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行,听老东家的就是!”
  话落,崔阿爷和阿奶就先回了家,给了钱,给了菜,邻居老刘家听到是因为二孙子考上童生要进城,也跟着与有荣焉的很,因此钱没收,菜留了就补充说道。
  “做了那么多年的邻居,若这一顿饭都要收你钱,岂不是坏了两家的情分,再说了二牛考上童生是大喜事,他现在才十五六岁,往后前程大着呢,我们啊等着村里出状元嘞!这样日后我还能出去同别人吹吹,说我家隔壁就是状元屋呢!”
  崔阿爹被刘老头这话给逗笑了,也就不推诿。
  带上还在织布的三儿媳王氏,让大牛去书院把上学的四牛叫回来,顺便还踢了踢睡梦中的三儿子就带着一家人进城去了。
  他们这一走,石泉村又热闹了。
  众人都在讨论说这崔家祖坟葬得也太好了,怎么子孙个个出息,有姑娘的人家纷纷后悔,应该趁着二牛还没考上就定下亲事的,现在,他们这些平头老百姓可就“高攀不上”咯!
  于是,已经有女儿嫁进崔家的张家夫妇二人成了众人围观和称赞的对象,都在夸他们家有眼光有魄力,这让张家夫妇也是有点受宠若惊。
  不过发自内心的为亲家一家高兴!
  等崔大牛把一家人给接来城里的时候,晚饭的时间都过了,三处食肆,歇业最早的就是素斋饭店,然后是贺春街,最后是庆春街。
  客人散了,但崔家食肆仍旧亮着灯火。
  雅间内,崔家爹娘早就准备好了一桌的饭菜,准备替二儿子庆功。
  还特意请了聂知事,书院院长,赵平和在店里帮工的娘子们留下一起吃饭。
  她们自觉不太合适,所以单独在雅间外摆了一桌,至于里面则以院长,崔阿爷,和外爷为尊,此刻三人都在真心的祝贺着崔令扬的过关。
  “县试简单,你能应付下来我也不觉奇怪,好好用功,明年若是能过了府试,那你可就是咱们县里年轻一辈的秀才了,这可是能送匾额的!到时候,你们一家人更会以你为荣。”
  兆县的规矩,秀才家都能送匾额。
  赵秀才的家里就有一块,也因为有这匾额,既能免徭役又能免赋税,所以他才能一个人仅靠在村子里教书的那点微薄收入养大了崔阿娘。
  如今崔家也不至于交不上税钱,但能免,这样的好事谁又会不喜欢呢?
  崔令扬起身,对着院长就恭敬一鞠躬,随后严肃认真的回答道。
  “学生谨遵院子之教。”
  那院子也高兴,这样有天赋还肯踏实苦学的孩子可不多了,因此能培养出一个,对于他而言,也是一份肯定。
  崔阿爷没读过书,大道理讲不出来,但他端酒敬院长和亲家赵秀才的时候言语中满是感激,老迈的脸上此刻容光焕发,仿佛年轻了几岁。
  院长听其言,观其行就知道崔阿爷是个有本事的。
  否则也不会把这一大家人都教得这般勤劳善良又踏实上进,因此回敬一杯就说道。
  “老人家莫要再夸,说到底还是您自己个孙儿争气,我们这些人不过是引路客罢了,日后能挣多大的前程都是他的本事,也是你们家的福气啊!”
  聂知事对于院长的熟悉要超过在场所有人,因此他听到在权贵面前倨傲无比的院长能说出这样的谦和话还真是不容易呢。
  因此饮酒一杯,遮住自己的笑意。
  崔家食肆的热闹直到宵禁前一刻才结束,送走了院长,聂知事和赵平后,帮工娘子们还有张家俩石头也都各自回了。
  看着一屋子的人,崔阿爷还在想这么多只怕有些不太好住下。
  谁知道,穿过小院等崔粥带他们来到后院的时候,众人的下巴都要惊掉了。
  第77章 三婶的救命仙丹
  “这,也是粥丫头租下的院子里?”
  崔阿奶神色惊讶,连带着说话的语气都有点打结,这对于她们这样的农户人家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
  屋子又大又宽敞,还有小花园,真是意想不到。
  “是啊,粥丫头早就说过要接大家一起进城的,只不过之前时机不到而已,要我说,这茬的秧苗栽种完以后,您二老就进城来吧,养老也行,想去食肆帮忙也行,总之在这里讨生活要比在石泉村舒服的多!”
  崔阿爹补充了一句,眼神里满是对女儿有本事的骄傲。
  三婶王氏和堂弟四牛也都不约而同的看向了崔粥,一个欣慰,一个佩服,唯独崔三有些瞧不上。
  丫头片子罢了,要不是拉着全家人替她做掩护,哪里会有这样的本事!而他压根就不在乎这地方是怎么来的,径直开口就问道。
  “那我们住哪儿?”
  一句话,让全家人都还沉浸在崔粥本事厉害中清醒过来,崔阿爹虽有些不喜,但怎么说也自己的弟弟,只好指了指西边那三间屋子就说道。
  “那里。”
  崔三不管不顾,直接推门进去,里头的陈设还没有完全摆好,但是床铺被褥什么的都有,他上前去摸了摸,还是锦缎的被面,于是连脚也不洗,衣裳随便脱了两件就上床歇息了。
  倒是真不拿自己当外人!
  见此,三婶王氏的表情又添了几分落寞,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也常常在想,为什么就自己的日子过得这般艰难呢?
  伸手拉过四牛,她唯一的儿子,唯一的指望,就站在原地等候吩咐,崔粥见状就挽了她的手臂说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