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以前没睡一个被窝时,周劲夜里总是将自己的枕头悄咪咪地拔高一截,付东缘可是注意到了。
他得同他说清楚,自己不是喜欢长得高的别人,而是喜欢好好吃饭,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体魄的周劲。
周劲听完之后,点了点头,嘴角又上扬了。
竹筒饭熟了,两人把饭吃了。
饭后吃了些果干,饮了些山泉水,就坐在山崖底下的草堆边上歇晌。
大夏天,又是日头高照的时候,被阳光晒过的地方,热意滚滚,但在荫蔽之下的又是凉快舒爽的。
付东缘抱着膝,听着从山崖上方传来的翠鸟啼鸣,看着喷烟吐雾的瀑布与碧绿幽清的潭水,觉得自己的眼睛舒服极了。
同现代化的城市相比,他还是喜欢原始自然的场景。
当然还有他相公的腹肌,真真、真真的赏心悦目。
付东缘在半卧的周劲身上躺了下来,枕在他的腿上,面朝他相公鼓鼓突突如同铜铸一般的肌肉,看一会儿,摸一会儿。
这样的时光,真悠闲,真自在,也真难得。
等日头略略偏西一些,他们就得收拾收拾回去了。
回去的路程不短,路上还得给低头叔采刺梨与金钩梨,家里有小楼给他们做的爱心晚餐,还是早点出发为宜。
*
金贵在家吃饭时,门口有个影子闪过,那是二狗跑得太快在他们家坡上打了个趔趄,金贵家里的四个伸着脖子看了一会儿才看明白。
过了一会儿,小楼气喘吁吁地跑来,腼腆而羞涩地问他:“金贵叔,我能用一下你家里的碓屋吗?”
西头几家贫户,也就葛大家里稍大些,设了碓屋。
往常谁来借用,要给些鸡蛋或吃食作为谢礼,到金贵这不用,给了也叫他们拿回去,不然就不给借。
“中午没人,去用吧。”金贵说。
“谢谢金贵叔!”
碓屋是捣粉与捣糍粑的地方,在地上设了一个石臼,配着一个硬木做的捣槌使用。脚踩硬木的尾端,就能将硬木翘起,然后捣烂石臼里的白米与糯米。
七夕,来借碓屋捣糍粑的多,小楼特意挑了中午来,想着这时候金贵叔家的碓屋应当是空的。
“今儿怎么是你来啊,你阿哥呢?”吉婶见小楼一个人弄,快快将饭吃完,过来帮他。
捣糍粑,石臼里的糯米要时时翻转,才能捣得好,捣得烂,小楼一个人弄,跑前跑后的,太费劲了。
“我阿哥和我哥过七夕去了,我给他们做糍粑吃。”
“你还真是有心。”吉婶说。
小楼让哥哥们去过七夕,自己在家里做饭干活这想法,是他那天插完秧之后想到的。
那天插秧,他插完手里的最后一根稻秧后抬头,发现这一亩地,七分都是他哥插的,自己只插了三分。
田里的活,多数* 都是他哥出的力,自己只分担走了一小部分,回到了家里,院子里的活也是这样,大部分都是阿哥做的,他去帮忙,也只帮了一小部分。
在地里,他哥照顾着他,在家里,阿哥照顾着他,给他做好吃的。他同时享受两个哥哥的照拂,却不知道能做什么来回报他们。
恰巧碰上了七夕,小楼就生出了这样的想法。
吉婶听完之后,说:“真是个好孩子。你想着你哥你阿哥,你阿哥和你哥也想着你呢。你们家心齐,个个又是顶能干的,在一个方向上使力,往后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周劲家的事,吉婶知道一些,知道几个孩子走到现在不容易。而今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他们的这个小家也显出了模样,往后的路途定是平坦和顺的。
吉婶盼着这一家子好呢。
第85章 吃饺子,咬糍粑
“太多了,泡酒用不了这么多,你们拿回去自己吃。”
摘了刺梨与金钩梨,回到了奇幻峰,老低头见两个娃子给他摘了这么多,只收下了一部分,然后去屋里拿了坛去年泡的青梅酒给他们,说:“这梅子酒泡了一年了,正是好喝的时候,你们带回去喝。”
拐枣还有大半背篓没给出去,剩的自己也吃不完,付东缘与周劲相视一眼。
周劲明白他的意思,领着哥儿往西头走,把拐枣分给西头的邻居们。
“福宝,吃拐枣了。”
“谢谢阿缘阿哥。”
“再拿两串去。”
“谢谢~”
“吉婶,我跟周劲去山里闲逛,摘了好多拐枣呢,拿些给你们。”
吉婶知道这两个,今天是过七夕去了,忙收下,还当着他俩的面尝了一个,尝出滋味后,欣喜道:“欸,没打霜也这么甜欸。”
付东缘笑着道:“长它那地水肥好,比我们这儿的甜。”
吉婶将拐枣收下,做了一竹叶兜子去灶屋装花生,边走边道:“适才我炒了花生,还热乎着呢,装些给你们带回去,等着啊。”
自家的花生收了不少,付东缘也拿一些做炒花生,自家还有,但吉婶的盛情却不好推却,只要他敢说一个“不”字,那把已经放在灶头的拐枣,就会被吉婶拎起,重重摔回他们的背篓。
接过干竹叶包好的花生,付东缘和周劲也给山坡下的面瘫叔送去一些,然后走回了家。
这人影啊,刚在田间地头上显现出一点,立在院子口子那的遥望的二狗就冲在灶屋里忙碌的小主人犬吠,意思是要等的人已经回来了。