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他回荆州,王冀南下广州为刺史。如此,王家与他,两败俱伤。
皇帝利用自己将江东的军力尽数握到了手中,他忙碌一场,不过替人作嫁罢了。若说谋算深沉,谁能比得过这个看似温和的当今圣上呢。
但现下的处境,容不得他计较这些。他接下来唯一能做的,是收敛锋芒,忍耐蛰伏。
“玄鉴,为何立了大功,却又这般心事重重?”冯籍比赵缨年岁略长,本就交好,这次交手后更加敬佩对方才华谋略,于是结为莫逆之交。
算起来,此次叛乱,冯籍当为祸首。可是皇帝却因赏识冯籍才华,不仅饶恕了他叛乱之罪,还将他封为淮南太守,整编流民军,驻扎寿阳,护卫江南。
此次回建康,冯籍亦随之而来。
赵缨摇了摇头,并无打算将自己的忧虑放在这里说。何况他的忧思中,有多少是朝政军务,有多少是儿女之情,他也说不清楚。
朝政之事太过敏感,儿女私情却不是不能为外人道,于是叹息一句:“君夫妻和美,如何能知相思之苦。”
冯籍自诩过来人,知他有个牵肠挂肚的女子,于是朗声笑道:“人都回了建康,待会儿面见完圣上,直接去找不就结了。不过也是奇怪,如你这般年岁,身边连个妾侍都没有。在徐州时,那么多美人,你也看都不看一眼。那女郎生得究竟什么模样,让你痴情至此,说实话,我还真想见见。”
赵缨听完他的话,这才有了一丝笑颜。
“会有机会的。”他说。
轻轻扬鞭,二人打马过了街巷,向着宫城而去。
太初殿内,皇帝龙颜大悦。他似乎已经忘记了,数月前此人曾给他带来过多大的麻烦。现在的他只为赵缨平叛功成,还为他带回一员虎将而兴奋。
“早听玄鉴说过,将军悍勇且足智多谋,今日一件,果然名不虚传。朕有你这样的良将相助,何愁社稷不固,江山不宁啊!”萧祁对眼前高大英武的男子十分欣赏,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但更深的意思,他没有说。
此番徐州之乱,王家受挫,但并不能动摇世家掣肘之根本。他太需要像冯籍这样的人与之抗衡。哪怕他们毫无根基,哪怕他们来路不明。
冯籍是个进退有度的人,口道惶恐,不愿领受皇帝赏赐的财帛之物,只说他身负罪责,愿以功来报答天子之恩。
萧祁愈发看重他,特赐宴宫中,只道不醉不归。
此次宫宴,觥筹交错,热闹非凡,但作为头功的赵缨却显得魂不守舍。肩上的伤口疼痛入骨,心口那里也闷痛不已,他不由地寻了个借口离席,茫然走在太液池边。
一轮明月高悬,清辉倒映在水中,随着水波荡漾,仿佛碎成了一池的星子。
他被这月色唤起了满怀的惆怅,勾起了心底的相思。
“你知道我为什么叫圆月吗?”
“因为你生在望日1,对不对?”
“阿兄好聪明啊,我阿父说,我出生的那一天,月亮特别圆,他亦希望我如天上的圆月一般,圆圆满满,人生没有任何遗憾……”
他的圆月,本该拥有圆满无缺的人生啊,到底是他无能,不值得她信任和依靠,所以她才选择独自面对一切,把愧疚和悔恨都留给他,独自承担。
1望日: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第60章 六十、悔意 想起她坐在灯下飞针走线的……
一阵枯枝轻响, 有脚步声缓缓趋近。
赵缨警觉,向后望去,只见树影婆娑处站着一个清瘦娇小的女子。那女子碰到他犀利地目光, 瑟缩了一下, 还是选择向前走了几步。
月色明亮,将来人的脸映照的清晰,原来是自己送给灵徽的那个医女。听说灵徽给她改了名字, 唤作“楚楚”。这个名字倒也贴切, 眼前之人微垂着眸子, 看着确实温顺又羞涩。
“见过使君。”她俯身行礼。
“怎么没有陪女君一起去宜城?”赵缨开口,态度冷淡。
“奴以为, 使君更关心的是, 女君为何会突然回了宜城?”她说话声音也小小的,原以为是个怯懦的, 却原来胆子比谁都大。这一点,倒和圆月有几分相似。
赵缨不由多看了她两眼, 声音不冷不热道:“各种情由,我自然是知晓的。只是我派你在女君身边, 是让你照顾她的身体,并不是为了其他人。”
这里的其他人, 自然指的是皇后。
女君让她照顾皇后安胎,没想到皇子平安诞生, 仍无意让她回去, 只说照顾皇子亦重要万分。
“奴也想随女君去宜城,可是京中却有更重要的事情。女君所托,奴绝不会拒绝。”她缓缓道,并未因为赵缨的指责而惶恐。
“你想说什么?”宫人私见外臣是重罪, 赵缨并不认为她是专门来闲聊的。
楚楚环顾四周后,又向前了一步,赵缨嗅到了她身上清苦的药香,微微皱了皱眉,一瞬间又想到了什么,眼中涌现出一抹悲伤。
“那日事发,奴不在女君身边,但是后来跟在皇后身边,也将事情听了个大概。”楚楚声音忽然哽咽,“女君受了好大的委屈,差点被彭城王侮辱,这些全是长公主一手促成。”
“我知道……”赵缨低声道,手握成拳,方能抑制心中的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