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听完董伯年的话,许慧有些懵,心里隐隐升起不好的预感。
  她急忙追问:“怎么不好了?”
  董伯年这才将街上的事情一一说了,原来他们父子几人去到镇上,发现镇上的米价飞涨,粮食铺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他们几人当即就作出判断,也买些粮食回家。
  听完大儿子的话,许慧有些忧心。
  “别是真有啥事吧?先是难民,再就是米价上涨......若是真如此,咱们...”接下来的话,许慧却说不出口。
  “我与伯年商量过,若是真有什么动静,咱们恐怕也要跟着逃难,唉。”
  董承志叹了口气,他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是没什么出息。可他生了一个有本事的儿子,儿子不用他忧心,自己打猎挣钱读书,还考上秀才,日后兴许还是举人、进士老爷,可如今遇上战乱,恐怕再没机会。
  “逃难?咱们要逃哪里去?”
  许慧感觉天都塌了,她一辈子都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有时去买些野菜山货补贴家用,一辈子就是这么过来的。突然跟她说真要逃,她对此一无所知。
  想到路边的难民,她有些难过,自己以后也要变成那个模样吗?
  “往南边逃吧,许是能安全许多。其他消息,我打算去堂安城打听一番,等我在城里打听过再说。”
  几人说完话,屋子里陷入一片寂静之中。
  岑嫣看着在场众人,包粽子的速度也慢了许多。
  董伯年似乎是知道妻子的担忧,给了妻子一个安抚的眼神。
  夫妻两人对视之后,表情也变得复杂许多,这其中混杂许多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粽子包好之后,直接放入灶屋中的大锅之中,这口锅平日里专门用来烧热水,家里人洗漱之类的就靠这口锅,如今用来煮粽子倒是正好。
  炉灶里的柴火熊熊燃烧,柴被烧的噼里啪啦的响,岑嫣只用火钳略微一番,便又往里加上一根干柴。
  她转过头看到婆母许慧正在砧板前心不在焉地切着茄子,岑嫣见状,立马上前接过菜刀。
  “娘,我来吧。”
  许慧的也回过神,勉强挤出一个笑来回应:“行,那就你来吧。”
  岑嫣在心中暗暗叹气,要是在往常,麻利的婆母才不会把正在做的活计让别人来做,也是今日这事对她的冲击太大了。
  “婆母,这茄子用来做鱼鳞茄子,您看怎么样?”岑嫣试探。
  “行,你的手艺好,做什么都好吃。”说着,许慧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又道:“你和枝娘做菜,让她给你打下手,我先回屋一会儿。”
  “哎。”
  岑嫣和正在摘菜的董繁枝异口同声地应了。
  姑嫂两人配合的倒是相得益彰,中途还有董仲清进灶房来帮忙看火。
  岑嫣就问小叔子:“爹和你兄长还没回来吗?”
  董承志带着董伯年去找村长说今日镇上的事情。
  “还没呢。”说完话,董仲清又往门外跑去,在门口的路上望了一会儿,才跑回来。
  回道:“嫂嫂,还没回呢,不过看这天色,估摸着也快了。”
  “哎!”岑嫣说着,盖上了煮米饭那口锅的锅盖。
  她端起米汤问了句:“要喝米汤水不?我给你和枝娘分一分?”
  农家柴火灶煮的米饭是要比正常煮饭的比例多许多的,主要是怕米饭煮出来会糊。而且在煮米饭的过程中要经常搅拌,避免受热不均匀。
  “我不喝,都给枝娘喝吧,她也能长得快些。”在董仲清看来,这米汤水是用来哄小孩子的玩意儿,如今他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就不必再争什么。
  “好啊!都给我,待会儿再加上一点儿白糖,那滋味可真好!”董繁枝甜甜地笑了起来。
  “美的你。”
  岑嫣看着这姐弟两人的互动,也跟着笑,让董仲清把炒菜炉灶的火也给生起来。
  此刻,她手上的动作也十分利落,直接把油放入锅中。
  就在这时,闲下来的董仲清一脸八卦地道:“你们猜,我刚才出去看到什么了?”
  “什么?”
  岑嫣头也不抬,把红苋菜给放入锅中,柴火灶的火势很大,蹭蹭地冒着烟和水汽,锅里细小的油星和水花到处飞溅。她早已经做惯了菜,立马用锅铲翻炒。
  “隔壁罗家婶子带着两个闺女出门了!”
  “啊?”
  岑嫣和董繁枝都十分震惊,这天都快黑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闺女能去哪?就算是回娘家也没有这么赶的吧?
  “你可知她们要去哪?可是回娘家?”岑嫣这时才看了小叔子一眼,似乎想要从他脸上看出什么。
  “对呀,大丫她?”董繁枝顿住了话音,心中更多的是担忧。
  她跟大丫年纪相仿,家离得近,所以时常来往,也算是好友。好友遭逢大变,她心中更多的是惋惜,刚才还想着明日去找大丫说说话的。如今看来,怕是没机会了。
  “刚才路上也有几个看热闹的人,问她是不是回娘家,她说娘家容不下她,她不回。”
  “不回?”一个弱女子,跟丈夫吵架,不回娘家,那是去哪?还带着一个未满周岁的孩子。
  “不清楚呢,听说罗老实都没拦着,说是他已经拿了五两银子,准备再找个能生儿子的媳妇呢。”
  岑嫣想着罗家媳妇,不免联想到自己。自己也是没有娘家的人,若是日后因为孩子,或者是其他的琐事被夫君嫌弃,也无处可去,那可如何是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