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他每次看到落款,都会被“加油”写的文字弄笑。
而之所以眼熟,这位读者自打梁绕西出道处女作开始,每年都会寄十几封信件。
他还记得他的处女作并不怎么成熟,可这位“加油”先生却在信里由衷支持他,并表示,只要是梁绕西的书,都会第一时间购买。
那时的梁绕西刚刚踏入社会,刚刚经历分手。
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他把所有的想法寄托给写作,从没想过能得到任何的回馈,更没奢望到会有“加油”这样的读者。
这样好的读者,会在浩如烟海的人潮里给予他支持,简直比梦都不真实。
他看着“加油”写的文字,心想,如果没有人支持他,哪怕只有这样的一两个读者,他也会坚持下去,好在,他总算是写出点名堂,没辜负大家的厚望。
其实“加油”对他没有任何要求,“加油”的文字很简单,除了探讨书中人物情节,更多的是对他文字的赞扬,就像他的编辑,毫不吝惜夸赞,信件的多半都是这些内容。
梁绕西一边看,一边感到欣慰,他笑着将“加油”的信读完,读到最后,他便把所有的信起来,放进独属于读者的收藏柜里。
打开抽屉,梁绕西想找到装订的回形针,一张清晰的人脸肖像映入眼帘。
他捡起来看,是那天米粉店女生给他的画纸。
何径已经离开一整天了,微信上说会是晚上到,但没说具体时间。
梁绕西盯着画纸,他心里浮现出了何径的样子,不知怎么的,何径离开没多久,他居然觉得不习惯了。
真是,这小子到底喜欢他什么呢?
看着看着,梁绕西越发专注起来,他翻到画纸背面,突然有一个新发现——左下角有一行字。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是一行诗。
字迹清逸笔锋有劲,但很眼熟。梁绕西逐渐眯起眼睛,这行诗他曾在自己的小说里引用过,那本小说是他大四即将毕业时的作品,也是他的第一本正式出版的书。
他坐不住了,立即从书架上找到样书,翻看到引用诗句的那一页,梁绕西手指搓捻好一会,像找到了一个绝世孤本。
如果这真是何径的画,那这句诗出现在画纸上的概率,未免太像巧合了。
他将书猛地盖上,目光重新落回到画纸上,还没来得及继续深想下去,手机突然响了。
是何径的电话。
“哥?”何径在那头问他,“在干嘛呢?”
“刚刚收到一个快递,刚拆完。”梁绕西说着,眼睛依旧扫描着这句诗,他目光无序,不忘猜疑,直到脑子里浮现出一个念头。
他猛地直起身板,耳朵传来何径的问候有些听不太清了:“你吃饭了吗?”
“吃过了。”梁绕西含糊回应,翻箱倒柜将所有落款为“加油”的信件找到。
“不会是点的外卖吧?”何径开着玩笑。
“没有点,外卖没你做的饭菜好吃。”梁绕西下意识说完,忽又觉得不妥,但覆水难收,他沉默了几秒,只好干笑一句。
电话那头,何径许久未吭声,梁绕西只听见他喘息了一声,“哥,我想你了。”
梁绕西手忙心乱,嘴里却不走调,他信手打开免提,佯装释然,用兄长的口吻说:“才一天不到,又不是小孩子了……你晚上几点的飞机,要我来接吗?”
“十点。”何径犹豫了一会儿,才拒绝说:“不用来接,家离机场太远了,不容易走一趟,哥在家待着吧。”
“行。”梁绕西也不坚持,这正合他意。他怔怔地注视着手里的信件,每个叫“加油”的落款信,他都找到了,再对比画纸上的诗句,梁绕西忽然失语了。
他不可置信地撒下信件,信快掉落在地上,他又连忙接住。
接住的一瞬,何径在电话里问:“哥,那你想我吗?”
见梁绕西没回答,何径的声调明显低沉下来,好像鼓足了勇气,主动承担了一些冒犯的风险。
整整四年。
梁绕西伸手揉眼睛,一时间,他像是被一种闻所未闻的情绪包围了,他没有途径找到这些蛛丝马迹,只能靠猜,也只有靠猜。
但他的智商顽固,脑子远没有何径好使,可终究,这些事情他还是找到了。
就连聪明的何径也藏不住。
“弟弟,我临时有事,先挂了。”他摁灭了手机,将所有的信件收起来,最后把画纸也藏在书柜里,他不想看见这些文字,他觉得有些难以呼吸,只好将柜子往里推。
但他没留意卡住的画纸,那张画被书柜卡出了印子,他连忙扯出来,小心抚平。
“何径。”梁绕西声音小小的,“对不起。”
下午,梁绕西去见了李尤推给他的新男嘉宾。
本来他是不想去的,在李尤的再三劝说下,他还是耐着性子去了。
对方是星城人,叫曲浩然,长相和身材都很好,对比之前那几个,这个是最正常的,可梁绕西一顿饭吃得心不在焉,他觉得曲浩然长得虽好,但样子也太像何径了。
他悄悄在微信里问李尤。
李尤:“惊不惊喜?既然你没法跟你弟弟在一起,那就找个替身嘛!”
梁绕西有点无语,他真不知道李尤上哪找来这么像何径的人,简直跟何径的双胞胎似的。
曲浩然人很好,饭局里梁绕西虽然心不在焉,但他会主动找话题,不让局面冷场,最后梁绕西本来想aa,他不让,抢着买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