做生意受苦受累,有个铺子肯定比没有强。
  只不过许娘子本分惯了,肯定宁愿守着银子过安稳日子,也不愿意开铺子冒险。
  崔如英记着家中最有钱的时候是她出生之后,靠许娘子去做奶娘,一个月有些月银,家里孩子还少,吃穿用度花费少,日子好过。
  然后就是四郎出生之后,那时候家里日子最好,因为许娘子赚的多,可是如今的日子已经比那会儿好过太多。
  一天赚的钱就能顶崔大山一个月的月钱。
  在城南住着的,谁家一个月能攒十两银子。不过依许娘子的性子,这样赚着钱,闷声发财就是。
  到时候给崔大郎置办一处城南的房子,日后慢慢卖包子,四郎五郎也不发愁。
  她也去伯爵府做过奶娘,哪怕如今在侯府,也不会羡慕别人的日子。
  家里孩子多,听话懂事,安稳踏实的日子对许娘子来说比什么都强。
  崔大山嘛,听许娘子的,所以崔如英只要把许娘子劝住了,就行了。
  崔如英在府里待了两日,二十四这日吃过中午饭,跟李嬷嬷一说了一声就回家了。
  这都三月下旬了,天气越发暖和,昨儿稀稀拉拉下了一日雨,今儿早上天才放晴。
  崔如英见着周边草木更绿,若是昨天城南也下雨,家里肯定出不了摊儿。不过也能趁机歇歇,连着这么多天从早干到晚,大哥和二丫还是孩子呢,就是崔大山,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
  崔如英到家已经过了未时,别人家这会儿要么在睡觉,要么在巷口说话,有点田地的赶着开春种地,唯独崔家烟囱冒着烟,崔大郎跟两个孩子正在做包子。
  崔大山不做木工,以后木柴也得花一笔钱。
  二丫在灶上熬猪皮冻,崔大山力气大,专管和面剁馅儿。
  大郎添柴火,不时回屋看看六丫,六丫出生快两个多月了,长得很快,早晚两顿奶,崔如英偶尔还带羊奶回来,其余配着米糊糊和蛋羹吃,也挺壮实的。
  这会儿爱抬头,小孩三个月左右就能翻身了,怕突然会翻身掉下去,所以得时常看着。
  崔如英在门口喊了一声,崔大山眼睛先笑的,“三丫回来啦,今儿咋下午回来的。”
  崔如英道:“城北下雨来着,爹,今天早上城南没下雨吗?”
  崔如英背着个行李包裹,里面装着点心羊奶,还有二十文私房钱,这钱是走到哪带到哪儿。
  崔大山道:“就昨儿早上下了,下午就停了,今天早上还出摊着呢。”
  崔如英问:“四郎五郎呢?”
  崔大山:“他俩出去瞎跑,抓虫子去了。”
  这会儿虫子比刚开春的时候还多,两人一出去就是一下午,等太阳落山才回来,回来之后喂鸡看着妹妹也闲不住。
  崔如英把包裹放到东屋床上,忍不住拉了拉六丫小手,“那不等他们了,我带回来点心了,你们尝尝。”
  除了点心,还有昨晚没吃完的肉烧饼,至于前几天没吃完的,早进了崔如英肚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