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既然成为了合伙人的身份,这家才新开的小店铺, 一切的分工就得有一个新的划分了。
  如:大厨的身份必定还是晴姑姑, 但帮工的话, 暂时还有不定时上来“学习”的唐朝太子和李世民帮忙, 甚至在家“待业”时不用出工的长孙。
  但都不是长久之计。
  人家也有自己要做的事,长孙一家子的免费劳动,也不是他们的义务。
  为了节省请人帮工的额外工钱,马秀英提出了成为合伙人身份后的,第一个自己的建议,“不如从采买的源头开始?”
  马秀英虽不像吕雉刚来时就进入工厂上班,见过里面的现代工厂运作,这个建议不过是根据她以往曾随着丈夫打天下时,一路行军打仗的经历上,再根据几日来, 去菜市场买菜时观察得来的。
  其中的更多是来自于,南方市场的买卖特点。
  “我们也算是一个颇大量客户的存在了,要求摊主把东西处好,也算是合的要求吧!”
  只因马秀英看得菜市场中买菜的妇人们,竟然连肉都是要屠户切好的, 大小还可以根据个人的要求来, 而那些妇人往往每次买的量并不多。
  反观之吕雉这边,每次去采买, 一个摊档中都是一大包起量的,到最后走出菜市场时,整个人身上几乎都挂满了,所以每次去一趟,肯定都要两个人。
  要是当日接到的外送订单多的话,更是要几趟的来回。
  听得马秀英的话后,晴姑姑和吕雉便也深思起往日在菜市场中,被她们所忽略掉的那些细节,这么一想起来,确实是这般的光景。
  也许跟吕雉一开始就是局内人有关,她才留意不到这些角落里的小细节。
  要是再认真的考究起来,不管身处汉朝的吕雉,还是来自于明朝的马秀英,所在的地域都属于北方城市。
  从吕氏移动路边摊一开始的采买量,吕雉就是根据脑里的惯性思维来的。
  但这么一回想起来,就算是晴姑姑给家里的买菜,量,也远远大于这边常人的量。
  “你说的不错,我竟然这么久都没发觉到这部分。”
  果然合伙人的好处来了,不是她一个人的一言堂,就能发现到更多的问题。
  敢于提出建议,不像晴姑姑,是完全忠于她的吩咐的思维逻辑。
  “要是我们让他们送来呢?”
  既然都可以处好食材了,亲自送过来也不碍事吧!
  “嗯,这个点也不错。”
  这么一想,几人的思路仿佛都打开了,顺着往外发散起来。
  晴姑姑发现,她只需要做好大厨的工作和细节,以往总是处个没完的食材,根本不需要她从头到尾的费心。
  “能节省了不少时间呢!”,晴姑姑不由的感叹道。
  何止啊!
  吕雉想到这些时间节省出来后,都可以做到更多的成品量了。
  “还有这成本价格上面也可以压一压.....”
  店里开起来,不能再像以前那般,走薄利多销的路子,还要考虑起这店租和水电费的成本加进去。
  ........
  之后就是两个老板之间的沟通了,商议着怎么能给她们谋取到更大的利益。
  .
  当日,两人就趁着长孙帮忙看店的间隙* ,在上午菜市场最是热闹的时间点,两人分工合作,一人一边的开始…扫荡。
  吕雉的砍价技术是不用说的,这里的摊主,几乎都承受过。
  她是熟面孔,去砍价不是她来的主要目的,主要是跟以往的合作摊主谈送货和处食材的问题点。
  新来的马秀英才是去试探价格的。
  她拿着一个小本本,光明正大的在上面记着和写着,让人真以为她是某个店里来采购的员工。
  看着这架势,规模似乎还挺大的呀!是不少档主暗暗打量后的初步结论。
  “就是看着年龄不大,这会不会挺好说话啊?”
  来自于,还没跟马秀英对上话的某个猪肉挡主说道。
  然而....很快便知道了。
  眼见着马秀英用着如今这具身体的年轻外貌,开口就是狠辣的压价,才叫人大跌眼镜呢!
  “这小姑娘,看着…不像是三十岁啊!”
  根本没有现在年轻人的脸皮薄不说,这说话和做事的风格,看着跟她们这些四五十岁的大妈们有得一拼,就是人家的行为举止上,显得优雅得多了。
  “五十。”
  刚才心里还在夸奖这人,下一秒就一刀砍下来,生生是对半的砍价。
  “……小姐!”
  “你要是能在这里买到这个价格的,我反过来跟你进货算了。”
  这像话吗?
  开口就要她便宜一半,要不是看着她才从隔壁说价过来的,档主都要怀疑是隔壁派来捣乱的!
  难道隔壁能给到她一半的低价?才刚浮现了这个想法后,就被压下去。
  不会的!他们都这么多年的隔壁竞争对手了,自己和对方是在哪里进货的,几乎都是心知肚明。
  马秀英也不过是随口一说,但砍一半估计是档主的成本价也说不定,她们也是开门做生意的,这成本价和销售价,中间跳了几跳是默认的定价规则了。
  这薄利多销的意思,也不会是说只赚个一两块钱啊!
  她想着刚才一路比较下来的肉档,个个上面都写着价格牌,算是明码实价了,但比较下来,都大差不差的,不过都是几毛钱的分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