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相反的是,群演们(包括他),都是用“某某特约先上”,“xx角色等待”,“那个男人”,“那个女人”.....在这里没有你的名字,也没有人会去叫你的名字。
  长孙幸运是,她本色出演啊!不管是叫剧里的长孙皇后,还是叫她长孙,都没差别。
  李二陛下就显得憋屈多了,片场的人也叫他李世民,但后面却是跟着“替身”二字。
  被叫“李世民的替身”,从最初的震惊眼神,到现在的“麻木”?
  反正是挺倒反天罡的。
  跟电视上看的那些拍摄出来的精美画面不同,现场等待的地上,角落中,一根根熄灭的香烟头,在脚下被碾压成渣灰,外面那些常见的现代社会文明,在这里呈现出另一种面貌。
  “原来这就是社会的另一面啊!”
  刘邦也不是没看过吕雉进工坊打工的场景,但都是有秩序的,整洁的。
  不像李家夫妻深入到这个,看着神秘的职业中去,才有机会让他们窥得后世里,有着那么“全新”的一面。
  傍晚时分,日落西山的太阳光,渐渐斑驳的阳光点苔在一张张片场里麻木的脸上,时间一长,脸上的妆脱了,他们依然在等待着下一个到来的指令。
  感受着生命的浪费,却也“无能为力”。
  对于李世民而言,他不喜欢这种被迫等待的感觉。
  在他神游太虚时,长孙已经完成今日最后一条戏份了。
  刚才跟她对手戏的男人,饰演是“魏征”的角色。
  这一幕正是魏征曾向李世民谏言,缩减公主的嫁妆,但此事传至长孙皇后耳中,她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帮助魏征一起说服李世民,并赏赐于魏征。
  长孙皇后对魏征的直言不讳表示赞赏,认为这能体现李世民的贤明,* 在李世民与魏征之间,做着调和的作用。
  贞观唐朝位面的众人,不少人被这一幕“高度还原”的剧场场景惊到了。
  其他大臣们:“原来还有这回事啊!”
  而魏征:“啊?当时的皇后殿下是说了这番话吗?”
  他怎么....不记得了?
  在无形中,看得有滋有味的民间百姓,却是对这位长孙皇后的崇敬,达成了一个小高度。
  ........
  夜戏的完成后,顶着现场人意味不明的眼神,长孙从容的道别后,跟等待的李二陛下一起离开了。
  .
  “不是说客串戏份吗?”
  就算夏冉忙着考试,没去看皇后的日常打工生活,后台的系统88,依旧是每日不落空的远程监控着每一个皇后打工人,不是说它多有责任心,而是.....
  跟古时财主看管奴隶一般的不良心态,看看谁不是正经在打工的。
  “是啊,据说导演越拍越满意,给长孙不停的加戏份。”
  “长孙的戏份多了,对手戏最多的李世民演员没这么多时间啊。”
  系统88非常满意这对唐朝夫妻和陈阿娇的上进心之路,一个凭实力上位,一个凭...个人魅力?
  反正能给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戏份,连带着李世民替身活的费用收入,也在增加着。
  与长孙皇后有着最多对手戏的人,肯定是“李世民”,但那位老演员也接了其他剧组的角色,给到剧组的时间不会再多出来了,那怎么办呢?
  很多戏份只能靠替身完成呗!
  所以,也顺带使得饰演“李世民替身”的真.李二陛下的活,也水涨船高起来。
  片场里,关于这位饰演长孙皇后的特约演员的风言风语,难免也多了起来。
  被打成“关系户”的标签是一定的,女性更多面临的猜测,往往跟不正当关系挂钩,两人的夫妻关系,剧组里除了导演本人的知情,还有周奇这个发掘人了。
  但其中的加戏内幕由嘛......说出来都有点好笑。
  不就是导演被对资本左右的不满意嘛!可能自己的晚年收山之作,就要面临“衰收尾”了。
  那一组拍着的年轻武皇戏份,据说每日都在飞页,跟剧中的李治恋爱戏份,已经去往玛丽苏的路上不复返了。
  更让导演吐血的是,制片人似乎嫌弃武皇的感情线太少了,据说还增加了一条少女武皇时期的青梅足马线。
  直到后期,加上李治的三人行,行成最为常见的狗血三角恋。
  郁闷的导演,只能管好自己主导的老戏骨组,注意力的无奈集中后,长孙这个客串的特约演员,自然便入了他眼。
  “怎么有人光是站在那里,就能让人信服,她就是角色的本身啊。”
  长孙皇后不是一个虚构出来的影视剧人物,她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
  虽然在过往的影视剧品中,人物的扁平化非常严重,造成无论是历史党,还是影视粉,都默认她是唐太宗的人生挂件。
  跟饰演李世民的演员在对手戏时,因写她的台词不多,多是眼神戏的发挥。
  只是她专注看着眼前“李世民”的眼神,眼里的爱意仿佛能溢出(没办法,剧本里就写了长孙皇后含情脉脉的看着李二),剧本刻画得皇后很是恋爱脑的模样,当时的长孙本人,内心是质疑的。
  她怎么可能在一众贞观大臣的面前,对着二郎露出那般,私下两人相处时,才有的小女儿之态呢!
  何况她是处于三十岁的时期,不是成婚没几年的十六岁啊!
  无奈她只是一个小小的特约演员,撼动不了剧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