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嫣娘,你是如何知道这个巧宗的,竟真的有用。”
  从前董伯年只要发烧,家里人可是要跟着兵荒马乱一夜,才堪堪让董伯年退热。
  岑嫣此时也把桌子收拾好,才走到床前,苦笑道:“不过是从前看的杂书多,凑巧看到这个罢了。”
  屋子里有些昏暗,许慧并没有察觉岑嫣的脸色,只喜:“咱们家娶了你,可真是我家的大福气!”
  越说越觉得自己说的话可信,许慧絮絮叨叨地,没一会儿就迷迷瞪瞪地靠着床沿睡了。
  岑嫣觉得婆母有些好笑,到底没将她叫醒,只在旁边的柜子找了一床薄被给她盖上,自己也靠着床铺眯了起来。
  半夜她醒了好几次,用手探过董伯年的额头都是温的,再没有发过热。
  等到鸡鸣时分,董伯年率先醒了,他眼神从混沌变得愈发清明,他忍不住爬起身,打量周围的环境。
  他有些疑惑,叛军屠村烧杀抢掠的时候,自己不是死了么,怎么又活过来了?
  当他发愣之时,却没注意到旁边倚靠着的许慧已经醒来,她颤颤巍巍地伸出手:“儿啊,你醒了!”
  岑嫣也被外面的动静惊醒,忙爬起身,看着床上陌生的男子,两人对视一眼,俱从对方的眼里看到陌生。
  ......
  没过半个月,花溪村民都知道董家娶媳妇冲喜之后,那董家大郎竟真的活过来了,甚至已经能下地走动,村人纷纷称奇。
  当事人董伯年此时正在院子里拄着拐杖走动,他虽不知自己为何会回到一年之前,却也坦然接受自己重活一世的事实,只是这等怪力乱神之事,说出去也没人信,他也就选择沉默,想着如何带着家人规避那场屠杀。
  看着在灶房忙碌的妻子,他叹了口气,对方是个苦命人,被舅家嫁过来冲喜,这些日子多亏对方衣不解带地照顾,自己的身子才能快速好转。
  上一世那场祸事,小妻子也没能幸免。
  只希望他能快些好起来,带着家人想好应对之法才是,他怔怔地出神。
  岑嫣此时正在淘米,米里有些细碎的谷子和黑色猫屎需要细心地挑出来,她侧着脸,仔细淘米翻找上面的杂质,没多会儿,便找到了一小把,放在白色搪瓷碗里,待会儿就拿去喂鸡。
  她这里刚把米放到漏斗状的铁锅里,旁边才八岁的枝娘就走上前对着岑嫣道:“嫂嫂,我拿这碗谷子去喂鸡。”
  看着对方睁着湿濡的大眼睛,看着可爱极了,岑嫣点了点头,随即忍不住笑道:“枝娘真乖。”
  枝娘年岁虽小,却也知道主动帮家里干活,特别是大哥生病之后,她帮家里干活的劲头变得更大。
  听到嫂嫂夸自己,枝娘乐呵呵地抱着搪瓷碗跑远了,心中暗想,她一定要把鸡喂的肥肥的,日后能多下几个鸡蛋给嫂嫂吃。娘说了,嫂嫂瘦,还得照顾大哥,得多补补才成。
  看着枝娘蹬蹬跑出去的背影,岑嫣又回过头来,把木制的锅盖盖上,随后又把煮饭用的抹布围在锅沿边,把锅堵的严严实实。
  这时,去屋后园子摘菜的许慧进了灶房,她提着一篮子洗好的菜,里面有丝瓜、苋菜、韭菜和豌豆。
  “今日咱们做个韭菜炒鸡蛋,正好能给咱们补补。”说着,许慧就把竹制的菜篮放在灶上,随后从米缸里拿出几个鸡蛋打到碗里搅散。
  岑嫣极有眼色地把丝瓜削了,随后把饭锅旁边的灶火点燃,婆媳两人配合的相得益彰。没多会儿,就做好了二菜一汤。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说话声,岑嫣往外一看,小叔子正提着一桶鱼进厨房。她凑过去看了一眼,发现里面有三条肥美的鲤鱼。
  董仲清察觉到娘亲和嫂嫂的目光,笑道:“在河里钓了三条大肥鱼,今儿的晚饭有着落了。”
  农家人难得见荤腥,有鱼加餐自然是大喜事,只是许慧却严肃地瞪了董仲清一眼。
  “你没偷偷下河去玩水吧?”
  岑嫣原本以为婆母只是随口一问,没想到小叔子在听到母亲的盘问后,眼神开始躲闪,她哪还不明白,心中暗忖:都说知子莫若母,今日一看,果然不错。
  “爹在旁边看着,我,我哪里敢下河玩水呢?”说着,董仲清挤出一个比鬼哭还难看的笑。
  “好啊,老娘的话你都敢不听,今后若是娶了媳妇,你还不反了天?”说着,许慧左右看了看,提起旁边的扫把就开始打儿子,母子俩满院子跑。
  这般热闹的场面,就连猪圈里的肥猪都停下了吃食的声响,探头探脑地透过门缝观察院子里的情况。
  董仲清也知是自己不对,连连讨饶:“娘,我错了,您别打了。我今后一定不去河边玩水,以后娶媳妇儿一定娶个嫂嫂那般贤惠的,指定不会忘了您。”
  这话倒是让厨房里的岑嫣羞红了脸,就连耳朵根也染上绯色。
  说话间,院里的董仲清又挨了一扫把。
  “哎哟,娘啊,您可是我亲娘啊!别打了!”
  就在这时,董仲清注意到坐在院子里的大哥,忙躲在他身后。
  身后追着许慧见状,也忙刹住手中的扫把,大儿子病才刚好呢,可别又给儿子添新伤。
  董伯年也适时站出来说话:“娘,饭菜都做好了罢?也到吃饭时间了,既然小弟已经受了教训,想必也长了几分记性。”
  “是啊,仲清也已经知错,教训也吃了,你就别同孩子计较了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