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小黄跟个人似的,刚才好像还害羞了。”
不远处的牛棚旁传来董承志的声音:“咱们家的小黄聪明,那可不是一般的狗。”
他头也不抬,用心地摊开今日带回来的草料。
冬日野地里的草少,他得提前备上一些草料才行。
每天慢慢地攒,给家里的牛驴和兔子攒,多的还能给猪攒,等到冬日时,家里也不用耗费太多精力去外头找草。
这话岑嫣也认同,但看着那些草,她就想起家里养着的蚱蜢,立马询问道:“爹,蚱蜢喂了吗?”
“哦~”
董承志恍然想起来,他还没来得及喂蚱蜢,道:“我还没去喂哩。”
“行,我去喂吧。”
说着,岑嫣走到董承志身旁抓了一大把稍微干一些的青草,随后往养蚱蜢的小棚走。
前段时间又有一些蚱蜢被孵化出来,养了一段时间,那些蚱蜢也大了许多,如今看着已经是半大的蚱蜢了,再养一段时间就能拿去喂鸡鸭,或是提前碾成粉末和野菜粉混合,做成喂鸡的俗成粮。
她把青草均匀地撒在棚里的地面上,还在成长中的小蚱蜢就疯狂地爬到青草上去啃食,没一会儿功夫,地里的青草就被吃了许多。
看着这些蚱蜢吃食的速度,她就忍不住地高兴,眼前这些蚱蜢吃的越好,长的也就越快。
但最近天气越来越冷,这些蚱蜢似乎也没有夏秋天热时那边有活力,若是再冷些,估计蚱蜢就养不了了。
也不知道在这里头生火会如何,但家里种菜的暖房也要烧火,这里也要烧火,家里的鸡舍也可能生活,家里那些柴禾也不够耗费的。
虽说家里三个男人的力气大,但家里如今养的这些牲畜家禽也够用,倒也不必如此急迫,让家里的男人们累坏了可就得不偿失了。
到时候只留着暖房的火就成,反正家里存下的鸡蛋和俗成粮已经够用,家里如今可养着一大群鸡,明年估计还要涨不少,绝对比今年养的数量多。
大约是在小棚子里看鸡吃食太有意思了,岑嫣在棚内待的时间有点久,等她出去回到厨房时,灶边早就站着忙碌的董伯年和董仲清。
许慧还笑道:“今儿咱们也能尝尝二郎的手艺。”
不知为何,董仲清最近开始学做菜,从前他只是跟着兄长学过一些,平时又不怎么做,所以做菜也不怎么熟练,做菜的味道也只是能吃的水平。
但有人抢着做菜,家里人自然不会拦着。
到了下午,岑嫣便将家里的糯米泡上,等到次日糯米泡胀之后,便指挥董伯年和董仲清帮忙用碓舂粉,之后又将鼠曲草给舂烂。
经过一些繁杂的工序之后,下午时便已经将青团蒸上了,整个厨房也弥漫着一股子鼠曲草的清香。
当晶亮翠绿的青团出锅时,没人都吃上了一个圆滚滚的热乎青团。
“没想打这个时节咱们还能吃上青团,真好吃。”
岑嫣略微有些遗憾:“就是太少了,要不然咱们还能多做些。”
一人也只能吃两个小圆球大小的青团,可惜她只发现那一小块地方的鼠曲草,原以为能做的多一些呢,没想到做出来的这么少。
“够了,咱们能吃到就算不错了,嫣娘的手艺真不错。”许慧由衷地夸赞。
这时候,屋外传来一阵叫喊声,似乎是有人在找董伯年。
*
最近山寨里上门来找董伯年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是听说杨胜和吴寒蝉在董伯年这里学汉话汉字和打算盘,上次下山,杨胜还帮着算账,做事比一般人麻利了不少。
就连吴寒蝉平时也不怎么捣蛋了,平时待人接物和说话都极其有条,倒是比同龄人高出一大截。
山里人自然也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像吴寒蝉和杨胜这般开些窍,便想着将家里的孩子送到董家这里学。
这事一来,董伯年就有些为难,他倒不是不想教,只是这么多山里的孩子过来,他这里的地方可不够,能够用的笔墨纸张也不够。
其中一个山民就道:“董夫子,您不用担心这事,我们给您在附近选块地方建个小房子让您教书?”
给山里的孩子教书,其实也不必像山下那般严格,只需要每日抽出一两个时辰教孩子们,不让孩子们当睁眼瞎,学些汉话,到时候不至于被山下的人蒙骗即可。
这事也不是求一次就能答应的,到了夜里,董伯年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外头的寒风蹭蹭地往被窝里钻。
刚要睡着的岑嫣哪里受得了这个,轻轻地推了推董伯年:“你还在想白日的事呢?”
“哎!这事,我其实是想答应,但我又觉得不能答应。若是在山下遇到这样的事,我估计就直接答应了,可咱们只是在山里。”
山里的纸张严重不足,平时要很长时间才能去山下,他该怎么教下头的学生?
只靠学生在下面听吗?
学生们手里根本就没有书籍,如何能学得进?
“从前山里的孩子都是如何学的?”岑嫣迷蒙着眼询问。
“就是我说的这般,吴夫子在跟他们讲课,他们在下头听,有时便会用沙子制成的沙盘教导孩子们写字,认字,除去个别悟性好的能学得了,其他人估计也就是学会一些汉话,略微认识一些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