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李怀远擦擦手,嫌弃地将帕子丢给沈今禾:“洗干净还给我,听到没?”
见她乖乖点头,他这才在亭中寻了个舒适的位置坐下,说起了此前他们在书房里没说完的话。
“方才我翻看你整理的那些书稿,这才知道,柳老先生竟为瞿广搜集了如此多的证据。”
李怀远对这个人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只知道百余年前,瞿广战降,瞿家满门抄斩的事。
当年还是成文帝在位期间,大郅上将军瞿广携二十万大军征战南越四国,惠稽,良馀,建彰,以及越攘。另外,天子令王弗领兵十万辅之。
稽山之战中,瞿广率两万轻骑驻在山谷,预备先引敌深入,再让王弗携大军打其一个措手不及。岂料惠稽和良馀两国提前得到了大郅的作战部署,率主力军队将其包抄,瞿广领众将士力战多日,终于粮尽矢绝,卸甲投降。
王弗回京后向成文帝汇报此事,直言是瞿广贪功冒进,这才致使上万铁骑几近覆没,而他本人更是贪生怕死,已经归降了南越四国,成了良馀国的上将之一。
成文帝心里存疑派人前去探查,那人回来后说,远远看见瞿广如座上宾,与良馀国皇帝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改名换姓,不复瞿氏。
成文帝大怒,即刻下诏处死瞿家满门,不论妇孺老小。
过了几年,民间渐渐流传出瞿广将军是被冤枉的说法。有人说自己曾在良馀国的天牢中见过他,说他被拘一年后,久病不愈而死。
后来许多年间,此事都是寻常百姓与官场同僚间的饭后谈资。
说起这个,沈今禾瞬间就清醒了些:“驸马此前也为他作过传,我想把他们的材料汇总在一起,不知可否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真相。只不过……”
李怀远自然知道她要说什么,“只不过,就算瞿广含冤的证据确凿,也不可能呈报给三司翻案,成文帝亲自定的罪责盖的玺印,这案子谁敢翻?不翻案自然就不能写进官方的史册,所以只能等哪天改了朝换了代,才有可能公之于世,对吧?”
他这一句“改朝换代”可谓是不要命的大胆,沈今禾心头一紧,急忙向四周望了一圈,见四下无人,这才松了口气。
“世子说话当心。”
“你在担心我吗?”
“下官是担心自己。”
“你怕什么,难道你想为他翻案?”
沈今禾听罢差点直接跪在地上,她一个小小蝼蚁,怎么敢翻帝王的案。
看她一脸惊愕,李怀远笑道:“逗你呢,瞿广的后人全都死了,谁还会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担着杀头的风险,去给一位跟自己毫无瓜葛的已故之人翻案,所以能做到有如柳老先生还有你这样,查明真相后将其编撰成册,已是不易之举了。至于是非功过,就交由后世评说吧。”
“世子认为我做的事有意义?”
“很有意义。”
须臾,李怀远见眼前之人眼中阴霾不再,眼神亮晶晶的,闪烁着光芒,捞起酒坛又给自己倒了半碗酒。
喝干抹净之后,就跟一只要小鱼仔的花猫似的,杏眼发亮,欲拒还迎地抱着碗,凑到他跟前软绵绵地说了句:
“那世子能不能帮我一个忙呀?”
他的心尖突然像是被柳条轻轻拂过,还是二月那种新抽出嫩芽的柳条,在他心头荡啊荡的,惹得人心神不宁。
面上却丝毫不显,没什么表情道:“何事?”
“世子可否替下官请教一下凌安王有关瞿广将军的事?或许老凌安王以前向他提及过此人。”
“这个瞿广将军…我确实也曾听祖父说起过,没记错的话,府里还存有一把他当年佩过的宝剑,但因为他的罪责,祖上从未外露过此事,却不知为何也没扔,一直将剑封存于祠堂内。”
如此说来,没准李怀远的祖父幼时还见过瞿广本人……如今他祖父虽不在了,但凌安王一定听其讲过此人的奇闻轶事,这可是难得的一手资料,对她掌握当年冤案的真相,撰写严谨的传记大有益处。
李怀远见她摇头晃脑的,伸手扶正她的身子,心说这人也真够神奇的,说她没醉吧,她又不似平日那般规规矩矩,说她醉了吧,她说起正事又丝毫不含糊。
说罢旋即又想起来瞿氏抄家之后发生的事。
瞿家被斩一年后,良馀灭国,残兵被俘,据说大郅众军士班师回朝那日,成文帝亲自到城门口相迎,可就在这时,俘虏队伍中突然冲出上百死士,袖藏短剑弓弩,训练有序,步步杀招,全部都是朝着成文帝去的。
李怀远道:“关于成文帝遇刺之事,当时流传最广的说法是,瞿广举家被杀,因此对成文帝怀恨在心,故而精心策划了一场城门刺杀案……”
“可如果瞿广被冤是真,那说明他早就死在了良馀狱中,又怎么可能去主导刺杀案?当时又是谁让成文帝相信了这个事实?这里面会不会有其他<a href=https:///tags_nan/sanguo.html target=_blank >三国的阴谋?”
沈今禾倒是从来没从这个角度想过,对于当时皇帝险些遇刺一事,她只当是良馀被灭之后,一些有气节的将士用这种方法殉国,如果能杀了敌国皇帝最好,杀不掉就当为国捐躯了。
如今听李怀远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如果背后无人谋划,那么那些俘虏的兵戈是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