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不管怎么说,江易周都很无辜,她一直是被动防御。
所以不能怪她杀人时狠辣,她不杀人,别人就得杀她,她都是迫不得已。
她其实是个性情平和,不喜打仗的人。
信了这种言论的人,对江易周不免起了三分轻视之心,之前他们还将江易周放在第一个需要警惕的位置,现在都将江易周默默挪了下来。
人真的是很奇怪的生物,明明心里都向往和平,却天生觉得,爱好和平的人,等同于软弱可欺。
流言传得沸沸扬扬,很快传到了京城里,京城的宗亲心里的天平开始疯狂往江易周这边倾斜。
李凝香这个大长公主的女儿,在长州城平平安安呆着,这一点也很加分。
再加上江易周一直没有召苏破玉回长州,在不知情的宗亲们看来,是江易周心里同样害怕苏破玉。
苏破玉这个胆敢杀宗亲的家伙,等于是被江易周赶到了平津城,类似流放。
想到这儿,他们更觉得江易周是个好人了。
第118章 血书
比起那些野心勃勃, 已经丝毫不将京城放在眼里的诸侯,江易周这个最近才名声鹊起的年轻州牧,反倒是显得很是可亲。
京城的宗亲们商量了一遍又一遍, 越商量越觉得江易周不错。
而且不过是个未满二十的年轻女子,难道他们还没法拿捏吗?
带着高傲自大,宗亲们定下了借兵的目标人选——江易周。
他们定下人选后,就通知了各地的宗亲,尤其是身在长州城的李凝香, 他们想让李凝香多多打听打听,江易周究竟是个什么性子的人,值不值得信任。
同时, 他们开始说服百官。
百官现在也没有以前强势了。
说起来奇怪,以前有皇帝,有大权在握的太后与长公主, 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平王, 那个时候京城乱成了一锅粥, 百官反倒能力很强,可以在这么混乱的局势里,自保的同时, 还能保住京城不大乱, 天下没出大乱子。
现在, 以前和百官作对的人,几乎一个接一个死了, 只剩下个傀儡般的小皇帝,以及听不懂人话, 脑子不好使的宗亲。
然后百官反倒什么都不会了,他们正在以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速度, 飞速腐败下去。
江易周以前想要打听朝廷的事情,少不了走关系,送出去不少金银珠宝,还得动用江家留在京城的人。
现在她想要知道什么消息,都不用特意打听,漏成筛子一样的朝廷,会将有用的情报,直接递到她面前来。
“只差最后一步了。”
看着诗琴刚递过来的消息,江易周的心情大好,她笑吟吟开口,说着看向对面的江易雅。
“李凝香那边怎么样?愿不愿意为我美言两句?”
江易周既然要一个借兵的位置,那自然得多方出力,除了她自身努力外,她还买通了几个宗亲大臣,最后她还想让李凝香也出头。
江易雅摇摇头,“凝香她不想再见到那些人。”
大长公主当初宁愿让李凝香来长州城,也不愿意让李凝香继续留在京城,可见现在京城的那些人,没有一个让她信任。
有时候,有血缘的人,反倒关系会更差,因为有利益冲突。
李凝香心里怕是恨死那群宗室了,若不是他们无能,大长公主岂会那么快败给百官。
现在让她对那群人笑脸相迎,她做不到。
“不出面没什么,写一封信,说两句话也一样。”
江易周没放弃,那群宗亲或许更愿意看见李凝香的信,他们也怕李凝香回去,大长公主的势力若死灰复燃,他们就没现在的好日子过了。
在大长公主掌权的时候,宗亲们夹着尾巴做人,日子过得可憋屈了。
“行,我跟她提两句,不一定能说动她继续帮忙写信。”
江易雅有些发愁,她顿了顿,又问道:“如果京城真的向咱们借兵,咱们要出兵去打蛮族吗?西北那边,恐怕不会愿意看见咱们的兵过去。”
“他们肯定不愿意看见咱们的兵,既然京城要借兵,那肯定就得给咱们一条直通边关的路,咱们的兵去了哪儿,哪儿就是咱们的地方了。”
江易周想着都想笑,如果事情能成,那她真的要多谢京城那群宗亲了。
其实京城里那群人,何尝不知道,与诸侯借兵,无异于与虎谋皮,不管江易周现在名声有多好,她也是诸侯一员。
同样对大庄的江山虎视眈眈。
可眼看半年又过去,距离秋季没几个月了,距离蛮人南下的日子,更是越来越近了。
去年蛮人被西北的恒吉拦在了关外,江易周同苏破玉了解过蛮人内部的情况,当初苏破玉刚来清江城的时候,蛮人内部确实很乱。
但好几年过去了,蛮人去年能举兵攻打西北边关,想来内部的那些乱子,已经被压下去不少,至少不会影响到他们进攻大庄。
去年恒吉打退蛮人,耗费了许多精力,仗打得很勉强。
今年再来,恐怕是打不起了,一旦恒吉后撤,就会先蛮人一步攻入京城。
京城的官员和宗亲,想要同南边的诸侯借兵,不光是如嘴上所说,抵御蛮人,更是为了防备着恒吉。
江易周觉得事情大概率能成,只要她在京城那些人眼中的威胁性,没有恒吉高,就能成事。
江易雅回去劝了劝李凝香,李凝香果然如她所说,不愿意回京城见那些宗亲,但是她愿意提笔一封,为江易周说两句好话,促成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