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要不是她当初急需晴姑姑这个技术大咖过来帮忙创业,她真会把工资先投资在自己身上的。
  越是接触这个现代社会,跟各形各色的人群接触,她总能学到不少新的“知识点”,这里的人常说那些菜市场大妈们的思想落后,不如年轻人,但吕雉总结得来:不过是生活阅历的多少,造成的眼界开放程度不同而已。
  但女性的思想进步,是客观存在的。
  夏冉:“不愧是你!”
  马秀英:“.........”。
  服气了。
  马秀英是有感觉到,眼前的吕雉是真当她是自己人来看待,实际上,她们的年龄相差不大,阅历也能说到一块去。
  如果说,吕雉是把夏冉当成她在这里的“孩子”来看待,那么马秀英便是往某种程度上的,老姐妹闺蜜关系来进化了。
  从相处的时日来看,吕雉何止是不满意刘邦,连素没谋面的朱元璋,也带着厌恶值上升。
  她怀疑,是吕雉不想这么快的见到对方。
  最终在几人的瞩目下,马秀英慎重的点头答应,也一波带走了,本来不想在寒风中学车的夏冉同学。
  马秀英想着:还是迟些才让老朱上来吧!
  .......
  .
  从天幕出现以来,老朱黑脸形象出现的次数,跟家常便饭似的,对于众人来说,这似乎也不是什么多吓人的事了吧......
  但是这赚钱的进度本就缓慢了,那天上的吕雉竟然还去撺掇他妹子,去学那劳什子的四轮子车。
  “真是不安好心。”
  “哼!”
  “汉高祖是怎么管教妻子的。”
  “........”
  越说越离谱了,朱标心想着:父皇这是还没上去,就先开罪吕后了?
  实在是,这针对性的提议也过于明显了。
  如果这话给那边的吕雉听着了,指定还得说上一句:“不是,我没有。”
  明明是针对你们一整个朱家人的。
  特别是有了李世民这个正面例子的存在后。
  第116章 过年的准备,逛花市啊!
  学车的提议, 一致通过后,本周的“家庭会议”完满结束。
  距离今年的春节过年时间,也是越来越短了, 几位古人对于这现代一大节日的氛围感受,也是越发的沉浸式体验起来。
  如:吕氏所在小吃街的前前后后,多了不少新开的“春联”店。
  就在某日里悄悄的开张了, 吕雉原本还以为是哪家新搬来的店面, 竟然连一个开业仪式都没有吗?
  上班路过时, 好奇的往里面看了几眼后, 才知道原来不是。
  是这里原来的店家,在店面里划出了一块地方,摆起了那些红色的“字画”来卖。
  最早来的吕雉,是从中秋节开始过起的,但奔波于赚钱的本人,并无心思留意这里的节日,脑子里想着的,都是何时能赚够门店的初始资金。
  直到此时的安定下来后,吕雉才有了雅致去感受后世的节日气氛。
  何况是最大的春节,似乎在这里生活的人们, 便没有人是不“过年”的。
  “古代的阴历新年称为“元旦”,但直到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的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夏冉有了空,就跟吕雉科普起来。
  由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等等一系列的活动。
  到了新时代社会中, 这里的平民百姓们,更倾向于后面的亲朋好友相聚, 欢庆娱乐。
  不管是过什么节日,这里的玩乐和庆祝活动总是层出不同的,她们中间的年轻人,卫子夫和陈阿娇最是喜欢这种风格了。
  虽然吕雉也不懂为何过新年,就要买上一副这样的红色字画,张贴在家门口。
  但入乡随俗嘛!
  不过她没打算也去买上一副,家里不正有一位书法大师级别的皇后家属吗?
  想想她们把李世民的真迹,张贴在小区里的家门口,就忍不住笑。
  这些恶趣味的搞怪想法,她倒是学得了不少。
  光是想象都能把自己逗笑,想到出门的三人组,长孙本人竟然还是去“本色出演”的,李世民饰演自己的替身,便更加有趣了。
  “这两人也是够心胸宽广的。”
  李家夫妻的这般经历,绝对是“奇遇”。
  要是让她饰演“吕雉”,这些现代的魔改剧情,把戚夫人的嚣张,刘邦的无赖,过分描写的放大化,一些蹬鼻子上脸的剧情,单纯为了戏剧张力而去发生,丝毫不顾其中的合逻辑性。
  这些戏文更是写得不少夸张的桥段,涉及到她本人在历史上的个人形象又是“毒妇”,比起刘邦的儿媳妇窦漪房,还有人为她设计出传奇上位的玛丽苏人生剧情,她估计是没有这个待遇的。
  要是她在拍戏的现场,可能她会当场忍不住吧!
  她刚来时便看过一部,当时的脑充血记忆,依然记忆尤深。
  此刻,在遥远片场,熬完凌晨的几场夜戏,准备回去睡大觉的长孙本人:“........”。
  深深有感,被冒犯到了。
  .
  这里是个不会下雪的地方,每当回去汉朝时,看到长乐宫外的雪景,吕雉总会有一秒间的愣神。
  这里的街边路道上,四周的植物依然是春色怏然的面貌,树上的叶子就没有会是掉光的光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